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篇文章从一维例子出发,介绍自适应有限元中几种常见的后验误差,并且对比各自的优势。
后验误差按照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基于恢复梯度的后验误差;基于残差的后验误差;基于物理场规律的后验误差;以及试测的基于纯粹梯度的后验误差。下面就这几种后验误差给出常见的表达式与测试结果。
1.几种后验误差的基本原理
A.基于恢复梯度
这种后验误差在之前介绍过,其基于理论:仿真数值解的精度在未知点位置的精度最高;数值解的梯度在高斯点位置精度最高;
因此可以通过获取单元内高斯点的高精度梯度解,进而通过插值等方式获得整个区域内其他精度低位置的梯度值,对比即可获得每个单元的梯度误差。详细可参考:
B.基于残差的后验误差
这种后验误差基于微分方程,根据理论,有限元求解求解结果一定是满足原微分方程的,因此将数值解带入到微分方程中,等式两边理论上应该成立。但是由于有限元本身求解的是弱解问题,因此存在一定误差,而这误差则可以用来评价该点的精度,以此作为后验误差。
一般的微分方程可以写成:
基于残差的后验误差表示为:
C.基于物理场规律的后验误差
这种后验误差基于本身研究问题的物理规律,根据物理规律,指定每个单元上的误差标准。
例如一维电磁场衰减,物理场满足电场、磁场在节点上连续;有限元本身只保证了电场连续,因此可以通过求解节点两侧单元的磁场是否连续作为误差判断标准。
式子表示,使用内部节点两侧单元求解该点的磁场,两者的差值作为判断单元计算精度的标准。其实不难发现,本例子描述的基于物理规律后验误差本质上是恢复梯度的后验误差。在二维三维中则不是如此。
D.基于纯粹梯度的后验误差
这是作者梯度原理猜想的一种后验误差,其原理是:对于只要求表面节点精度而言,求解该点对于每个单元的梯度,因此获得每个单元对于该点的影响程度,对于影响大的网格进行加密。
由于测试案例使用简单的一维模型,因此采用扰动法求解梯度矩阵。
2.测试
本次测试案例以一维电磁场衰减为例,分别对上述几种后验误差进行测试,其中A、C在本例中是一种后验误差。测试标准以在研究区域发射电场表面的电阻率变化为标准。
A.测试一维电场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初始网格与计算的电场如下,10个均匀网格单元,频率10000Hz。该网格计算的视电阻率为138欧姆米,与理论值100相差甚远。
a.基于恢复梯度A、物理场C的后验误差测试结果:
b.基于残差B的后验误差测试结果:
c.基于纯粹梯度D的后验误差测试结果:
不难看出,三种后验误差加密得到的网格差异明显。
从电场本身的精度来看,基于恢复梯度的A、C后验误差的精度最大,而纯粹基于梯度D的后验误差精度最低。
从加密程度看,基于纯粹梯度D的加密集中在0点附近;而基于恢复梯度A、C则相对分散开;
从视电阻率精度结果来,三者误差均达到了可控范围0.01%内,但是基于恢复梯度A、C的网格量大于基于残差B大于纯粹梯度D。
因此,如果考虑视电阻率精度与网格量角度来看,基于纯粹梯度的方式D是最佳的。其次是基于残差,最后才是基于恢复梯度。
B.测试一维电场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一维材料参数模型如下,在研究区域内存在低阻1欧姆米的区域。
a.基于恢复梯度A、物理场C的后验误差测试结果:
b.基于残差B的后验误差测试结果:
c.基于纯粹梯度D的后验误差测试结果:
三种后验误差的视电阻率在该频率下的计算结果:
上述测试的视电阻率理论结果为123.91,可见整体上看基于残差的后验误差的精度和网格量是最佳的。纯粹基于梯度D的结果精度要稍微低一些。继续测试了几组频率,对比结果:
整体来说,基于残差B的后验误差方式的效果是最佳的,网格量少,视电阻率也几乎和理论解一致;基于恢复梯度的A、C精度是最高的,但是网格量也是最大的;基于纯粹梯度的D在频率500Hz的时候误差太大。
3.总结
使用一维模型,初步测试了几种后验误差的自适应收敛效果,其中整体上最佳方案是基于残差的后验误差,其次是基于恢复梯度、基于物理磁场;基于纯粹梯度的后验误差虽然网格量有时候很少,但是可能会计算不准确。
-
电阻器
+关注
关注
21文章
3784浏览量
62185 -
衰减器
+关注
关注
4文章
640浏览量
34375 -
电磁场
+关注
关注
0文章
792浏览量
4729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