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电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信号波形的分解与合成。
2、研究频率失真与相位失真。
二、 实验设备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3、40MHz双踪示波器
三、 实验原理:
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频率、幅度和初相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对数字信号由它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可知。各次谐波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分,每一频率成分均趋向无限小,但其相对大小是不同的。
通过一个选频网络可以将电信号中所包含的某一频率成分提取出来。最简单的选频网络是一个谐振回路,因此对信号波形进行分解的是实验方案如图4-1所示。
图4-1 电信号波形分解
将被测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基波与各次谐波频率的一系列谐振回路。从每一谐振回路两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被取出的各种正弦波。若有一个谐振回路即不谐振于基波又不谐振于谐波,则用示波器在它的两端一定观察不到波形。若被测信号是50kHz的方波,由傅氏级数展开可知应使L200C200谐振于50kHz,L201C201谐振于150kHz,L202C202谐振于250kHz,L203C203谐振于350kHz,L204C204谐振于450kHz则一定能从各次谐波回路两端观察到基波和各次谐波。反之,若干频率、振幅和初相各不相同的正弦波可以合成各种非正弦波。如将频率为1f,3f,5f,7f……,振幅比例为:1:1/3:1/5:1/7;……的一系列正弦波叠加可以合成一个方波,若相叠加的两个正弦信号的频率和幅度都不变,仅是初相发生变化,则其合成的信号也不大一样。见图4-2。
图4-2 初相不同的合成波形
观察波形合成的实验方案如图:
图4-3 波形合成的实验方案
由CPU产生的1f,3f,5f,7f正弦波。将各次谐波幅度分别调节为基波1f幅度的1/n,则它们通过加法器后合成的结果为一方波。若“三次谐波反相”,“五次谐波反相”和“七次谐波反相”合成到加法器输出,则相当于初相发生变化,此时合成的波形会发生变化,这种由于谐波相位变化而使波形发生失真称为“相位失真”。若“频率2”, “频率3”或“频率4”断开,则在相叠加的正弦波中缺少了一种频率成分,合成的波形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失真称为“频率失真”。
四、 实验预习
1、按比例绘出1f到3f迭加,1f与3f,5f相迭加,以及1f,3f,5f,7f相迭加的波形。
2、按比例绘出1f,5f迭加,1f,5f,7f相迭加,以及1f,3f,7f相迭加后的波形。
3、按比例绘出1f,3f反相,5f,7f相迭加的波形。
五、 实验内容:
1、观察方波的分解:(此模块的右边)
按实验电路,将函数发生器模块的输出(通过跳线K302选择“方波”,跳线K301选择频段“高”,调节电位器W301(频率细调)和电位器W302(占空比调节),使其输出一个占空比为50%,频率为50k的方波)与信号分解实验电路的各次谐波的输入(“输入1”“输入2”“输入3”“输入4”“输入5”)依次相连。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信号源的波形,并测出其频率。依次观察“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七次谐波”,“九次谐波”两端间的波形,测出振幅和频率。
2、观察方波的合成:(此模块的左边)
按实验图4-3线路,用示波器观察并调节1f,3f,5f,7f正弦波的振幅(通过电位器W200、W201、W202调节“三次谐波”、“五次谐波”、“七次谐波”的幅度,使其与基波幅度的比例为1:3:5:7),录个波形的频率,振幅和相位。再用导线把基波及各次谐波和插孔(“频率1”“频率2”“频率3”“频率4”)依次相连,用示波器观察由插孔“合成输出”输出的正弦波合成波形。并与实验预习1相比较。
3、观察相位失真的波形:
按实验线路,用导线将“反相输入1”和“三次谐波反相”相连,观察此信号的相位变化,再观察合成信号的波形,并与实验预习3相比较。
1、观察频率失真的波形:
将实验线路上插孔“频率2”或“频率3”不接导线,观察合成信号的波形,并分别与实验预习2相比较。
六、 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并绘出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各种波形,指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将具有相位失真与频率失真的波形与无失真的合成波形相比较。
3、总结实验心得与体会。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