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锂电池的三元指的是什么
用三元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动力锂电池近年来凭借其容量高、循环稳定性(电池寿命)好、成本适中等优点,逐渐替代了镍氢电池、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成为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电池。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三元锂电池指的是哪三元。
三元锂电池的三元指的是镍(Ni)钴(Co)锰(Mn)三种元素。
而这三种元素中镍和钴是活性金属,锰不参与电化学反应。一般来说,活性金属成分含量越高,电池容量就越大,但当Ni的含量过高时,会引起Ni2+占据Li+的位置,加剧了阳离子混排,从而导致容量降低。
Co也是活性金属,但能起到抑制阳离子混排的作用,从而稳定材料层状结构。
Mn作为非活性金属主要起到稳定反应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三元锂电池市场的发展状况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最核心的动力电池发展问题成为了目前最大的热点。近期,工信部公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第四批)企业目录,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入选,数量超出市场预期。
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多达130家。加上前3批公布的25家企业,目前共有57家电池企业进入《规范条件》目录,进入目录的企业占比超过40%,4批目录基本囊括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主要厂商。
另外,与前3批目录名单所不同的是,此次目录中涉及三元聚合物锂电池(以下简称“三元电池”)的企业占比明显增多,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统计,目录中主营业务为三元电池的企业达21家,占比高达68%。
自上半年国家发布三元动力电池暂缓在商用车应用的政策后,下游市场随之出现明显下滑,直接影响到三元电池企业的发展。入选此次目录的广西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黄延中介绍:“第四批目录的发布具有风向标的意义,说明政策层面并没有厚此薄彼,存在压制三元动力电池发展的意思,这让三元电池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新电池目录门槛高:
汽车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电池的性能、质量关系着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据工信部有关人士透露,审核企业的专家评审团成员大多来自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领域,电池单体企业审核非常严格。
“无论《规范条件》未来是否会上升为强制性标准,原有企业及新进入企业都会将其作为对标对象。”中研普华新能源车行业研究员周斌鸿的感受是,此举会对提高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整体水平起到一定作用。
国外电池企业暂无缘目录:
4批目录基本囊括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主要厂商。与之形成鲜明对应的是,海外大牌则无一入选。三星市场部门近日向媒体表示,三星正准备《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五批)的申报工作。
2015年,国内锂电池制造行业实现收入2030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60%。而以LG、三星为首的具有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优势的外资品牌成为较大受益者。对此,周斌鸿表示更关心国内电池厂家的竞争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及配套动力电池行业的门槛将趋严。”
业内人士指出,《规范条件》目录的推进主要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鼓励企业致力于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突破和创新,提高国产动力电池质量和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对促进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资料显示,2015年国内锂电池生产量达到47.13GWh,同比增长54.78%,其中动力电池占比快速提升,产量从2014年的19%提升至2015年的36%,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的产量在15GWh左右,占整体锂电池的产量为32%。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动汽车的锂电池产量为7.5GWh,同比增长454%。在锂电池方面,中日韩呈三足鼎立格局。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层面,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动力电池在四大关键材料领域,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国产化并可批量化供应国外新能源车巨头。
三元锂电池的前景
事实上,在动力电池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路线的选择上,市场已经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从国际主流车企的选择上来看,“三元”路线一边倒的局面已经形成,包括丰田、大众、福特、宝马、特斯拉等车企都在其电动或者插电式混动主力车型上采用了三元动力电池。
据统计,发布的4批电池目录中主营业务为三元电池的企业达21家,占比高达68%。就在第四批目录发布的当天晚上,浙商证券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研究员杨藻发布了题为“目录发出,三元电池产业10倍空间开启”的分析研报: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三元动力电池在包括乘用车、物流车领域的渗透率将稳步提升,预计2020年市场需求将比2016年出现10倍以上增长空间。
自上半年国家发布三元动力电池暂缓在商用车应用的政策后,下游市场随之出现明显下滑,直接影响到三元电池企业的发展。“从车用动力电池来说,目前的主流仍是三元电池,性能相对更高效。”简良如是表达。
此外,黄延中认为,电池目录只是短期缓解国内电池企业压力。“外资身份并非不能进入目录的理由,微宏动力、上海捷新两家合资企业本次顺利进入目录,意味着未来三星、LG进入目录只是时间问题,国内企业需把握宝贵的市场窗口期,抢占市场,提升能力,直面未来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