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外资巨头,经一系列重组并购锐减至2家——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增长趋缓的紧箍咒下,这是何等惨烈的淘汰之战。
战事发生在射频领域,射频是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部分之一。幸存下来的一家叫康普(CommScope),另一家叫波尔威(Powerwave)。
如今,这两个幸存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其中国业务交给了一家深圳公司。4月18日,创业板上市的大富科技(300134.SZ)宣布收购康普中国子公司——深圳弗雷;4月25日,大富科技又一鼓作气与美国波尔威签署战略协议,购买其苏州子公司的资产。
“对于康普和波尔威来说,这是优化供应链;对于大富科技来说,则是抢占市场份额的良机。”5月5日,大富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尚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公司在射频领域成本太高,尤其在制造和设计环节不具竞争力,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
孙尚传以刚刚收购的深圳弗雷为例说,如果借助大富科技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将使其成本大幅下降。
大富收购逻辑
“提高了市场份额,并打入连中兴、华为(微博)也无法有效进入的北美市场”
深圳弗雷全称弗雷通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深圳)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南山区高新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园。作为康普公司旗下制造资产之一,其主营业务是向康普提供射频滤波器和塔放产品。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深圳弗雷总资产为2.16亿元,净资产为1.36亿元;而整个2011年,其实现4.72亿元营业收入,录得3572万元净利润。
根据协议,大富科技以约2600万美元的等值人民币,获得深圳弗雷100%股权。
“深圳弗雷此前仅有装配业务,上游部件大量依靠外购,成本居高不下。”孙尚传对记者表示,尽管深圳弗雷的产品主要销售给实际控制人康普公司,不愁销路,但高成本显然影响了康普的市场竞争力。
“康普的竞争力不在制造,而是其在欧美市场的渠道能力和市场能力。”孙尚传表示,出售深圳弗雷是康普优化供应链的重要之举。
孙尚传认为,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项双赢的交易,康普借此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大富科技则借此成为康普公司的战略供应商,提高了市场份额,并打入连中兴、华为也无法有效进入的北美市场。
在类似的逻辑下,大富科技还“吞”下了另一家主要外资射频企业波尔威的苏州子公司——苏州飞创。不过,与对深圳弗雷的全资并购不同,大富科技采取的是购买苏州飞创有效资产并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把人员和生产设施买过来,同时波尔威把其在中国的OEM客户接口如诺西、阿朗等转给我们。”孙尚传说。
据孙尚传透露,2011年,苏州飞创的营收规模约为15亿元。
根据大富科技2011年财报,去年其营业收入约为10亿元。一位投资界人士认为,深圳弗雷的4.72亿元,以及苏州飞创的15亿元,为大富科技今后的营收增长带来了难得的想象空间,“大富科技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交易,发挥新业务与原有业务的协同效应”。
成本杀手
“三到五年内,康普、波尔威势必退出制造环节”
“我从2008年就开始考虑这件事情了。”谈及对深圳弗雷和苏州飞创的连环交易,孙尚传表示,由于全球通信设备市场投资的天花板效应,以及主要通信设备商的并购重组,射频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厂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纷纷兼并整合。
在2004年之前,全球射频市场主要为外资厂商占据,当时的6家主要供应商为康普、波尔威、瑞美、飞创、弗雷、安德鲁。安德鲁于2004年收购了弗雷,康普又在2008年收购了安德鲁。波尔威则在2005年收购了瑞美,并在2006年收购了飞创。于是,康普和波尔威成为大浪淘沙下的幸存者。
截至目前,这种整合趋势并没有停止。2011年,凯雷集团以39亿美元的代价完成对康普公司的并购。有消息称,凯雷对波尔威亦虎视眈眈。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则借助成本优势以及华为、中兴等本土电信设备商的采购,而异军突起,出现了大富科技、武汉凡谷(002194.SZ)、摩比(0947.HK)等一系列“成本杀手”。
据孙尚传透露,2007年,大富科技刚与华为合作时,华为射频产品的采购成本平均价高达数千元/件,现在已经下降到几百元。2011年来自华为的采购约占大富科技销售额53%。
这多少有点类似于中兴、华为在全球电信系统设备市场的故事。十年前或者把镜头拉得更早些,电信设备市场是外资厂商的天下。后来,这两家中国企业杀将进来,于是:北电破产了,阿尔卡特与朗讯、诺基亚与西门子(微博)不得不抱团取暖,且各自在重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遭遇亏损梦魇。截至目前,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华为已经坐二望一,仅次于爱立信(微博);中兴也进入全球前五。
在此过程中,中兴、华为与其背后的本土供应链相辅相成,一方面,大富科技等上游企业一再降低的配件成本,为中兴、华为的低价绞杀提供了武器;另一方面,大富科技等也借此获得不断庞大的销售渠道,在射频市场给外资厂商带来无可回避的成本压力。
“三到五年内,康普、波尔威势必退出制造环节,他们擅长的是中国企业并不擅长的欧美渠道和市场功能。”孙尚传预测。
产能扩张的后手
“不仅是买过来的问题,还要消化吸收”
这也是孙尚传从2008年就考虑接盘康普、波尔威相关制造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富的原因。这个愿望之所以在四年之后才付诸实施,除了谈判的因素,大富科技在进行产能上的准备——根据前文提及的数据,深圳弗雷和苏州飞创的合计产能规模约为大富科技的2倍。
“不仅是买过来的问题,还要消化吸收。”孙尚传说。
而在等待与准备的四年中,大富科技于2010年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额19.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8.7亿元,与预计募集资金相比,超募10.7亿元。
这为大富科技的产能扩张创造了条件。据孙尚传透露,大富科技的厂房面积由上市前的4万平方米扩充到16万平方米。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大富科技的研发投入增加、高水平管理人才储备、房租租金提高等导致的管理费用支出骤增。
根据大富科技2011年年报,其管理费用从2010年的8297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89亿元,大幅增长了127.48%。
用孙尚传的话来说,这就是大富科技的“投入在先、产出在后”策略。但这一策略在短期内带来的却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2011财年,大富科技实现营业收入9.895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4.68%。但由于产能扩充带来的管理费用激增,其利润总额却由上一年的2.95亿元下滑到2011年的2.21亿元,下滑幅度为25.07%。
“去年,大富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只有四分之一。”孙尚传向记者透露,产能利用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承接外资厂商业务而提前储备的产能尚未释放,另一方面是大客户华为的新一届董事会采取的去库存策略,导致下半年采购量萎缩,“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叠加效应”。
孙尚传表示,2012年,制约产能利用率的这两个因素都将不复存在,“华为和爱立信将因4G/ LTE的成熟而继续高速增长;如果整合顺利,深圳弗雷和苏州飞创带来的新增产能很快就可以释放”。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