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GBT中的若干PN结”一章中我们提到,IGBT是由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构成,BJT的结构和机理前面已经做了详细论述,下面我们来看看MOS,其截面如图所示,红色虚线框内。
注意,这里我们直接以最先进的沟槽栅IGBT中的MOS结构为例进行论述,MOS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结构演变,包括平面型、V字型等,基本原理相似,但各有优缺点,在此不做对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另查阅文献了解。
IGBT中的MOS由N+、P-base、N-drift、N-buffer以及Poly(氧化硅包裹)组成,其中显然包含了一个寄生的三极管,由N+、p-base和N-buffer组成,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这个三极管工作,其原因在上一章中已做论述;此外还包含了一个寄生二极管,由P-base和N-drift组成。
MOS也是一个三端元器件,分别为N+对应的源极,N-buffer对应的漏极,以及Poly对应的栅极。
当给栅极施加正电压,当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靠近栅极的局域P-base会发生反型(阴影部分),变成N型,使得N+区域与N-drift区域连通,MOS导通。所以,与BJT不同,MOS是一个电压控制性器件。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反型层的形成机制。
回顾一下P型和N型的定义,是根据半导体能带与费米能级之间相对位置而来,所以,对于反型层的理解,我们也需要从能带的变化来着手分析。
从图中A到B的截面,分别为半导体层、氧化硅层和多晶硅层(栅极)。假设栅极上施加电压为,我们看看和三种情况下的能带变化。
1.
因为在温度确定的情况下,费米能级的位置是确定的,所以围绕费米能级,很容易画出MOS结构的能带图如下。(这里把多晶硅视为金属,且功函数与硅相同,这是与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后面再做分析)。
2.
栅极施加负电压,栅极及靠近栅极区域的能级电子被排斥,相当于电子占据导带能级的概率降低,即向真空电子能级方向远离费米能级。电子被排斥,相当于空穴被吸引,所以在半导体与绝缘层界面会形成一层空穴积累层。
3.
栅极施加正电压,但本征能级在费米能级以上。栅极及靠近栅极区域的能级电子被吸引,相当于电子占据导带能级的概率升高,即向费米能级靠近。
4.
栅极施加正电压增大,使得本征能级依然达到费米能级以下。定义=所对应的电压为(Threshold Voltage,阈值电压)。半导体表面附近的费米能级更加靠近导带,P型半导体即反型为N型半导体。
-
MOSFET
+关注
关注
147文章
7162浏览量
213254 -
IGBT
+关注
关注
1267文章
3792浏览量
248996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文章
9688浏览量
138158 -
MOS
+关注
关注
32文章
1270浏览量
93733 -
寄生二极管
+关注
关注
0文章
49浏览量
320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