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的世界中,当今全球有超过十亿台以太网设备。非常有趣的是,以太网如何从支持 10 Mbps 的简单标准发展到多种速度模式和无处不在的应用。从传统上以 10 倍速度跳跃(10M、100M、1G、10G、100G)发展的标准,到现在在非 10 倍速度模式(2.5G、25G、40G、50G、200G 和最新的 400G)下迅速发展,并涵盖各种应用领域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加入我们,在即将发布的博客中了解以太网的大世界,了解标准IEEE 802.3 – 2012的复杂性,并起草致力于25/50/400G的委员会,其解释,常见陷阱;定义验证策略、编写测试用例、UNH IOL 合规性套件等。让我们从这篇关于以太网早期的博客开始旅程。一路顺风。
以太网开发始于 1974 年左右,并于 1980 年作为 DIX 标准(DEC/Intel/Xerox 的首字母缩略词)在商业上推出。它于 802 年成为 IEEE 3.1983 标准,从那时起,以太网不断发展以满足新的带宽和市场需求。
这一切都始于通过半双工通道发送和接收数据流量的共享介质(一次只能发送或接收)。安装成本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低,故障排除也很困难。CSMA/CD(载波检测多址与碰撞检测)被用作共享介质的机制。在数据链路层上方的层的帮助下,实现了数据的冲突检测和重传。由于在介质拥塞的情况下吞吐量降低和系统重置要求,过度碰撞代价高昂。现代以太网是全双工的(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介质不再共享。带宽得到充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数据吞吐量。用于传输数据的介质可以是同轴、双绞线或光纤。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太网标准继续采用新媒体、更高的传输速度和帧内容的添加。
根据以太网覆盖的区域,它分为 3 类:局域网 (LAN)、城域网 (MAN) 和广域网 (WAN)。计算机网络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在 7 层 ISO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这有助于标准化层之间的通信,以提供跨网络的无差错路径。以太网标准提供高达数据链路层的服务,即在 1 层 OSI 模型中覆盖物理层(第 2 层)和数据链路层(第 7 层)。我们将在即将发布的博客中详细讨论有关 OSI 参考模型的更多信息。
请继续关注即将发布的以太网博客,涵盖以下主题的长度和广度(但不限于探索更多)。
用于 10/100M、1G 的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条款 4、35
10/40/100G 的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条款 46、81
25/50/400G 的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条款 106、117
1G Base-X 的物理编码子层 (PCS):第 36 条
自动协商:第37条
管理数据输入输出 (MDIO):条款 22、45
10G Base-X 的物理编码子层 (PCS):第 48 条
10G Base-R 的物理编码子层 (PCS):第 49 条
背板以太网
自适应:第72条
自动协商:第73条
基数 R 的前向纠错 (FEC):第 74 条
里德所罗门FEC (RS-FEC):第108条
40/100G Base-R 的物理编码子层 (PCS):第 82 条
节能以太网 (EEE):第 78 条
联盟 25/50G
IEEE 25/50G
400G Base-R 的物理编码子层 (PCS):条款 119
MAC 接口: MII/GMII/RMII/RGMII/XGMII/XLGMII/CGMII/CDMII
上层数据包:第 2、2.5、3、4 和 7 层:包括 VLAN、GRE、IPv4、IPv6、TCP、UDP、标记帧等。
IEEE 1588 精确时间协议 (PTP)
SGMII
QSGMII
Synopsys:下一代网络和通信 SoC 的验证合作伙伴
Synopsys VC VIP for Ethernet 采用原生 SystemVerilog/UVM 架构,提供内置覆盖范围、协议检查和 Verdi 协议感知调试。Synopsys VC VIP 能够在运行时动态切换速度配置,并包括一组广泛且可定制的帧生成和错误注入功能。此外,源代码UNH-IOL测试套件也可用于关键的以太网功能和条款,使团队能够快速启动自己的自定义测试并实现加速验证收敛。
审核编辑:郭婷
-
以太网
+关注
关注
40文章
5421浏览量
171666 -
局域网
+关注
关注
5文章
751浏览量
46281 -
广域网
+关注
关注
1文章
246浏览量
2180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