敏感Z元件特性与应用的扩展
Z-元件具有进一步的开发潜力,扩充其特性和应用可形成一些新型电子器件。本文在温、光、磁敏Z-元件的基础上,依据对Z-元件工作机理的深入探讨,开发出一些新型的半导体敏感元件,如掺金γ-硅热敏电阻、力敏Z-元件以及新型V/F转换器。本文着重介绍了这些新型敏感元件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这些新型敏感元件都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
关键词:热敏电阻,掺金γ-硅热敏电阻,Z-元件,力敏Z-元件,V/F转换器
一、前言
Z-半导体敏感元件﹙简称Z-元件﹚性能奇特,应用电路简单而且规范,使用组态灵活,应用开发潜力大。它包括Z-元件在内仅用两个﹙或3个﹚元器件,就可构成电路最简单的三端传感器,实现多种用途。特别是其中的三端数字传感器,已引起许多用户的关注。
Z-元件现有温、光、磁,以及正在开发中的力敏四个品种,都能以不同的电路组态,分别输出开关、interwetten与威廉的赔率体系 或脉冲频率信号,相应构成不同品种的三端传感器。其中,仅以温敏Z-元件为例,就可以组合出12种电路结构,输出12种波形,实现6种基本应用[3]。再考虑到其它光、磁或力敏Z-元件几个品种,其可供开发的扩展空间将十分可观。为了拓宽Z-元件的应用领域,很有从深度上和广度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本文在前述温、光、磁敏Z-元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工艺和应用开发实践,在半导体工作机理上和电路应用组态上进行了深入的扩展研究,形成了一些新型的敏感元件。作为其中的部分实例,本文重点介绍了掺金g-硅新型热敏电阻、力敏Z-元件以及新型V/F转换器,供用户分析研究与应用开发参考。这些新型敏感元件都具有体积小、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二、掺金g-硅新型热敏电阻
1.概述
用g-硅单晶制造半导体器件是不多见的,特别是用原本制造Z-元件这样的高阻g-硅单晶来制造Z-元件以外的半导体器件,目前尚未见到报导。Z-元件的特殊性能,主要是由掺金高阻g-硅区﹙也就是n-i区﹚的特性所决定的,对掺金高阻g-硅的性能进行深入地研究希望引起半导体器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部分从对掺金g-硅的特性深入研究入手,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热敏元件,即掺金g-硅热敏电阻。介绍了该新型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特性和应用特点。
2.掺金g-硅热敏电阻的工作机理
“掺金g-硅热敏电阻”简称掺金硅热敏电阻,它是在深入研究Z-元件微观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按新的结构和新的生产工艺设计制造的,在温度检测与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温敏元件。
为了熟悉并正确使用这种新型温敏元件,必须首先了解它的工作机理。Z-元件是其N区被重掺杂补偿的改性PN结,即在高阻硅材料上形成的PN结,又经过重金属补偿,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半导体结构和特殊的伏安特性。图1为Z-元件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图2为Z-元件的半导体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知,Z-元件具有一条“L”型伏安特性[1],该特性可分成三个工作区:M1高阻区,M2负阻区,M3低阻区。其中,高阻的M1区对温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自然成为研制掺金g-硅热敏电阻的主要着眼点。
从图2可知,Z-元件的结构依次是:金属电极层—P+欧姆接触区—P型扩散区—P-N结结面—低掺杂高补偿N区,即n-.i区—n+欧姆接触区—金层电极层。可见Z-元件是一种改性PN结,它具有由p+-p-n-.i-n+构成的四层结构,其中核心部位是N型高阻硅区n-.i,特称为掺金g-硅区。掺金g-硅区的建立为掺金g-硅热敏电阻奠定了物理基础。
Z-元件在正偏下的导电机理是基于一种“管道击穿”和“管道雪崩击穿”的模型[2]。Z-元件是一种PN结,对图2所示的Z-元件结构可按P-N结经典理论加以分析,因而在p-n-.i两区中也应存在一个自建电场区。该电场区因在P区很薄,自建电场区主要体现在n-.i区,且几乎占据了全部n-.i型区,这样宽的电场区其场强是很弱的,使得Z-元件呈现了高阻特性。如果给Z-元件施加正向偏压,这时因正向偏压的电场方向同Z-元件内部自建电场方向是相反的,很小的正向偏压便抵消了自建电场。这时按经典的PN结理论分析,本应进入正向导通状态,但由于Z-元件又是一种改性的PN结,其n-.i型区是经重金属掺杂的高补偿区,由于载流子被重金属陷阱所束缚,其电阻值在兆欧量级,其正向电流很小,表现在“L”曲线是线性电阻区即“M1”区。这时,如果存在温度场,由于热激发的作用使重金属陷阱中释放的载流子不断增加,并参与导电,必然具有较高的温度灵敏度。在M1区尚末形成导电管道,如果施加的正向偏压过大,将产生“管道击穿”,甚至“管道雪崩击穿”,将破坏了掺金g-硅新型热敏电阻的热阻特性,这是该热敏电阻的特殊问题。
在这一理论模型的指导下,不难想到,如果将Z-元件的n-.i区单独制造出来,肯定是一个高灵敏度的热敏电阻(由于半导体伴生着光效应,当然也是一个光敏感电阻),由此可构造出掺金g-硅新型热敏电阻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由于掺金g-硅新型热敏电阻不存在PN结,其中n-.i层就是掺金g-硅,它并不是Z-元件的n-.i区。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的电特性就是一个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具有NTC特性,它与现行NTC热敏电阻相比,具有较高的温度灵敏度。
3.掺金g-硅热敏电阻的生产工艺
掺金g-硅热敏电阻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4工艺框图所示。可以看出,该生产工艺过程与Z-元件生产工艺的最大区别,就是不做P区扩散,所以它不是改性PN结,又与现行NTC热敏电阻的生产工艺完全不同,这种掺金g-硅新型热敏电阻使用的特殊材料和特殊工艺决定了它的性能与现行NTC热敏感电阻相比具有很大区别,其性能各有优缺点。
4.掺金g-硅热敏电阻与NTC热敏电阻的性能对比
从上述结构模型和工艺过程分析可知,掺金g-硅层是由金扩入而形成的高补偿的N型半导体,不存在PN结的结区。它的导电机理就是在外电场作用下未被重金属补偿的剩余的施主电子参与导电以及在外部热作用下使金陷阱中的电子又被激活而参与导电,而呈现的电阻特性。由于原材料是高阻g-硅,原本施主浓度就很低,又被陷阱捕获一些,剩余电子也就很少很少。参与导电的电子主要是陷阱中被热激活的电子占绝对份额。也就是说,掺金g-硅热敏电阻在一定的温度下的电阻值,是决定于工艺流程中金扩的浓度。研制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理论分析。不同的金扩浓度可以得到几千欧姆到几兆欧姆的电阻值。金扩散成为产品质量与性能控制的关健工序。
我们认为,由于掺金g-硅热敏电阻的导电机理与现行的NTC热敏电阻的导电机理完全不同,所以特性差别很大,也存在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掺金g-硅热敏电阻的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大批量生产,阻值范围宽(从几千欧姆到几兆欧姆),灵敏度高,特别是低于室温的低温区段比NTC热敏电阻要高近一个量级。其缺点是:一批产品中电阻值的一致性较差、线性度不如NTC,使用电压有阈值限制,超过阈值时会出现负阻。
掺金g-硅新型热敏电阻与NTC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灵敏度特性对比如图5所示。
在不同温度下,温度灵敏度的实测值对比如表1所示。
掺金g-硅热敏电阻是一种新型温敏元件。本文虽作了较详细的工作机理分析,但现在工艺尚未完全成熟,愿与用户合作,共同探讨,通过工艺改进与提高,使这一新型元件早日成熟,推向市场,为用户服务。
表1 不同温度下温度灵敏度实测值对比(kΩ/°C)
°C
0#
1#
2#
3#
4#
5#
6#
注
6.3
12.4
29.8
28.9
32.1
25.7
35.0
36.1
10.7
9.5
21.0
20.5
22.8
17.8
24.9
25.6
14.9
7.9
16.2
15.9
17.3
13.6
19.2
19.6
21.3
5.1
9.3
9.1
9.9
7.9
11.0
11.2
26.9
4.2
7.7
7.8
7.0
8.2
7.1
8.0
31.0
3.4
4.2
4.4
4.7
3.7
5.2
5.2
36.2
2.7
3.2
3.2
23.4
2.7
3.8
3.8
42.1
2.0
2.2
2.2
2.3
1.8
2.6
2.5
49.5
1.0
1.0
1.0
1.1
0.8
1.3
1.3
57.0
0.9
0.8
0.8
0.9
0.7
1.0
1.0
67.0
0.7
0.6
0.6
0.6
0.5
0.7
0.7
74.5
0.7
0.5
0.5
0.5
0.43
0.6
0.6
86.0
0.3
0.2
0.2
0.2
0.2
0.3
0.3
注:表1中0#样件为NTC热敏电阻,1#-6#样件为掺金g-硅热敏电阻。
三、力敏Z-元件
1.概述 “力”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力敏元件及其相应的力传感器可直接测力,通过力也可间接检测许多其它物理参数,如重量,压力、气压、差压、流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扭矩、振动等,在机械制造、机器人、工业控制、农业气象、医疗卫生、工程地质、机电一体化产品以及其它国民经济装备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力参数的检测与控制领域中,现行的各种力敏元件或力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片、扩散硅应变片、扩散硅力传感器等,严格说,应称为模拟力传感器。它只能输出模拟信号,输出幅值小,灵敏度低是它的严重不足。这三种力敏元件或力传感器,为了与数字计算机相适应,用户不得不采取附加的数字化方法(即加以放大和A/D转换)才能与数字计算机相连接,使用极其不便,也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Z-元件能以极其简单的电路结构直接输出数字信号,非常适合研制新型数字传感器[1],其中也包括力数字传感器。这种力数字传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包括开关信号和脉冲频率信号),不需A/D转换,就可与计算机直接通讯,为传感器进一步智能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方便。
我们在深入研究Z-元件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初步研制成功力敏Z-元件,但目前尚不成熟,欢迎试用与合作开发这一新器件,实现力检测与控制领域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创新。
2.力敏Z-元件的伏安特性
如前所述,力敏Z-元件也是一种其N区被重掺杂补偿的改性PN结。力敏Z-元件的半导体结构如图6(a)所示。按本企业标准电路符号如图6(b)所示,图中“+”号表示PN结P区,即在正偏使用时接电源正极。图6(c)为正向“L”型伏安特性,与其它Z-元件一样该特性也分成三个工作区:M1高阻区,M2负阻区,M3低阻区。描述这个特性有四个特征参数:Vth为阈值电压,Ith为阈值电流,Vf为导通电压, If为导通电流。
M1区动态电阻很大,M3区动态电阻很小(近于零),从M1区到M3区的转换时间很短(微秒级), Z-元件具有两个稳定的工作状态:“高阻态”和“低阻态”,工作的初始状态可按需要设定。若静态工作点设定在M1区,Z-元件处于稳定的高阻状态,作为开关元件在电路中相当于“阻断”。若静态工作点设定在M3区,Z-元件将处于稳定的低阻状态,作为开关元件在电路中相当于“导通”。在正向伏安特性上P点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点,特称为阀值点,其坐标为:P(Vth,Ith)。P点对外部力作用十分敏感,其灵敏度要比伏安特性上其它诸点要高许多。利用这一性质,可通过力作用,促成工作状态的一次性转换或周而复始地转换,就可分别输出开关信号或脉冲频率信号。
3.力敏Z-元件的电路结构
力敏Z-元件的应用电路十分简单,利用其“L”型伏安特性,在力载荷的作用下,很容易获得开关量输出或脉冲频率输出。力敏Z-元件的基本应用电路如图7所示。其中,图7(a)为开关量输出,图7( b)为脉冲频率输出。其输出波形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
在图7所示的应用电路中,电路的结构特征是:力敏Z-元件与负载电阻相串联,负载电阻RL用于限制工作电流,并取出输出信号。Z-元件应用开发的基本工作原理就在于通过半导体结构内部导电管道的力调变效应,使工作电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Z-元件与负载电阻RL之间的压降分配,获得不同波形的输出信号。
(1)力敏Z-元件的开关量输出
在图7(a)所示的电路中,通过E和RL设定工作点Q,如图6﹙c﹚所示。若工作点选择在M1区时,力敏Z-元件处于小电流的高阻工作状态,输出电压为低电平。由于力敏Z-元件的阈值电压Vth对力载荷F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当力载荷F增加时,阈值点P向左推移,使Vth减小,当力载荷F增加到某一阈值Fth时,力敏Z-元件上的电压VZ恰好满足状态转换条件[1],即VZ=Vth,力敏Z-元件将从M1区跳变到M3区,处于大电流的低阻工作状态,输出电压为高电平。在RL上可得到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上跳变开关量输出,如图8(a)所示。如果在图7(a)所示电路中,把力敏Z-元件与负载电阻RL互换位置,则可得到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下跳变开关量输出,如图8(b)所示。无论是上跳变或下跳变开关量输出,VO的跳变幅值均可达到电源电压E的40~50%。
开关量输出的力敏Z-元件可用作力敏开关、力报警器或力控制器。
(2)力敏Z-元件的脉冲频率输出
由于力敏Z-元件的伏安特性随外部激励改变而改变,只要满足状态转换条件,就可实现力敏Z-元件工作状态的转换。如果满足状态转换条件,实现Z-元件工作状态的一次性转换,负载电阻RL上可输出开关信号;同理,如果满足状态转换条件,设法实现力敏Z-元件工作状态的周期性转换,则负载电阻RL上就可输出脉冲频率信号。
脉冲频率输出电路如图7(b)所示。在图7(b)电路中,力敏 Z-元件与电容器C并联。由于力敏Z-元件具有负阻效应,且有两个工作状态,当并联以电容后,通过RC充放电作用,构成RC振荡回路,因此在输出端可得到与力载荷成比例变化的脉冲频率信号输出。其输出波形如图9(a)所示。输出频率的大小与E、RL、C取值有关,也与力敏Z-元件的阈值电压Vth值有关。当E、RL、C参数确定后,输出频率仅与Vth有关,而Vth对力作用很敏感,可得到较高的力灵敏度。初步测试结果表明:电容器C选择范围在0.01~1.0mF,负载电阻在5~20kW,较为合适。
同理,若把力敏Z-元件(连同辅助电容器C)与负载电阻RL互换位置,其输出频率仍与力载荷成比例,波形虽为锯齿波,但与图9﹙a﹚完全不同,如图9(b)所示。
4.力敏Z-元件的机械结构与施力方式
力敏Z-元件芯片体积很小,施加外力载荷时,必须通过某种弹性体作为依托。当力载荷作用于弹性体时,使芯片内部产生内应力,此内应力可改变力敏Z-元件的工作状态(从低阻态到高阻态,或者从高阻态到低阻态),从而使输出端产生开关量输出或脉冲频率输出。作为弹性体可以采用条形或园形膜片,材质可以是磷铜、合金钢或其它弹性材料。无论采用哪种弹性体,力敏Z-元件的受力方式目前理论上可归结为两种基本结构:即悬臂式结构和简支式结构,其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为便于研究力敏Z-元件受力后的应力应变特征,结构放大示意如图11所示。
如前所述,Z-元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在N区可产生“导电管道”,该导电管道在外部激励作用下,可产生“管道调变效应[2],由图11可知,对力敏Z-元件来说,其P区很薄,N区相对较厚,焊接层的厚度可忽略不计,因而,在力载荷作用下的管道调变效应必将发生在N区。当力载荷作为一种外部激励作用于弹性体时,使弹性体产生一定的挠度,在半导体晶格内部产生内应力,导电管道受到力调变作用,使N区电阻发生变化,改变了力敏Z-元件的伏安特性,使阈值点P产生偏移,阈值电压Vth将发生变化。
实验表明,由于封装结构和受力方式的不同,可产生如图12和图13所示两种方式的应力应变。若静态工作点Q设置在M3区,施加的力载荷使N区产生“压”应力,N区晶格被压缩,导电管道变“细”,正偏使用时电阻值将增加,因伏安特性的改变使阈值点P右移,Vth增加。当力载荷F增加到某一特定阈值Fth时,阈值点P向右移至涸叵叩挠也啵?γ鬦-元件将从低阻M3区跳变到高阻M1区,如图12所示。
同理,若静态工作点Q设置在M1区,施加的力载荷使N区产生“拉”应力,N区晶格被拉伸,导电管道变“粗”,正偏使用时电阻值将减小,因伏安特性的变化使阈值点P左移,Vth减小。当力载荷F增加到某一特定阈值Fth时,阈值点P左移至负载线上,力敏Z-元件将从高阻M1区跳变到低阻M3区,如图13所示。
上述分析可知,力敏Z-元件在不同封装结构和不同受力方式下,可产生工作状态的转换,可按设计需要输出不同的跳变信号,可用作力敏开关、力报警器或力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电源电压E或负载电阻RL来设定力载荷的阈值Fth ,但由于跳变阈值与力敏Z-元件的制造工艺、芯片尺寸、封装结构、弹性体材质与厚度、受力点的位置等诸多因素有关,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力敏Z-元件具有M2区的负阻特性,并具有两个稳定的工作状态是脉冲频率输出的基础。借助辅助电容器C,按图7(b)所示电路,通过RC的充放电作用,可实现力敏Z-元件工作状态的周而复始的转换,采用图12﹙a﹚、﹙b﹚或图13﹙a﹚、﹙b﹚的结构和受力方式,都可输出脉冲频率信号,输出频率与力载荷成比例,其输出波形如图9(a) 或图9(b)所示,分析从略。
作为设计实例,力敏Z-元件样件1#与样件2#,经加载与卸载实验,其脉冲频率输出的测试结果如下,供分析研究参考: 力敏Z-元件特征参数: Vth=10V, Ith=1mA, Vf=4.5V (测试条件: T=25℃, RL=5kW)
芯片尺寸:2′5′0.3mm,采用简支式结构,两支点距离为10mm;中间受力,应力应变方式为N区受压应力;条状P铜弹性体,厚度为0.2mm;试验环境温度为25.4℃。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输出频率与力载荷关系测试数据
序号
力载荷F(g)
加载输出频率(kHz)
卸载输出频率(kHz)
样件1#
样件2#
样件1#
样件2#
1
0
1.476
1.480
1.475
1.474
2
50
1.482
1.486
1.484
1.480
3
100
1.491
1.489
1.491
1.483
4
150
1.493
1.494
1.490
1.487
5
200
1.505
1.502
1.503
1.490
6
250
1.511
1.509
1.511
1.492
7
300
1.515
1.516
1.511
1.502
8
350
1.520
1.516
1.518
1.510
9
400
1.527
1.527
1.526
1.526
10
450
1.529
1.533
1.529
1.535
11
500
1.538
1.538
1.544
1.538
12
550
1.540
1.547
4.543
1.541
13
600
1.544
1546
1.544
1.546
按表2,样件2#﹙加载﹚所测数据,经计算机绘图可得回归线如图14所示。由于封装结构尚未定型测试数据有一定误差,但初步实验表明,在这种施力方式下,输出频率f与力载荷成正比,在一定施力范围内近似呈线性关系,且回差较小。随力载荷量程加大,非线性度要增加。回归处理后,力的平均频率灵敏度SF为:
Hz/g
约每10g 改变1Hz。力灵敏度和回差是力敏Z-元件的重要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指标。需要指出的是:灵敏度和回差与力敏Z-元件的特征参数、形状与尺寸、弹性体材质与厚度、封装结构以及受力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许多问题也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需按用户需求进行结构定型与标准化生产。
四、新型V/F转换器
1.概述
目前正在研制或在线使用的各种传统传感器,因只能输出模拟电压或模拟电流信号,应称为模拟传感器。模拟传感器是模拟仪表或模拟信讯时代的产物,主要缺点是输出幅值小,灵敏度低,不能与数字计算机直接通讯。人类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后,以数字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支撑的数字计算机已十分普及,现代数字计算机要求处理数字信号,而模拟传感器因受材料、器件的限制,仍只能输出低幅值的模拟信号,不能与计算机直接通讯,已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使模拟传感器能与计算机实现通讯,目前是采取把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再加以A/D转换,即把现行的模拟传感器加以数字化的方法来与数字计算机相适应。虽然在信息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电路复杂,硬件成本增加,但由于目前能直接输出数字信号的数字传感器为数不多,这种模拟传感器数字化的方法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部分利用Z-元件构成一种新型的V/F转换器,它能把模拟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变成能被数字计算机识别的频率信号,提供了一种模拟传感器数字化的新方法。该方法与采用A/D转换器方案相比,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输出幅值大、灵敏度高、输出线性度好、能与计算机直接通讯等一系列优点,可做为模拟传感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重要接口,在信息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电路组成与工作原理
Z-元件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当其两端电压达到一定阈值(即阈值电压Vth)时,可从高阻状态跳变到低阻状态;而当其两端电压小于一定阈值(即导通电压Vf)时,又可从低阻状态跳变到高阻状态。利用这一特性可方便地开发V/F转换器。
由Z-元件构成的V/F转换器如图15(a)所示,图15(b)为其中Z-元件的电路符号。在图15(a)所示电路中以电压E为输入,由于RL、C和Z-元件之间的充、放电作用,使电路始终处于自激振荡状态,其振荡频率f与输入电压E成正比,波形为锯齿波,其输出幅值可以很大,由选定的Z-元件参数而定。实现了模拟信号(电压E)到数字信号(频率f)的转换,可用于数字系统的触发。由于输出幅值大,它不需放大就可实现与计算机的直接通讯。
3.V/F转换器的传输特性
当基准温度TS=20℃时,输入电压E与输出频率f之间的传输特性如图16所示。由图16可知该传输特性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Emin~Emax(相应于MN区间)是工作电压的极限范围,AB区间为可靠的工作量程范围,它决定于模拟传感器的输出和V/F转换电路的参数设计。
由于Z-元件是半导体开关元件,构成V/F转换器时,对温度也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即温度漂移。该温度漂移具有正温度系数,一般小于10Hz∕°C,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将引起检测误差。
如果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不做温度补偿。如果要求检测精度较高,特别是在高精度计量使用时,应考虑温度补偿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
由温漂引起的相对误差与输出频率范围(即量程)有关。若输出频率较高,相对误差较小,若输出频率较低,则相对误差较大。如果假定环境温度有±10℃的变化,引起输出频率变化的绝对误差为Df=100Hz,按全量程输出频率的平均值为f=2000Hz设计,这时由温漂引起的相对误差d=±0.5%/℃,可满足一般计量精度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计量精度,必须采取温度补偿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4]。
参考文献:
[1]. 傅云鹏等,Z-半导体敏感元件原理与应用-(1)Z-元件及其应用开发综述,传感器世界,2001.2
[2]. 周长恩等,Z-半导体敏感元件原理与应用-(2)Z-元件的研制实践与工作机理的定性分析,传感器世界,2001.4
[3]. 王健林等,Z-半导体敏感元件原理与应用-(3)温敏Z-元件及其应用,传感器世界,2001.6
[4]. 傅云鹏等,Z-半导体敏感元件原理与应用-(5)Z-元件的温度补偿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传感器世界,2001.10
The Review of Z-element - (6)
Extension of Z-ele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Abstract:The Z-elements possess potential ability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 By researching the characteristics deeply, some new application can be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 some new type sensitive semiconductor are introduced such as impure gold g-Si thermistor, force-Z-sensor and V/F converter, which are developed by researching the work mechanism of Z-element deeply on the basis of Z-thermistor, photo-Z-element and magnito-Z-element. These elements posses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r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smaller volume and lower cos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circuits and work principles of these new products are thoroughly introduced too.
Keywords:Thermistor, Impure gold g-Si thermistor, Z-element, Force-Z-sensor, V/F conve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