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488总线
IEEE 488是一种并行的外总线,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HP公司制定的。HP公司为了解决各种仪器仪表与各类计算机的接口时,由于互相不兼容而带来的连接麻烦,而研制了通用接口总线HP—IB总线。1975年IEEE以IEEE 488标准总线予以推荐,197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也对该总线进行认可与推荐,定名为IEC—IB。所以这种总线同时使用了IEEE—488,IEC—IB (IEC接口总线),HP—IB (HP接口总线)或GP—IB (通用接口总线)多种名称。由于IEEE 488总线的推出,当用IEEE 488标准建立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测试系统时,不要再加一大堆复杂的控制电路,IEEE 488系统以机架层叠式智能仪器为主要器件,构成开放式的积木测试系统。因此IEEE 488总线是当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总线之一。
一、 IEEE 488总线使用的约定
(1) 数据传输速率≤1 MB/s。
(2) 连接在总线上的设备 (包括作为主控器的微型机)≤15个。
(3) 设备间的最大距离≤20 m。
(4) 整个系统的电缆总长度≤220 m,若电缆长度超过220 m,则会因延时而改变定时关系,从而造成工作不可靠。这种情况应附加调制解调器
(5) 所有数据交换都必须是数字化的。
(6) 总线规定使用24线的组合插头座,并且采用负逻辑,即用小于+0.8V的电平表示逻辑“1”;用大于2V的电平表示逻辑“0”。
二、系统上设备的工作方式
IEEE 488总线接口结构如图8.22所示 .利用IEEE 488总线将微型计算机和其它若干设备连接在一起。可以采用串行连接,也可以采用星形连接。
图8.22 IEEE 488总线接口结构
在IEEE 488系统中的每一个设备可按如下3种方式工作。
(1) “听者”方式这是一种接收器,它从数据总线上接收数据,一个系统在同一时刻,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听者”在工作。可以充当“听者”功能的设备有: 微型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等。
(2) “讲者”方式这是一种发送器,它向数据总线发送数据,一个系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讲者”,但任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讲者在工作。具有“讲者”功能的设备有: 微型计算机、磁带机、数字电压表、频谱分析仪等。
(3) “控制者”方式这是一种向其它设备发布命令的设备,例如对其它设备寻址,或允许“讲者”使用总线。控制者通常由微型机担任。一个系统可以有不止一个控制者,但每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控制者在工作。
在IEEE 488总线上的各种设备可以具备不同的功能。有的设备如微型计算机可以同时具有控制者、听者、讲者3种功能。有的设备只具有收、发功能,而有的设备只具有接收功能,如打印机。在某一时刻系统只能有一个控制者,而当进行数据传送时,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发送器发送数据,允许多个接收器接收数据。也就是可以进行一对多的数据传送。
一般应用中,例如,微型机控制的数据测量系统,通过IEEE 488将微型机和各种测试仪器连接起来,这时,只有微型机具备控制、发、收3种功能,而总线上的其它设备都没有控制功能,但仍有收、发功能。当总线工作时,由控制者发布命令,规定哪个设备为发送器、哪个为接收器,而后发送器可以利用总线发送数据,接收器从总线上接收数据。
三、 IEEE 488总线信号定义说明
IEEE 488总线使用24线组合插头座,其各引脚定义列于表8.7
引脚 |
符号 |
说明 |
引脚 |
符号 |
说明 |
---|---|---|---|---|---|
1 |
D0 |
低4位数据线 |
13 |
D4 |
高四位数据线 |
2 |
D1 |
14 |
D5 | ||
3 |
D2 |
15 |
D6 | ||
4 |
D3 |
16 |
D7 | ||
5 |
EOI |
结束或识别线 |
17 |
REN |
远程控制 |
6 |
DAV |
数据有效线 |
18 |
GND |
地 |
7 |
NRFD |
未准备好接收数据线 |
19 |
NGD | |
8 |
NDAC |
数据未接收完毕线 |
20 |
GND | |
9 |
IFC |
接口清零线 |
21 |
GND | |
10 |
SRQ |
服务请求线 |
22 |
GND | |
11 |
ATN |
监视线 |
23 |
GND | |
12 |
GND |
机壳线 |
24 |
GND |
IEEE 488的信号线除8条地线外,有以下3类信号线。
(1) D7~D0数据总线,这是8条双向数据线,除了用于传送数据外,还用于“听”、“讲”方式的设置,以及设备地址和设备控制信息的传送。即在D7~D0上可以传送数据、设备地址和命令。这是因为该总线没有设置地址线和命令线,这些信息要通过数据线上的编码来产生。
(2) 字节传送控制线,在IEEE 488总线上数据传送采用异步握手 (挂钩)联络方式。即用DAV,NRFD和NDAC 3根线进行握手联络。
DAV (Data Avaible)——数据有效线。当由发送器控制的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有效时,发送器置DAV为低电平 (逻辑1),指示接收器可以从总线上接收数据。
NRFC (Not Ready for Data)——未准备好接收数据线,只要连接在总线上被指定为接收器中的设备,尚有一个未准备好接收数据,接收器就置NRFD线为有效低电平,示意发送器不要发出数据。当所有接收器都准备好时,NRFD变为高电平。
NDAC (Not Data Accepted)——未接收完数据,当总线上被指定为接收器的设备,有任何一个尚未接收完数据,它就置NDAC线为低电平,示意发送器不要撤销当前数据。只有当所有接收器都接收完数据后,此信号才变为高电平。
(3) 接口管理线。
IFC (Interface Clear)——接口清零线。该线的状态由控制器建立,并作用于所有设备。当它为有效低电平时,整个IEEE 488总线停止工作,发送器停止发送,接收器停止接收。使系统处于已知的初始状态。它类似于复位信号RESET。可用计算机的复位键来产生IFC信号。
SRQ (Service Request)——服务请求线。它用来指出某个设备请求控制器的服务,所有设备的请求线是“线或”在一起的,因此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使这条线有效,来向控制器请求服务。但请求能否得到控制器的响应,完全由程序安排,当系统中有计算机时,SRQ是发向计算机的中断请求线。
ATN (Attenntion Line)——监视线。它由控制器驱动,用它的不同状态对数据总线上的信息作出解释。
当ATN=“1”时,表示数据线上传送的是地址或命令,这时只有控制器能发送信息,其它设备都只能接收信息。
当ATN=“0”时,表示数据总线上传送的是数据。
EOI (End or Identify)——结束或识别线。该线与ATN线一起指示是数据传送结束,还是用来识别一个具体设备。当ATN=“0”时,这是进行数据传送,当传送最后一个字节使EOI=“1”,表示数据传送结束,当ATN=“1”,若EOI=“1”时,则表示数据总线上是设备识别信息,即可得到请求服务的设备编码。
REN (Remote Enable)——远程控制线。该信号为低电平时,系统处于远程控制状态,设备面板开关,按键均不起作用;若该信号为高电平,则远程控制不起作用,本地面板控制开关,按键起作用。
四、 IEEE 488总线传送数据时序
IEEE 488总线上数据传送采用异步方式,即每传送一个字节数据都要利用DAV,NRFD和NDAC 3条信号线进行握手联络。数据传送的时序图如图8.23所示
图8.23 3线握手时序图
从时序图可见,总线上每传送一个字节数据,就有一次DAV,NRFD和NDAC 3线握手过程。
图8.23中,“①”表示原始状态讲者置DAV为高电平;听者置NRFD和NDAC两线为低电平。“②”表示讲者测试NRFD,NDAC两线的状态,若它们同时为低电平时,则讲者将数据送上数据总线D7~D0。“③”表示中虚线表示一个设备接着一个设备陆续做好了接收数据准备 (如打印机“不忙”)。“④”表示所有接收设备都已准备就绪,NRFD变为高电平。“⑤”表示当NRFD为高电平,而且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已稳定后。讲者使DAV线变低,告诉听者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有效。“⑥”表示听者一旦识别到这点,便立即将NRFD拉回低电平,这意味着在结束处理此数据之前不准备再接收另外的数据。“⑦”表示听者开始接收数据,最早接收完数据的听者欲使NDAC变高 (如图中虚线示)。但其它听者尚未接收完数据,故NDAC线仍保持低电平。“⑧”表示只有当所有的听者都接收完毕此字节数据后,NDAC线才变为高电平。“⑨”表示讲者确认NDAC线变高后,就升高DAV线。“”表示讲者撤销数据总线上的数据。“”表示听者确认DAV线为高后置NDAC为低,以便开始传送另一数据字节。至此完成传送一个数据字节的3线握手联络全过程。以后按上述定时关系重复进行。从数据传送的过程可见,IEEE 488总线上数据传送是按异步方式进行的,总线上若是快速设备,则数据传送就快,若是慢速设备,则数据传送就慢。也就是说数据传送的定时是很灵活的。这意味着可以将不同速度的设备同时挂在IEEE 488总线上。
8.4.2 VXI总线
目前在自动测试系统中IEEE 488总线虽仍然广泛使用,但由于它的数据总线只有8位宽,系统的最高速传率只有1MB/s,体积也较大。因此往往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和生产对测试系统的需要。1987年Clolrado Data Systems, Hewlett Packard, Racaldana, Tektronix和Wavetek等公司的工程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代表组成一个特别委员会。根据VME总线、EUROCARD标准和IEEE 488·2等标准,制定开放性仪器总线结构所必需的附加标准。1987年7月这个委员会宣布了VXI总线标准。VXI是VME bus extension for instrumentation的缩写,即VME总线在仪器领域的扩展。VXI的问世是测量和仪器领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是一种模块化仪器总线,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完全开放的,适合于多供货厂商的标准总线,它吸取VME计算机系统总线的高速通信和IEEE 488总线易于组成测试系统的优点,而且集中了智能仪器、个人仪器和自动测试仪器的很多特长。具有小型便携、高速数据传输、模块化结构、软件标准化高、兼容性强、可扩性好和器件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组建系统灵活方便,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效能,易于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新原理和新方法以及构成虚拟仪器的优点,并便于接入计算机网构成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一体化网络。VXI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把计算机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数字接口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和仪器测量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总线推出后,在世界上得到迅速的推广,它以很快的速度进入测试市场,自问世以来,销售额逐年增长。
VXI被IEEE确定为正式标准IEEE 1155。
下面对VXI总线进行简略描述。
(1) 系统最多可以包含256个器件 (或称装置),每个器件都具有惟一的逻辑地址单元。
(2) 它有A,B,C和D4种尺寸的模块,A级最小 (高10 cm×深16 cm),D级最大 (36.7 cm×34 cm),其中C级 (23.335 cm×34 cm)应用最多。C级的宽度为3 cm或其整数倍,即大体上相当于一本大型书籍的尺寸。组建系统时,可以像插放或更换书架上的书籍一样灵活方便地插放或更换模块。
(3) 一个模块是一个VXI器件,但也允许灵活处理。系统中以每一个主机箱为单位构成一个子系统。一般一个主机箱可以放置5~13块模块,主机箱的的背板为高质量的多层印制电路板,其上印制着VXI总线。模块通过连接器与总线连接。有P1,P2和P33种连接器。每种连接器是3排,共96个引脚。其中P1是必需的,而P2和P3是可选择的。在主机箱的背板上安装着连接器的插座,模块上安装着连接器的插头,由主机箱向模块提供interwetten与威廉的赔率体系 和数字电路所需的7种电源和冷却能力。
(4) 对VXI总线的控制分两种,一种是主机箱的外部控制者;另一种是嵌入主机箱的内部控制者。此外系统还有资源管理和零槽功能模块。前者负责系统的配置和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后者主要给系统提供公共资源。当采用外部控制者时,可以通过IEEE 488,RS232C多系统扩展总线MXI,VME总线和计算机本地网等多种方式连接,这时资源管理者和零槽器件往往做成一个模块,通过上述方式与外部控制者连接。当采用嵌入式控制者时,易于组成高速、便携的灵巧系统,这种内嵌式微机往往同时具有资源管理者和零槽器件的功能。
(5) VXI总线中地址线有16位、24位、32位3种,数据线32位,在数据线上数据的传输速率可达40 MB/s,当在相邻模块间用本地总线传输时,速率更可大幅度提高。此外VXI总线中还定义了多种控制线、中断线、时钟线、触发线、识别线和模拟线等。
(6) 在VXI总线规范文本中,对主机箱及模块的机械规程、供电、冷却、电磁兼容、系统控制、资源管理和通信规程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8.4.3 SCSI总线
SCSI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的缩写,即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它用于计算机与磁带机、软磁盘机、硬磁盘机、CDROM、可重写光盘、扫描仪、通信设备和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的连接。目前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中主机与硬磁盘和光盘如CDROM的连接,成为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新总线标准。
一、SCSI总线的主要特点
SCSI是一种低成本的通用多功能的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并行外总线,可以采用异步传送,当采用异步传送8位的数据时,传送速率可达1.5 MB/s。也可以采用同步传送,速率达5 MB/s。其下一代SCSI—2 (fast SCSI)速率为10 MB/s;Ultra SCSI传输速率为20 MB/s;Ultra—Wide SCSI (即数据为32位宽)传送速率高达40 MB/s。
SCSI的启动设备 (命令别的设备操作的设备)和目标设备 (接受请求操作的设备)通过高级命令进行通信,不涉及外设的物理层如磁头、磁道、扇区等物理参数,所以不管是与磁盘或CDROM接口,都不必修改硬件和软件,所以是一种连接很方便的通用接口,它也是一种智能接口,对于多媒体集成接口此标准更显重要。
当采用单端驱动器和单端接收器时,允许电缆长达6 m,若采用差动驱动器和差动接收器时,允许电缆可长达25 m。总线上最多可挂接8台总线设备 (包括适配器和控制器)。但在任何时刻只允许两个总线设备进行通信。目前数据宽度有8位和32位两种。当前与硬盘和CDROM连接多用8位。下面以8位的SCSI为例进行信号定义说明。
二、SCSI信号定义说明
SCSI总线信号可以采用单端驱动器和单端接收器进行信号传送,也可以采用差动驱动器和差动接收器进行信号传送。但两者在信号定义上有区别,下面分别介绍。
1. 单端SCSI总线信号定义
单端SCSI总线采用50芯扁平电缆或25对双绞线,也可以采用圆型电缆。电缆中每根导线的截面积为0.8 mm2,最大长度6m,单端SCSI总线信号的定义列于表8.8
引脚号 |
信号 |
引脚号 |
信号 |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OPEN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
DB-1 DB-2 DB-3 DB-4 DB-5 DB-6 DB-7 DB-8 DB-P GND GND GND TERMPWR GND GND ATN GND BSY ACK RST MSG SEL C/D REQ I/O |
这9条数据线的功能取决于总线的工作节拍。
TERMPWR (26)——经电缆向总线设备提供电源的引脚。
ATN (32)——注意信号。它由启动设备产生,用来通知目标设备,启动设备已准备好一个报文信息。
BSY (36)——忙信号。该信号可以由总线上的任何设备产生,它用来指示总线的工作状态。当其为高电平时,表示总线正被占用。
ACK (38)——认可信号。该信号传送节拍,由启动设备产生,作为对请求信号的响应。
RST (40)——重置信号。该信号可由总线上的任何设备产生,用来通知总线上的所有设备重置。
MSG (42)——指示信息类别信号。该信号由目标设备产生。用来通知启动设备,在信息传输节拍里,数据线上是报文还是其它信息。当MSG=“0”时,表示数据线上传输的是命令或状态信息;当MSG=“1”时,表示数据线上传输的是报文信息。
SEL (44)——选择信号。该信号可由选择目标设备的起始设备产生,也可以由重选起始设备的目标设备产生。在这里,总线上要求其它设备执行操作的设备为起始设备;执行起始设备要求的为目标设备。总线上的设备有的只能作为起始设备,有的只能作为目标设备,但有的总线设备在某一时刻可以是起始设备,在另一时刻可以是目标设备。例如,起始总线上的微型计算机。
C/D (46)——控制/数据信号。它由目标设备产生,在信息传输节拍里,用来通知启动设备在数据线上传输的是控制信号还是数据信息。
当C/D=“0”时,数据线上为数据信息;
当C/D=“1”时,数据线上为控制信息。
REQ (48)——请求信号。该信号由目标设备产生,用来请求进行数据传送。
I/O (50)——输入/输出信号。该信号由目标设备产生,在信息传输节拍里,用来通知启动设备信息传输的方向。
当I/O=“0”时,表示起始设备为输出;
当I/O=“1”时,表示起始设备为输入。
在选择重选节拍里,该信号用来作为选择重选的标志。当I/O=“0”时,表示为选择;当I/O=“1”时表示为重选。
2. 差动SCSI总线信号定义
当SCSI总线采用差动驱动和差动接收时,对连接线的要求同单端一样,也是50芯扁平电缆或25对双绞线。但电缆的长度可达25m。差动SCSI的总线信号定义列于表8.9。
引脚号 |
信号 |
引脚号 |
信号 |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
GND +DB-1 +DB-2 +DB-3 +DB-4 +DB-5 +DB-6 +DB-7 +DB-8 +DB-P D-ENABLE 地 TERMPWR 地 +ATN 地 +BSY +ACK +RST +MSG +SEL +C/D +REQ +I/O 地 |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
地 -DB-1 -DB-2 -DB-3 -DB-4 -DB-5 -DB-6 -DB-7 -DB-8 -DB-P 地 地 TERMPWR 地 -ATN 地 -BSY -ACK -RST -MSG -SEL -C/D -REQ -I/O 地 |
单端和差动信号引脚相对应,只是单端一个信号只需占一个引脚,而差动一个信号要占用两个引脚,将单端时的一些地引脚,在差动时是“+”的信号引脚。
引脚21为DENABLE,是总线允许信号,高电平为有效。在差动连接时,若DENABLE不慎接地,则总线无法工作。
经电缆向总线设备提供电源的TERMPWR引脚,单端时用26号引脚,差动时用25和26引脚。
三、SCSI总线的工作过程
SCSI总线工作过程包括如下10个总线节拍:
BUS FREE——总线自由节拍;
ARB——总线仲裁节拍;
SEL——总线选择节拍;
RESEL——重新选择节拍;
MSG IN——信息输入节拍;
MSG OUT——信息输出节拍;
DATA IN——数据输入节拍;
DATA OUT——数据输出节拍;
CMD——命令节拍;
STATUS——状态节拍。
各节拍的转换如图8.24所示
图8.24 SCSI总线节拍转换图
SCSI总线在复位之后进入总线自由节拍BUS FREE,在此状态下,总线上的设备可以提出请求,此后进入总线仲裁节拍ARB,通过ARB后,使优先权最高的请求设备获得总线仲裁权。然后进入选择节拍SEL,利用SEL和BSY信号及设备编码决定起始设备和目标设备。
经过上述3个节拍后,总线进入信息传输节拍。利用MSG,C/D,I/O三个信号的不同编码,可以决定信息的传输方式。例如,若MSG C/D I/O=000时,则表示一个数据输出总线节拍,数据由起始设备传送到目标设备。
当信息传输完成或出现错误时,可利用RST信号使总线复位,总线重新回到BUS FREE节拍。
SCSI总线设置很多命令,在软件支持下工作。详细内容可以查阅ECMA公布的SCSI标准。ECMA (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即欧洲计算机厂家协会。
8.4.4 IDE总线
IDE总线或称IDE接口,它是1984年由COMPAQ和WD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硬盘接口标准。这种接口只支持硬盘驱动器。1993年为了与SCSI接口标准竞争,WD公司又推出增强型的IDE接口,也称为EIDE接口或称ATA接口。EIDE接口不仅支持硬盘驱动器,还支持磁带机和CD—ROM驱动器。EIDE接口迅速得到许多厂商的欢迎。现在市面上新的多功能卡基本上都支持EIDE接口。若插有EIDE的多功能卡,CD—ROM驱动器安装起来相当于第二个磁盘。但旧的多功能卡或硬盘卡,只支持旧的IDE标准,甚至只支持ST506这种更旧的接口标准,则这种卡尽管可以驱动双硬盘,却不能驱动CD—ROM。
常见的CD—ROM除了EIDE接口标准外,还有AT接口标准,AT接口是SONY、松下和三菱等公司专用的CD—ROM接口。EIDE接口的平均寻址时间明显优于AT接口。所以若看重读写速度应选用EIDE接口的CD—ROM。CD—ROM采用EIDE接口是大势所趋,AT专用接口将走向消亡。
ISA,EISA总线支持EIDE接口数传率为4.1 MB/s,而VESA总线上多采用Fast EIDE接口,它的数传率为11~13 MB/s。容量为850 MB以上的硬盘要采用Fast EIDE—2接口,其数传率为16.6 MB/s。
EIDE总线信号定义列于表8.10
引脚号 |
信号 |
引脚号 |
|
---|---|---|---|
1 |
RESET |
2 |
GND |
3 |
D7 |
4 |
D8 |
5 |
D6 |
6 |
D9 |
7 |
D5 |
8 |
D10 |
9 |
D4 |
10 |
D11 |
11 |
D3 |
12 |
D12 |
13 |
D2 |
14 |
D13 |
15 |
D1 |
16 |
D14 |
17 |
D0 |
18 |
D15 |
19 |
GND |
20 |
KEY |
21 |
DRQ3 |
22 |
GND |
23 |
IOW |
24 |
GND |
25 |
IOR |
26 |
GND |
27 |
IOCHRDY |
28 |
BALE |
29 |
DACK3 |
30 |
GND |
31 |
IRQ14 |
32 |
IOCS16 |
33 |
A1 |
34 |
GND |
35 |
A0 |
36 |
A2 |
37 |
CS0 |
38 |
CS1 |
39 |
Activitg |
40 |
GND |
8.4.5 Centronics总线
Centronics总线用于计算机与打印机或绘图仪的连接。它也是一种并行通信总线,总线由36条信号线组成。采用扁平电缆或多芯电缆进行信息传送。传输速率较高,传输距离最长为2 m。在使用扁平电缆连接时,采用每两条数据线之间夹一条地线,可以较好的克服数据间的干扰。这种总线未经标准化组织确定,所以不同厂家对引脚定义可能略有区别。目前经常采用25线简化的Centronics总线。例如PC系列机的并行接口就是采用25线的Centronics总线标准。
Centronics总线信号定义列于表8.11
引脚号 |
信号名称 |
说明 |
引脚号 |
信号名称 |
说明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STROBE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ACKNLG BUSY PAPER END +5V AUTO FEEDXT NC GND CHASSIC GND NC |
选通信号
并行数据
应答信号 忙信号 纸走完信号
自动走纸信号
地 机壳地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INIT ERROR GND NC +5V SLCT IN |
地
初始化信号 出错信号 地
输入选择信号 |
8.4.6 RS—232C总线
一、RS—232C信号定义的说明
RS—232C是一种串行通信总线标准,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标准,1969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从CCITT远程通信标准中导出的一个标准。当初制订此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能达到接插的“兼容性”。也就是说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设备,只要它们都具有RS—232C标准接口,则不需要任何转换电路,就可以互相插接起来。这个标准仅保证硬件兼容而没有软件兼容。此外,用它进行数据传输时,由于线路的损耗和噪声干扰,传输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5 m。通常两计算机的近距离通信可以通过RS—232C接口连接起来。
RS—232C标准包括机械指标和电气指标。机械指标规定,RS—232C接口通向外部的连接器(插针和插座)是一种标准的“D”型保护壳的25针插头。图8.25是这种插头的插脚编号
图8.25 标准25针“D”型插头
25个插脚的功能分配列于表8.12。
插脚号 |
插脚功能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保护地 发送数据(TXD) 接收数据(RXD) 请求发送(RTS) 允许发送(CTS) 数据通信设备(DCE)准备好(DSR) 信号地(公共回线) 数据载体检测(DCD) (保留供数据通信设备测试) (保留供数据通信设备测试) 未定义 (辅信道)数据载体检测(DCD) (辅信道)清除发送(CTS) (辅信道)发送数据(TXD) 发送信号单元定时(DCE为源) (辅信道)接收数据(RXD) 接收信号单元定时(DCE为源) 未定义 (辅信道)请求发送(RTS) 数据终端准备好(DTR) 信号质量检测 振铃指示(RI) 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TE/DCE为源) 发送信号单元定时(DTE为源) 未定义
|
RS—232C的25个插脚仅定义22个。这22个信号分为两个信道组:一个主信道组(标有“*”者)和一个辅信道组,大多数微机通信系统仅使用主信道组的信号线。在通信时,并非所有主信道组的信号都要连接。在微机通信中,通常使用的RS—232接口信号只有9根引脚(见表8.13)。
引脚号 |
符号 |
方向 |
功能 |
---|---|---|---|
2 |
TXD |
输出 |
发送数据 |
3 |
RXD |
输入 |
接收数据 |
4 |
RTS |
输出 |
请求发送 |
5 |
CTS |
输入 |
允许发送 |
6 |
DSR |
输入 |
数据通信设备准备好 |
7 |
GND |
信号地 | |
8 |
DCD |
输入 |
数据载体检测 |
20 |
DTR |
输出 |
数据终端准备好 |
22 |
RI |
输入 |
振铃指示 |
常用的9根引脚分两类:一类是基本的数据传送引脚,另一类是用于调制解调器(MODEM)的控制和反应它的状态的引脚。
1. 基本的数据传送引脚
TXD,RXD,GND(2,3,7号引脚) 基本数据传送引脚。
TXD——数据发送引脚,数据传送时,发送数据由该引脚发出,送上通信线,在不传送数据时,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维持该脚为逻辑“1”。
RXD——数据接收引脚,来自通信线的数据信息由该引脚进入接收设备。
GND——信号地,该引脚为所有电路提供参考电位。
2. MODEM的控制和状态引脚
从计算机通过RS232C接口送给MODEM的控制引脚包括DTR和RTS。
DTR——数据终端准备完毕引脚,用于通知MODEM计算机准备好,可以通信了。
RTS——请求发送引脚,用于通知MODEM计算机请求发送数据。
从MODEM通过RS323C接口送给计算机的状态信息,引脚包括DSR,CTS,DCD和RI。
DSR——数据通信设备准备就绪引脚,用于通知计算机,MODEM准备好了。
CTS——允许发送引脚,用于通知计算机MODEM可以接收数据了。
DCD——数据载体检测引脚,用于通知计算机MODEM与电话线另一端的MODEM已经建立联系。
RI——振铃信号指示引脚,用于通知计算机,有来自电话网的信号。
二、具有MODEM设备的远距离通信
数据终端设备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如计算机、终端显示器,通过RS232C接口和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Communication Equipment)如调制解调器连接起来,再通过电话线和远程的设备进行通信。即电话线的两端都有DCE,即MODEM设备。MODEM除具有调制和解调功能外,还必须具有控制功能和反映状态的功能。这些控制功能用来完成与RS—232C接口以及电话线另一端的MODEM进行信息交换和联络控制。具有MODEM设备的远距离通信的连接图,见图8.26。
图8.26 最简单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若进行近距离通信,即不通过电话线进行远程通信,则不需要使用DCE,而直接把DTE连接起来,称为零调制解调器联接,因为此时调制解调器已退化成了一个线路交叉,不起任何作用了。两个DTE之间可以利用表8?13列出的9根线进行不同的连接进行通信双方的握手联络。
1. 通信双方永远准备好接收的DTE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连接,这种连接仅用3根线。其它和MODEM有关的线,可以不连接,如图8?26(a)或将控制线和自身的状态线连接起来。如图8.26(b)所示。
2. 利用MODEM的控制信号线建立同步
当进行近距离通信时,不必通过MODEM,两台计算机可以通过RS—232C直接对接,这种情况下,和MODEM有关的控制线和状态线用来为通信双方进行握手联络。这种连接如图8.27所示。
图8.27 用MODEM控制作为通信握手联络
通信双方的握手联络过程如下:
首先需要发送数据的一方将RTS变为有效向对方(接收数据的一方)请求发送。RTS接到另一方的DSR和DCD。当DSR有效,表示数据设备准备好,DCD引脚的状态改变,通知CPU对方要发送数据。当接收端准备好接收时,通过DTR引脚向对方(请求发送的一方)发出数据终端准备完毕的信息,该引脚接到发送端的CTS引脚,通知它接收端“允许发送”。只有当CTS有效时,发送端才可以发送信息。所以如果在接收信息时,接收端来不及处理收到的信息,例如,接收缓冲器满等情况出现,便可以将自身的DTR信号变为无效,使发送端的CTS也变为无效而使发送端暂停发送。当发送端发送完全部数据,便使自身的请求发送引脚RTS变为无效,接收端的DSR,DCD引脚状态改变会再次引起CPU中断,从而得知数据发送完毕。RS—232C是支持全双工通信的,双方的收发都可以按上述方式进行。
若有一方永远处于接收准备好的状态,例如,计算机B对接收的数据处理得很快或很简单,则它是永远准备好接收的DTR,这种情况可以省去两条接线,连接图如图8.28所示。将接收端的DTR与自己的DSR和DCD相接,只要DTR有效,便使DSR和DCD有效,从而使接收线路畅通。在发送端RTS接向自己的CTS,只要RTS有效,就会使允许发送CTS有效,因此发送端随时可以发送。
图8.28 用MODEM控制的一种简化联络
三、RS—232C总线的电气规范
RS—232C总线的电气规范列于表8.14。
带3~7K欧负载时驱动器的输出电平
不带负载时驱动器的输出电平 驱动器段断开时的输出阻抗 输出短路电流 驱动器转换速率 接收器输入阻抗 接收器输入电压的允许范围 输入开路时接收器的输出 输入经300欧接地时接收器的输出 +3V输入时接收器的输出 -3V输入时接收器的输出 最大负载电容 |
逻辑0:+5~+15V 逻辑1:-5~-15V -25~+25V >300欧 <0.5A <30伏/微秒 在3~7K欧之间 -25~+25V 逻辑1 逻辑1 逻辑0 逻辑1 2500pF |
---|
从表8.14看出对于发送端,规定用-5~-15 V表示逻辑“1”(或称MARK信号),用+5~+15 V表示逻辑“0”(或称SPACE),内阻为几百欧姆,可以带2 500 pF的电容负载。负载开路时电压不得超过±25 V;对于接收端,电压低于-3 V表示逻辑“1”,高于+3 V表示逻辑“0”,输入阻抗在3~7 kΩ之间。接口应经得住短路而不损坏。
四、RS—232C标准与TTL标准之间的转换
由RS—232C的电气规范,可以得出发送时RS—232C的逻辑“1”电平在-5~-15 V范围内。而逻辑“0”电平在+5~+15 V范围内;它要求RS—232C的接收器必须能识别低至+3 V的信号作为逻辑0,而能识别高至-3 V的信号作为逻辑1。因此,RS—232C的逻辑电平与TTL逻辑电平是不兼容的。但是微型计算机通过串行接口芯片,送出的和能接收的都是TTL电平表示的数字信息。为了使RS—232C和TTL组成的串行接口能相接,必须进行电平转换。Motorola公司制造的MC1488是把TTL电平转换为RS—232C电平的一种比较简单的集成电路驱动器芯片;而MC1489是把RS—232C电平转换成TTL电平的接收器芯片。,采用MC1488和MC1489电平转换芯片的全双工RS—232C接口电路和UART(异步规程收发器接口)的连接线路如图8.29所示。
图8.29 采用MC1488和1489电平转换芯片
时RS—232C与UART的连接
由于RS—232C使用非常广泛,许多半导体厂家都生产专用于TTL电平与RS—232C电平的专用转换芯片。常用于将TTL电平转换为RS—232C电平的芯片,除MC1488外还有75188,75150等,用于将RS—232C电平转换为TTL电平的除MC1489外,还有75189,75154等。
8.4.7 RS—423A总线
为了克服RS—232C的缺点,提高传送速率,增加通信距离,又考虑到与RS—232C的兼容性,EIA在1987年提出了RS—423A总线标准。该标准的主要优点是在接收端采用了差分输入。RS—423A的接口电路如图8.30所示。
图8.30 RS—423A接口电路
在有电磁干扰的场合,干扰信号将同时混入两条通信线路中,产生共模干扰,而差分输入对共模干扰信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这样就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RS—423A用-6 V表示逻辑“1”,用+6 V表示逻辑“0”,而RS—232C的接收电压范围是±3 V,所以RS—423 A不通的接收器仅对差动信号敏感,当信号线之间的电压低于-0.2 V时表示“1”,大于0.2 V时表示“0”。接收芯片可以承受±25 V的电压,因此可以直接与RS—232C相接。根据使用经验,采用普通双绞线,RS—423A线路可以在130 m用100 k的波特率可靠通信。在1200 m内,可用1200波特进行通信。目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逐步采用RS—423A标准以获得比RS—232C更佳的通信效果。
8.4.8RS—422A总线
RS—422A采用平衡输出的发送器,差分输入的接收器。如图8.31所示。
图8.31 RS—422A平衡输出差分输入图
发送器有两根输出线,当一条线向高电平跳变的同时,另一条输出线向低电平跳变,线之间的电压极性因此翻转过来。在RS—422A线路中,发送信号要用两条线,接收信号也要两条线,对于双工通信,至少要有4根线。由于RS—422A线路是完全平衡的,它比RS—423A更高的可靠性,传送更快更远。一般情况下,RS—422A线路不使用公共地线,这使得通信双方由于地电位不同而对通信线路产生的干扰减至最小。双方地电位不同产生的信号成为共模干扰会被差分接收器滤波掉,而这种干扰却能使RS—232C的线路产生错误。但是必须注意,由于接收器所允许的共模干扰范围是有限的,要求小于±25V。因此,若双方地电位的差超过这一数值,也会使信号传送错误,或导致芯片损坏。当采用普通双绞线时,RS—422A可在1 200m范围以38.4 kbit/s的波特率进行通信。在短距离(200 m),RS—422A的线路可以轻易地达到200 kbit/s以上的波特率,因此这种接口电路被广泛地用在计算机本地网络上。RS—422A的输出信号线间的电压为±2 V,接收器的识别电压为±0.2 V。共模范围±25 V。在高速传送信号时,应该考虑到通信线路的阻抗匹配,否则会产生强烈的反射,使传送的信息发生畸变,导致通信错误。一般在接收端加终端电阻以吸收掉反射波。电阻网络也应该是平衡的,如图8.32所示。
图8.32 在接收端加终端电阻图
8.4.9 RS—485总线
使用RS—422A接口电路进行全双工通信,需要两对线或4条线,使线路成本增加。RS—485适用于收发双方共用一对线进行通信,也适用于多个点之间共用一对线路进行总线方式联网,通信只能是半双工的,线路如图8.33所示。
图8.33 使用RS—485多个点之间共用一对线路进行总
线方式联网
由于共用一条线路,在任何时刻,只允许有一个发送器发送数据,其它发送器必须处于关闭 (高阻)状态,这是通过发送器芯片上的发送允许端控制的。例如,当该端为高电平时,发送器可以发送数据,而为低电平时,发送器的两个输出端都呈现高阻状态,好像从线路脱开一样。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