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录音工程中,对声音的拾取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一部分-通常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以下是6个需要避免发生的错误 。
一般来说录音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在需要拾取声音的东西前放置一个麦克风,按下大大的红色按键,然后工作就可以开始进行了。但就像其他事情一样,恶魔一般都会隐藏在细节中。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和在数字音频工作站录音工程中一般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要让轨道列表越来越长
一些录音工作者习惯创建一个有着很多空白轨道的工程模版,还有一些人习惯于一边进行工作一边创建轨道。但无论用哪种方法,如果这个工程里是一条包含了虚拟乐器、音频轨道以及效果器辅助的长轨道列表,那么运行起来就会变的很不方便。在不断添加新的轨道之后,这时工程里的多轨,两倍的轨道、三倍的轨道以及实验音乐的部分,都会让轨道列表变的冗长,从而减缓了整个工程的运行处理速度。同时也会让寻找所需要的轨道,以及在编曲中mute 或者solo特定的一部分轨道变的困难很多,因为这时所有的轨道都集中在了一个长长的列表里。
有时对轨道进行细微的整理可以让工作更加的有秩序,而且也便于注意到重要的细节问题,像是某一个特定的部分有多少个轨道,或者为了实现一个丰富的音乐旋律需要多少个层次支持。大部分的音频工作站都会提供整合轨道在一起的操作-最明显的方式就是Take(轨道)文件夹 - 也叫做Playlists(列表)- 一般用途的轨道文件夹和子文件夹通常也是可以在主轨道列表中使用的。还有一些数字音频工作站也会提供其他的一些功能选项;像是Logic 里的 Track Stacks, Take Folders 和 Track Alternatives,每一个功能对整合轨道都会提供不同的操作方式。
对于快速solo或者mute群组里的轨道来说,把轨道整理成Mix组或者放置在一个VCA推子里都是可以使用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对群组里的轨道进行快速的solo或者mute,以及对电平大小进行调节。这种操作方式不仅仅会帮助录音时的工作,对之后后期缩混的工作也会帮助很多。
我通常会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记轨道-这样不仅仅可以提供一个简单、一目了然的视觉参考,而且通过轨道颜色来进行选择的话,也会给分配轨道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不要让每一个音频轨道被自动命名
大部分的数字音频工作站会自动用简单的数字来命名当下正在录制的音频轨道,像是Track_01, Track_02, 或是 Audio_01, Audio_02。当然这种命名方式对于简单的工程来说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比较庞大的工程来说,能记住哪一个音乐片段是Audio_01,哪一个是Audio_02其实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对于庞大复杂的工程来说,相比于在录音之后再进行命名,如果在录音的过程中就可以花费一些时间来进行命名,就会对之后的工作带来很多便利-这样的话音频名字就可以改为Vocal_01, Vocal_02, Bass_01而不是Audio_01, Audio_02 。
一系列有着神秘命名的音频轨道
如果在多个工程文件中使用了一些相同的录音音频文件,或者一个工程文件被挪动了存储位置以及被分享,那这时如果多个来自不同工程文件的 Audio_01和Audio_02 混在了一起,对各个音频文件进行监听,以及再按照顺序排好就会变的麻烦很多。就算是在不同的工程文件中,如果有一堆叫做Vocal_01的文件也会很难区分,所以在音频文件的名字中包含一些具有参考性的信息就会帮助很大,而且通常也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比较复杂的代码;像是工程名字/歌名的简写其实就方便很多,例如“My Song”这首歌的人声音频文件就可以命名为MyS Vocal_01。
3.不要过分依赖插件处理
对于当下常用的这些数字音频站来说,通常在录音的时候就可以对所录制的轨道进行监听-音频输入或者是视频输入-通过插件效果器(只要它们不会引起额外的延迟)。因为效果器一般是不会被录制到音频当中,所以并不会对录音本身带来什么影响。但有一点要记住的是,表演者会因为录制时监听听到的不同声音而影响自己本身的发挥。如果录音过程中的某一个片段过分使用了效果器,那就会让整个表演听起来对这个效果器产生了一定量的依赖性;而如果之后的片段中这个效果又是不必要的存在或者不再被需要,那这时这个表演听起来音乐感可能又弱了很多。
在监听过程中一个录音通道使用了很多插件效果器
当然,如果一个效果本身就是这个录音中所需要的,那么监听的音频中也要有这个效果的存在,就算被添加了一些延迟,也是为了更好的融合在混音中。但如果这个效果只是制作人个人喜好的话,那在录音时最好还是保持关闭的状态。一些可以帮助表演效果的操作-像是给人声添加一些小小的混响-其实还是很有用的,但通常还是最好保持轨道尽可能的简单。
4.不要过度使用interwetten与威廉的赔率体系 设备来进行处理
很多时候工程师们为了让录制的音频在缩混的阶段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他们会在录制过程中避免使用任何模拟的处理手段,但相反加入一些模拟处理有时也会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点点额外的处理还是有必要的,当然最好还是保持最小程度的处理-大部分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对未成熟的混音进行处理。回到以前还没出现多轨录音时,如果多个轨道需要被缩混在一起,那么输入信号的处理/混音还是很有必要的。但在现在处理手段发达的时代,大部分的时候最好还是避免这些额外过度的处理手段。
录音中普遍会使用的模拟设备,以及多功能处理器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有经验的工程师们还是会对录制的音频信号进行细微模拟的处理。一个目的其实是为了增加模拟设备带来的模拟温暖感-通常只是让轨道通过一下其实是很常见的,但如果只是通过一个老式的所有频段平整的模拟管EQ的话也就只是传递了一下设备的模拟特色。如果录制的音频信号中有明显的音色问题,那做一些细微的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尽管从音源端进行调整像是调整麦克风或者其他调整可能会更加有效果。其次,不论是从动态控制方面,还是从对数模转换器过度负载的保护方面来说,在录音过程中对有着过多动态的信号进行压缩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做法;小体量的压缩器-像是LA-2A 插件,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要在压缩器工作完后,轨道听起来不会有明显被压缩过的痕迹,或者本身自然的动态范围被过度限制,那一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增益衰减不超过3 dB是一个比较规范的准则。
5.不要忽视返送信号的混音
录音阶段中表演艺术家们耳机里听到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他们自己的原声和轨道里伴奏的声音如何很好的混合在一起是呈现优质录音的关键。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很多时候对返送信号的混音都会被忽视掉-要不然就是在最后一刻才想起来,或者直接送给表演者一路控制室监听用的混好的信号。而这种做法一般是录音中最严重的一个错误。因为会对录音的各个方面带来一定量的影响。所以即便是在比较复杂的工程中,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值得的。
对返送信号的混音是帮助表演者们达到最好表现关键的一点
表演者们的原声和返送信号之间的对抗会影响这一部分音乐录制时的动态感,尤其是对于人声来说。过多表演者的原声会导致录音中比较缺少侵略性,会让表演有一些被收着的感觉;而表演者如果表演不足的话,则会导致声音听起来更加单薄-声音越来越大-对于人声来说,过多的人声会对表演的音色和能量带来不好的影响。而过多的混响则会影响歌手(或者表演者)保持稳定的音调-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伴奏轨道过于复杂时,就会影响表演者呈现出更有趣的部分;相反如果伴奏轨道过于单薄的话,表演者又会容易过度发挥。不管怎么样这一部分的声音在最后的编曲中都会很难融入进去。因此在进行返送信号的混音时,这些问题都需要特别注意-在录音开始之前多费点心在这一方面,可以为之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工作。
6.不要忘记记录工程说明信息
最后还有一点是我们总会半途而废忘记掉的,那就是记录工程文件的说明信息对于之后的查阅是很有用的。在以前老式录音棚时期,助理录音工程师一部分的工作就是记录所有工程相关的说明信息-每一个通道、每一个麦克风、每一个外部的走线;这是在未锁定的工程中激活自动化控制前唯一一个可以用来追寻遗漏问题的方法。
但即使是在现在的工作中,也有很多时候需要重新访问工程文件,而这时如果有相关的记录可以查阅就可以帮助很多。如果某一部分的人声由于歌词的改动或者伴奏中吉他部分需要有所增加,而需要进行重新制作,那新添加的这部分音频就可以根据之前所记录的麦克风的细节、位置摆放和设置来做为录音时的参考,还有用到的任何前端的处理和输入电平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会让之后的补充工作简单很多。
就算是虚拟乐器轨道也可以从工程文件的记录信息中获益很多-假如混音中一个有问题的MIDI 文件本来是为了替代某一个乐器的,但之后又更改回了本来硬件的录音方式,那这时乐手就可以通过工程文件中记录的信息,查阅这一部分演奏中需要达到的音乐性和动态感,而这些细节都是在更换为乐器录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数字音频工作站中普遍使用的记事本功能
很多-并不是大部分的-数字音频工作站都有所谓的记事本功能可以轻松记录录音工程中重要的细节问题;如果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完成这些记录工作,或者有助手可以帮忙完成,那么之后再次访问这个工程时所有的信息都会明了很多。
结语
这些仅仅是录音工程中一般普遍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对这些细节方面多做一些注意会对录音和最终的效果带来很多帮助。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18年10月第151期
-
数字音频
+关注
关注
9文章
202浏览量
66969 -
录音机
+关注
关注
3文章
79浏览量
38485 -
代码
+关注
关注
30文章
4787浏览量
68598
原文标题:录音工程中 6 个需要避免发生的错误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f093cae4e170,微信公众号:Midifan】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