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以及新高考在全国的陆续施行,对高中物理教学而言,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这就使得站在高观点下(即大学普通物理学角度)研究高中物理,不仅成为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也成为了新课程下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主流方向。
本文将以 2020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 21 题和 2020 年高考全国乙卷第 20 题为例,从大学电磁学视角分析高考电磁学的问题,旨在引导物理专业的师范生要认真学好专业课程,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能站在高观点下审视高中物理的内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另外,希望中学的一线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重温大学的物理课程,站在高观点下审视高中物理的内容,不断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问题一 电磁滑杆问题
在研究电磁滑杆问题时,高中阶段所求解的内容往往是时间趋于无穷时的极限情况,即金属杆的最后状态。教师往往忽略了对中间过程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生极限思维的培养。下面我们以 2020 年全国甲卷第 21 题为例,运用高等数学手段对金属框、导体棒运动情况的变化作全程分析。原题如下:
如图 1 所示,U 形光滑金属框abcd置于水平绝缘平台上,ab和dc边平行,和bc边垂直。ab、dc足够长,整个金属框电阻可忽略。一根具有一定电阻的导体棒MN置于金属框上,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动金属框,运动过程中,装置始终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MN与金属框保持良好接触,且与bc边保持平行。经过一段时间后
A.金属框的速度大小趋于恒定值
B.金属框的加速度大小趋于恒定值
C.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趋于恒定值
D.导体棒到金属框bc边的距离趋于恒定值
定性分析:设bc边的长度为l,导体棒的电阻为R。设金属框、导体棒的质量分别为m1、m2,某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加速度分别为a1、a2。对金属框、导体棒,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感应电流为
感应电流从 0 开始增大,则a1从开始减小,a2 从 0 开始增大,加速度差为
感应电流从 0 开始增大,则加速度差减小,当差值等于 0 时,由式 (1) 和式 (2),得
由式 (3) 和式 (4),得
从而速度差为
此后金属框与导体棒的速度差维持不变,感应电流不变,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不变,加速度不变。A 选项错误,B、C 选项正确。金属框与导体棒的速度差不变,但导体棒的速度小于金属框的速度,导体棒到金属框bc边的距离越来越大,D 选项错误。
高中阶段用定性分析解释,大部分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从定量的角度似乎更有“说服力”,虽然定量计算超出了高中知识范围,不过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下面我们做定量研究,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定量研究:以金属框、导体棒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有
则
两杆所受安培力大小均为
对导体棒,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式 (9) 和式 (11) 得关于 v2 的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为
解微分方程,得
所以
加速度
从式 (16) 和式 (17) 我们可以看出,金属框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导体棒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当时间t→∞时,a1和a2趋于稳态值。金属框、导体棒的 v-t 图像如图 2 所示,由式 (14) 和式 (15),可得速度差为
当时间t→∞时,速度差趋于稳态值。
问题二 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问题
2020 年高考全国乙卷第 20 题以均匀带电圆环为背景,不仅考查了静电场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叠加,而且也考查了核心素养中的物质观念、模型构建、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原题如下:
如图 3 所示,竖直面内一绝缘细圆环的上、下半圆分别均匀分布着等量异种电荷。a、b为圆环水平直径上的两个点,c、d为竖直直径上的两个点,它们与圆心的距离均相等。则
A.a、b两点的场强相等
B.a、b两点的电势相等
C.c、d两点的场强相等
D.c、d两点的电势相等
下面运用大学电磁学知识,对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作定量研究。
如图 4 所示,设细圆环的半径为R,电荷线密度为λ,b点距圆心O为r(r
根据余弦定理,有
上半圆的微元 dq 在 b 点的电场强度为
电场强度平行于y轴的分量为
从而
根据对称性,上、下半圆对称位置的微元dq在b点产生的电场平行于x轴的分量等值反向,所以b点的电场强度为
同理可得a、c、d三点的电场强度。
若上、下半圆带等量同种正电荷,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又该如何呢?在实际求解中,要用到一类特殊的积分——椭圆积分。椭圆积分是一种特殊函数的积分,不能用普通的积分方法来求解。它只能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得出一个收敛级数,并逐项加以积分,至于取项数的多少,视结果的精度需要而定。常用的全椭圆积分有三类,它们的解分别是
1) 第一类全椭圆积分
2) 第二类全椭圆积分
3) 第三类全椭圆积分
它不能写成幂级数的形式。下面我们来作具体的分析。
根据对称性,上、下半圆对称位置的微元dq在b点产生的电场平行于y轴的分量等值反向,故
从而
其中
令θ=π+2φ,并且利用式 (25) 和式 (27)则
其中,。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类似的高考题需要探讨。尽管在高中阶段我们不要求学生作上述的定量研究,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给学生一碗水的同时,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我们对一道试题既要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的定性分析,还要有能让自己信服的定量研究。只有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站在高观点下看问题,才能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讲解得更加得心应手。
审核编辑:黄飞
-
函数
+关注
关注
3文章
4337浏览量
62729 -
电磁学
+关注
关注
1文章
106浏览量
14200 -
电场强度
+关注
关注
0文章
11浏览量
7409 -
感应电流
+关注
关注
0文章
88浏览量
11943
原文标题:大学电磁学视角下的高考电磁学问题研究
文章出处:【微信号:EMC_EMI,微信公众号:电磁兼容EMC】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