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Materials Today:界面调控和电极输运优化,共筑高性能锂固态电池

清新电源 来源:清新电源 2023-04-09 09:28 次阅读

01

导读

由于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被视为最具前景的储能系统之一。固态电解质和正极材料是固态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众多固态电解质中,硫化物体系具有比有机体系更好的离子电导性,比氧化物体系更好的加工性。高镍氧化物正极具有高电压和高容量的优势。但是未修饰的硫化物电解质与正极材料之间由于低的离子扩散速率,因此接触界面存在较大的阻抗,再加之高镍氧化物材料自身的低电子导电性,使得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受到限制。基于此,科研工作者在正极表面包覆一层离子导电性高的包覆层,并且在正极材料中引入碳材料增强材料电子导电性,以增强电池性能。

然而碳材料和硫化物电解质的同步使用会加速电解质的溶解,因此开发除碳材料以外的导电剂极其重要。

02

成果简介

近日,Materials Toda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chieving stable all-solid-state lithium-metal batteries by tuning the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and ionic/electronic transport within the cathode”的文章。该文章以LiNi0.8Co0.1Mn0.1O2(NCM811)为正极、Li6PS5Cl(LPSCI)为固态电解质,Li金属为负极,巧妙的利用了Ti2O3独特的电子特性和物理性质,将其引入到固态电池体系中,使得所组装的固态电池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

03

关键创新

在高镍正极中引入多功能Ti2O3氧化物,并构筑NCM-12|LPSCI|Li固态电池体系。研究发现,引入的Ti2O3可调节NCM的电子及离子传输性能,且还能作为LPSCI电解质的保护体,与NCM中的活性氧结合,避免电解质的氧化和分解,并提升了电极/电解质界面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

04

核心内容解读

113fa17c-d66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 (a)以碳包覆的铝箔为集流体的散装电极结构图,(b,c)不同电极的LSV曲线及对应的电子电导性,(d)不同电极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电性,(e,f)不同电极在室温下的阻抗图谱及对应的电子和离子导电率。

正极体系种电极材料NCM811和电解质LPSCl的比例为70 wt%和30 wt%,并把正极材料中Ti2O3质量含量为0%,9%,12%,15%的电极材料分别记为NCM-00,NCM-09, NCM-12和NVM-15。图1a是散装电池结构图,其以碳包覆的铝箔为集流体。不同电极的LSV曲线及对应的电子电导率如图1b和1c所示。可以看到随着Ti2O3含量增加,电极的电子电导率增强,表明Ti2O3可以增加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图1d中,Ea随着Ti2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图1e和图1f是几种电极的EIS图谱及其对应的电子和离子导电率。可以看到随着Ti2O3含量增加,电极总的阻抗从939 Ω降到24 Ω,其中,电子电导率组件增加,与图1c结果一致,但是离子电导率却逐渐下降。下降的离子电导率可能是由于随着Ti2O3含量增加,正极材料种中的LPSCI的含量降低导致的。在本实验中,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率的比值为0.78到0.05,在高电流1C下能同时满足离子和电子传输要求。

1178c5f6-d66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a)NCM-00的GITT曲线、极化数据、及锂离子扩散系数,(b,c)NCM-C的GITT曲线、极化数据、及锂离子扩散系数,(c) NCM-12电极在0.1C下的首次GCD曲线(插图为V-T曲线),(d-e)不同电极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曲线及离子扩散系数,(f)不同电极的首次库伦效率。

为了进一步对比不同电极的锂离子扩散行为,作者进行了GITT测试,电压范围是2.7-4.3V,如图2a-c所示。当从2.7充到3.8 V时,NCM-C展现出400 mV的极化电位,远大于NCM-00的(100 mV),这是因为在NCM-C体系中电解质被高度氧化且发生溶解导致的。NCM-09,NCM-12,NCM-15的极化电位都小于100 mV,表明Ti2O3的引入可以促进离子/电子的传输,并增强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稳定性。当电压充至3.8 V以上时,NCM-C,NCM-09,NCM-12,NCM-15的电化学极化都小于NCM-0的(图2d)。图2e中的离子扩散系数计算结果中,NCM-12,NCM-C在充电和放电时的离子扩散系数要优于NCM-00的。图2f的首次库伦效率中,其中最低的是NCM-C,表明碳会加速LPSCI电解质在界面处的溶解。整体上,添加了Ti2O3的电极的库伦效率要高于没有添加Ti2O3电极的(NCM-C和NCM-00),表明Ti2O3相不仅可以增加正极的倍率性能,同时还增强了NCM/LPSCI界面处的稳定性。

11ae6562-d66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NCM-00|LPSCl|Li(a-c),NCM-C|LPSCl|Li(d-f)和NCM-12|LPSCl|Li(g-i)固态电池的首圈GCD曲线,不同电压下的原位EIS图谱,及不同电压下的XPS。

随后,作者利用原位EIS图和非原位XPS测试对NCM-12|LPSCl|Li,NCM-C|LPSCl|Li,NCM-00|LPSCl|Li固态电池的界面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图3a,3d,3g是不同电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分别从中选取几个点进行EIS测试,对应结果如图3b,3e,3h所示。可以看到三种电池体系具有相似的电解质阻抗R1,但是NCM-12具有比NCM-00和NCM-C更小的界面阻抗值R2,以及电荷传输阻抗R3,表明Ti2O3的引入可以增强界面处离子/电子的传输速率,且还能避免固态电解质在界面处的氧化和溶解。

为了深入研究NCM-12/LPSCI界面的化学状态,对不同电压状态下的正极进行非原位XPS测试,如图3c,3f,3i所示。在NCM-00中,起始时刻(对应图3c,point 0处)可以检测到隶属于LPSCI电解质的PS43-峰位,当充电至4.3V的时候(对应图3c,point 3和point 5),出现了SOx峰,表明LPSCI电解质被氧化。在NCM-C中,当放电至2.7 V的时候,隶属于电解质的PS43-峰低于NCM-00中的,表明C的引入会加速电解质的溶解和腐蚀。而NCM-12正极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隶属于LPSCI电解质的PS43-峰强度远高于NCM-00和NCM-C的,且没有检测到SOx信号。此外,NCM-12的XPS结果中出现了Ti4+,Ti3+的信号,表明Ti2O3的成功引入,在循环后,Ti3+发生了氧化,表明Ti2O3不仅可以缓解LPSCI固态电解质在高电压下的溶解效应,同时还可以吸收正极材料中的氧,进而防止LPSCI电解质氧化,显著提升固态电解质和电池界面的稳定性。

11f889b2-d66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4.NCM-12|LPSCl|Li固态电池在室温下的电化学性能:(a)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b)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c,d)0.1C和0.5C下的循环曲线。

紧接着,对NCM-12|LPSCl|Li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图4a的GCD曲线呈现出平而长的电压平台,暗示了正极材料中快速的离子和电子传输速率。图4b和4c表明,在相同电流密度下,NCM-12|LPSCl|Li展现出比NCM-00|LPSCl|Li更优异的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在0.5C电流密度下,NCM-12|LPSCl|Li稳定循环至300圈后,容量保持在115 mAh/g,展出高的循环稳定性。

124b32fc-d66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5.NCM-00,NCM-C,NCM-12正极界面示意图。

最后,作者清晰的阐述了NCM-00,NCM-C,NCM-12正极中NCM和LPSCI的界面机制,如图5所示。NCM-00中,正极的电子传输慢,LPSCI电解质会被正极中的活性氧氧化,而在NCM-C中,碳的引入虽然提升了电子传输速率,但是引入的碳会加速LPSCI的分解和失效,因此两种电池都展现出差的电化学性能。相反的,NCM-12中,引入的Ti2O3具有多功能效应:①增强正极材料体相及界面处的电子传输,②吸附NCM中的活性氧,保护电解质不会被氧化,确保了电解质的高效运行,③增强电解质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避免电解质发生分解。

05

成果启示

该工作利用一种低成本,可大规模生产的实验方法,将Ti2O3引入到NCM正极中,构筑了高稳定性的NCM|LPSCI|Li固态电池。结合原位表征,非原位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Ti2O3对提升电子传输、抑制电解质氧化、增强电解质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的关键作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所组装的固态电池在0.1C下,可稳定循环140圈,容量保持在166 mAh/g,在0.5C下循环寿命高达300圈。该工作为设计高性能的固态电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建议。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化学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23

    浏览量

    20629
  • 电极
    +关注

    关注

    5

    文章

    821

    浏览量

    27242
  • 正极材料
    +关注

    关注

    4

    文章

    325

    浏览量

    18541
  • 固态电池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700

    浏览量

    27848

原文标题:Materials Today:界面调控和电极输运优化,共筑高性能锂固态电池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解密:空气电池

    氧化物催化剂形成的正极组合。在-空气电池中,由于放电反应生成的并非是固体的Li2O,而是容易溶解在水性电解液中的LiOH(氢氧化锂)。氧化锂在空气电极堆积后,不会导致工作停止。水及氮等也不会穿过固体
    发表于 01-12 10:51

    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情况

    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张新波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抑制—空气电池电解液分解,调控空气电极固—液—气三相界面以及
    发表于 01-13 16:04

    三星开发出了新型的高性能固态金属电池

    三星高级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学院和日本三星研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固态金属电池,该电池首次使用银碳(Ag- C)复合层作为阳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3-14 11:55 3022次阅读

    超稳定界面和超高性能的全固态电池

    固态金属电池(ASSLMBs)由于其高的能量密度和极高的安全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的头像 发表于 03-15 23:24 2792次阅读

    固态负极电池的综述文章

    与传统的金属电池相比,固态负极电池因为没有富余的来填补不可逆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10:58 4235次阅读

    一种实现高性能金属电池的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电解质工程是一种实现高性能金属电池的简单而有效的策略,这是因为电解质溶液组分的溶剂化结构能够起到调控电极/电解质
    发表于 09-20 10:17 1066次阅读

    改变电解质分布调控固态界面实现高性能固态电池

    固-固界面高性能固态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固体电解质(SE)尺寸分布在固态电池有效
    的头像 发表于 10-21 16:03 2565次阅读

    一种稳定的聚合物固态金属电池及其界面特性的冷冻电镜研究

    【研究背景】近年来,固态金属电池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因具有良好的界面兼容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1:07 1673次阅读

    固态电池枝晶的起源与调控

    固态电解质中产生的枝晶是影响固态电池安全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固态电解质中“枝晶”并不是唯一形态,然而为简化讨论,本文统一使用“
    发表于 02-07 16:43 3203次阅读

    固态电池设计与性能估算工具

    电池PACK,帮助研究人员对电极材料性能和组分、电极厚度和负载、成本等因素进行合理优化。 该工具包之前进行了简单介绍、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17:05 1257次阅读
    <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池</b>设计与<b class='flag-5'>性能</b>估算工具

    通过金属负极/LPSCl界面调控实现超稳定全固态金属电池

    为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足、安全性低等问题,部分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全固态金属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09:19 2128次阅读
    通过金属负极/LPSCl<b class='flag-5'>界面</b><b class='flag-5'>调控</b>实现超稳定全<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锂</b>金属<b class='flag-5'>电池</b>

    固态金属电池负极界面设计

    固态金属电池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相比于传统液态电解液,固态电解质不易燃,高机械强度等优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14 826次阅读
    全<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锂</b>金属<b class='flag-5'>电池</b>负极<b class='flag-5'>界面</b>设计

    高性能固态电池接口设计

    固态电池存在高界面电阻和枝晶生长的问题,导致其镀/剥离库仑效率(CE)低于90%,高容量时临界电流密度低。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09:17 855次阅读
    <b class='flag-5'>高性能</b>全<b class='flag-5'>固态</b>锂<b class='flag-5'>电池</b>接口设计

    固态电池中复合阳极上固体电解质界面调控

    采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的固态金属电池(SSLMB)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下一代储能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6:53 467次阅读
    <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池</b>中复合<b class='flag-5'>锂</b>阳极上固体电解质<b class='flag-5'>界面</b>的<b class='flag-5'>调控</b>

    通过电荷分离型共价有机框架实现对金属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精准调控

    (-3.04 V vs SHE),被认为是次世代电池的最优选择。然而,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枝晶的生长和副反应的发生。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电池寿命急剧下降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0:02 332次阅读
    通过电荷分离型共价有机框架实现对<b class='flag-5'>锂</b>金属<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固态</b>电解质<b class='flag-5'>界面</b>的精准<b class='flag-5'>调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