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寄存器的作用以及复位

jf_78858299 来源:IC小迷弟 作者:Martin 2023-01-30 17:17 次阅读

1. 寄存器的作用

1)时序逻辑存储数据。例如,一个计数器,每个周期要加1,那它就要使用寄存器实现。纯组合逻辑是实现不了的。

2)CPU和硬件协调工作,提高设计的灵活度。例如,在休眠时,我们可能会把某个模块的时钟关掉,然后在正常工作时,再将时钟打开。这个就可以通过CPU来实现。

2.基地址/偏移地址

几乎我们设计的每个模块都会有寄存器,而它们的寄存器或多或少能被CPU访问到。但CPU的接口通常只有一组总线去访问这些模块,所以设计上都会把CPU和各个模块挂到总线上。这样CPU作为Master就能够访问到所有的模块了。

图片

那CPU的地址是怎么映射到一个具体的寄存器上的呢?这就是涉及到基地址和偏移地址的概念。首先,我们在定架构时,会做一张地址映射表格。我们就以下图为例,假设给每个外设接口都分配了32KB的地址空间,32KB占用的是15bit。所以32bit的CPU地址的高17位就是基地址,而低15位便是偏移地址。当CPU发一个0x46018000的地址下来,那么硬件会自动根据它的基地址判断它是去访问I2C的。然后根据偏移地址便可以知道是访问I2C的哪一个寄存器了。

图片

3. 寄存器的复位

  • ** 需不需要复位**

图片

如上图,就面积而言,同样的驱动等级下,带复位的寄存器要比不带复位的寄存器大。所以在实际中,为了节省面积,有些寄存器是可以不加复位的。那么,什么样的寄存器不需要复位呢?答案很简单:如果一个寄存器的值是在别的信号的控制下更新,且只有在更新后才会被使用,那么这个寄存器就可以不用复位。例如流水线的数据通路;又例如总线设计中的部分寄存器。我们以AXI总线的地址通道为例,由于addr和size这些控制信号是在valid和ready的控制下更新的。换句话说,在时钟沿下,只要valid和ready同时为高,addr和size就会马上更新;而valid和ready只要有一个不为高时,总线都不会去使用addr和size的值(此时它们的值是don’t care的)。在这个前提下,addr和size是可以不用复位的;但是valid和ready就一定要复位。参考代码如下:

图片

不过话说回来,寄存器不加复位的设计风险会比较大,所以建议在设计初期都加上复位,后面要抠面积时,再回来修改。

  • ** 同步复位or异步复位**

    在电路结构上,同步复位是要比异步复位多一个与门的。如果采用同步复位设计,那么就相当于每个寄存器都会多一个与门,这无疑会撑大面积。所以现在的设计基本上都是采用异步复位,然后在前面加个异步复位同步释放电路。

    而由于异步复位同步释放是要在时钟下对复位打两拍,所以在一些源同步设计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时序上是否允许你做同步,例如在SPI slave的设计中,假设我们使用CS进行复位。由于时钟是master发送过来的,每一个数据对应一个时钟。这时就不能用master发送过来的时钟做同步了。

  • ** 复位源**

一个复杂的设计中,一个寄存器可能会有很多复位源的。例如,上电复位,软复位,watchdog复位等等。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先根据功能和应用场景将寄存器分到不同的复位域。并画出具体的复位电路图,然后对着电路图来coding。

  • ** 复位原因记录寄存器**

当复位源很复杂时,建议在设计中加上一个寄存器。用于记录上次复位的原因,方便debug。如下图,不同的复位,该寄存器会被复位成不一样的值。另外,还可以加上一个计数器,用于记录复位的次数等。

图片

4.寄存器的时钟域

这里的时钟域指的是,配置寄存器的时钟域和使用寄存器的时钟域。如果它们是同一个时钟域,那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但是如果它们属于异步时钟域。那这时候就要对寄存器做静态和动态甚至更细的划分。所谓静态寄存器是指,在使用的过程中,寄存器是不会被改变的;而在改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被使用。举个例子,假设某个模块的时钟是通过分频获得的,而分频系数可能在上电初始化后就不会再去修改,而这个模块只会在初始化完成之后才会启动工作。那么这个分频系数寄存器就可以当作是静态的。否则,这个寄存器就是动态的。

在跨时钟域处理的场景中,区分静态和动态寄存器尤为重要。例如,假设一个寄存器是在clka下配置的,却用于clkb下。这时,如果是静态寄存器,那就不需要做跨时钟域处理。因为不管clkb在哪个时刻采样,都只能采到固定值;而动态寄存器可能在采样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亚稳态的出现。当然,也有人为了保险起见,不管是静态和动态寄存器,都统一做跨时钟域处理了。

5.访问权限

寄存器的访问权限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图。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的是,哪些寄存器是CPU能否访问的,哪些寄存器是硬件能够访问的。尤其是在安全相关的设计中(例如安全boot),要特别重视这访问权限。因为CPU能读到的东西,随时都会被别人看到。

图片

访问权限在寄存器描述文档中是必不可缺的。下面给出一个参考格式。

图片

6.Byte mask

CPU访问寄存器的数据总线要么是32bit,要么是64bit。也就是说数据总线会是多byte的。如果没有byte mask,那么CPU在修改某一byte时,要做读改写的操作。所以通常在设计中,我们会给寄存器加上byte mask的属性。例如,寄存器是32bit的,那么可以通过4bit的byte_en来控制写。

7.多路访问源仲裁

一个寄存器有多个访问源的场景很常见。例如,CPU和其它硬件都可以访问;又例如多个CPU可以访问。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模块A和模块B都有一个SPI控制器,但是它们共用一组IO,并使用一个寄存器spi_switch来选择是模块A还是模块B的控制器接到IO中。而好死不死spi_switch又正好能够被两个CPU配置。那么,假设CPU0把IO交给了模块A,如果模块A在使用SPI传输的过程中,CPU1把IO切到了模块B,这就出问题了。那么只是在寄存器spi_switch的设计上下功夫,该如何设计才能避免上面的问题呢?答案是有的,但我要卖个关子,你们自己想去吧。

8.保留寄存器

在实际项目中,固件的完成时间往往要落后于RTL设计,你总会遇到tapeout了,固件还在设计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RTL时,有可能固件的一些功能或架构还不够明确。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可视情况,预留多一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在RTL设计时还没有明确的功能,因此,我管它们叫做保留寄存器(reserved寄存器),如下图。万一固件哪天需要使用寄存器来做标记,直接使用这些保留寄存器即可。

图片

9.寄存器和RAM之间的选择

项目中使用到memory做缓存是家常便饭。而从实现的角度来看,这些memory可通过寄存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调用RAM来实现。选择寄存器和RAM需要考虑三点:

1)面积。一般小的memory可以使用寄存器搭;而较大的memory使用RAM搭比较换算。两者选择的边界很难分清,需要根据具体工艺来评估。

2)因为寄存器的读取是单拍就出来了,而RAM的读取要等下一拍才出来。所以在做选择时,我们要先看看是否允许数据下一拍出来。

3)RAM的读latency很大,它有可能是项目timing的瓶颈。尤其是RAM比较大,或者RAM的访问源比较多的时候。在评估时,可是打开RAM的library,来查看具体的latency。

10.默认值

设置寄存器的默认值也是一门艺术。这里列几个我暂时还记得的规则:

1) IO驱动的默认值不要给太小。

2) MCU复位自己的软复位寄存器的默认值不能有效。否则,复位状态下,MCU根本就动不起来,更别说去释放软复位了。

3)时钟gate相关寄存器要防止死锁。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MCU的时钟gate是通过MCU自己配置寄存器来控制的。那么这个gate寄存器的默认值就是要开启的。否则复位后,时钟会被gate住,MCU根本就动不起来。

11.寄存器复用

还是为了那该死的面积。举个例子,假设一个系统是半双工的,也就是说同一时间只能读或者只能写。那么读跟写是可以共用一部分寄存器的。

12.寄存器访问接口

比较常见的寄存器接口有三个:

1.APB总线

2.AHB总线

3.用户自定义的总线

具体的设计实例,去知识星球看I2C控制器的代码吧。

13.寄存器文档和代码自动生成

手敲寄存器代码,MAS文档和代码分开维护都是蛋疼的事情。所以很多公司都只会维护一张excel表格,并在excel表格的寄存上生成MAS和代码,甚至是C语言头文件和寄存器RALF文件。这个具体的脚本还在开发中,后面会更新到知识星球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寄存器
    +关注

    关注

    31

    文章

    5343

    浏览量

    120363
  • cpu
    cpu
    +关注

    关注

    68

    文章

    10863

    浏览量

    211763
  • 时序逻辑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9

    浏览量

    916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寄存器,寄存器是什么意思

    寄存器,寄存器是什么意思 寄存器定义  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内的组成部分。寄存器是有限存贮容量
    发表于 03-08 14:26 2.2w次阅读

    寄存器作用有哪些?

    寄存器作用有哪些? 寄存器用途  1.可将寄存器内的数据执行算术及逻辑运算;  2.存于寄存器内的地址可用来指向
    发表于 03-08 14:35 1.6w次阅读

    数据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是什么意思

    数据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是什么意思 数据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包括累加AX、基址寄存器BX、计数
    发表于 03-08 14:38 1.3w次阅读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及复位寄存器的状态

    这是一个有关于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介绍以及复位寄存器状态的讲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复位电路。
    发表于 05-09 14:16 2次下载

    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

    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介绍寄存器原理和移位寄存器的原理及实现。
    发表于 05-20 11:47 0次下载

    51寄存器的所有寄存器名称,(包括寄存器每一位的作用及用法)资源详解

    51寄存器的所有寄存器名称,(包括寄存器每一位的作用及用法)资源详解
    发表于 10-16 13:04 14次下载
    51<b class='flag-5'>寄存器</b>的所有<b class='flag-5'>寄存器</b>名称,(包括<b class='flag-5'>寄存器</b>每一位的<b class='flag-5'>作用</b>及用法)资源详解

    移位寄存器具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本文以移位寄存器为中心,主要介绍了移位寄存器原理、移位寄存器特点、移位寄存器分类、移位寄存器作用以及
    发表于 12-22 14:44 8.5w次阅读
    移位<b class='flag-5'>寄存器</b>具有什么特点及<b class='flag-5'>作用</b>?

    移位寄存器怎么用_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_移位寄存器的用途

    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本文主要介绍了移位寄存器的用途
    发表于 12-22 15:49 2w次阅读

    STM32复位来源(寄存器版)

    一篇很简单,有必要了解的文章 - STM32复位来源(寄存器版)
    的头像 发表于 03-14 14:13 1.1w次阅读
    STM32<b class='flag-5'>复位</b>来源(<b class='flag-5'>寄存器</b>版)

    GPIO寄存器

    ,一般高16位保留BSRR寄存器32位分为低16位BSRRL和高16位BSRRH,BSRRL配置一组IO口的16个IO口的状态(1),BSRRH配置复位状态(0)。每组GPIO端口的寄存器包括:4个32位配置
    发表于 12-08 17:06 5次下载
    GPIO<b class='flag-5'>寄存器</b>

    配置STM32寄存器控制GPIO点亮LED

    【8-15】端口配置寄存器 32位IDR 数据寄存器 32位 输入ODR 数据寄存器 32位 输出BSRR 置位/复位寄存器 32位BRR
    发表于 01-13 16:15 3次下载
    配置STM32<b class='flag-5'>寄存器</b>控制GPIO点亮LED

    ARM通用寄存器及状态寄存器详解

    笔者来聊聊ARM通用寄存器以及状态寄存器的认识与理解。
    的头像 发表于 01-06 14:58 7199次阅读

    单片机工作寄存器作用 单片机常用专用寄存器

    除了通用寄存器(如累加、通用寄存器等),单片机中还会有特定功能的寄存器,如定时寄存器、中断控
    的头像 发表于 04-08 14:46 7571次阅读

    浅析寄存器作用及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内部最快的存储器件之一,其在计算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寄存器作用、应用和分类等方面对寄存器进行详细介绍。
    的头像 发表于 04-09 18:44 1.1w次阅读

    寄存器的类型和作用

    在计算机科学中,寄存器(Register)是一种高速存储单元,它位于CPU内部,与CPU的运算单元和逻辑控制单元紧密相连。寄存器的主要作用是暂时存储指令、操作数和地址等临时数据,以便CPU快速访问和处理。由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4:11 178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