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浓度极化诱导相变稳定聚合物电解质中的锂镀

倩倩 来源:清新电源 作者:清新电源 2022-09-06 10:39 次阅读

背景介绍

锂金属负极具有3860 mAh g-1的理论容量,以及超低的电极电位(-3.04 V),因此有望极大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然而,液体电解质中的浓差极化促进了金属沉积过程中晶须的生长,导致锂沉积不均匀,形成粗糙的形貌,如苔藓状和树枝状的锂。这种不均匀沉积不仅导致电极表面积大,促进与电解质发生副作用,降低库仑效率(CE)和循环寿命,而且还存在内短路、热失控等安全隐患,尤其是与传统的易燃液体电解质(如醚类、碳酸盐)匹配时。聚合物电解质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锂金属电池(LMBs)中的安全问题,但由于其比液体电解质的热稳定性更高,因此有助于提高LMBs安全性。遗憾的是,聚乙烯氧化物(PEO)电解质的杨氏模量,通常在20-70 MPa范围内,远低于有效抑制Li晶须所需的1 GPa阈值。因此,Li晶须在聚合物电解质中快速生长。当引入增塑剂来增强离子电导率时,会进一步软化聚合物电解质,晶须生长变得更加严重。解决这一挑战需要对动态的Li金属/聚合物电解质界面有基本的理解,例如Li+浓度如何在Li负极表面演变,以及Li负极如何与固体电解质相互作用。

二、正文部分

1、成果简介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杨远教授,闵玮教授和Qian Cheng,通过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证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中的浓差极化可以诱导聚乙烯氧化物(PEO)电解质发生相变,在锂/电解质界面形成一个富PEO但贫盐/增塑剂的新相。与本体聚合物电解质(《1 MPa)相比,新相具有高得多的杨氏模量(~1-3 GPa)。因此,PEO电解质的组成应在相图中单相区和两相区的边界附近,这样施加的电流可以诱导形成机械刚性的富PEO相来抑制锂晶须。具有浓差极化诱导相变的LiFePO4/PEO/Li电池可以可逆循环100次,而没有这种相变的电池在10次循环内失效,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该研究以题目为“Stabilizing lithium plating in polymer electrolytes by concentration-polarization-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oule》上。

a724cfa8-2d8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2、研究亮点

本工作利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成像速度和灵敏度的受激拉曼散射(SRS)显微镜研究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与电极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浓差极化并没有促进晶须的生成,而是降低了锂/电解质界面的盐浓度,使单相PEO电解质转变为两相PEO电解质。这导致在锂/电解质界面形成了模量为~1-3 GPa的机械刚性富PEO相,对应的剪切模量为0.36-1.06 GPa(图1B)。这么的高模量抑制了晶须的生长,使锂沉积均匀。因此,电解质成分应位于PEO-盐-增塑剂相图中单相区和两相区的边界处,这样通过小电流诱导形成轻微的浓差极化,就可以在金属锂表面获得机械刚性的富PEO相,使金属锂钝化。具有浓差极化诱导机制的LiFePO4(LFP)/PEO/Li电池能够稳定循环超过100次。

3、图文导读

a73d84ee-2d8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1】(A和B)Li/Li电池中高浓度聚合物电解质(HCPE)和低浓度聚合物电解质(LCPE)的SRS成像示意图。(C)Li/PEO/Li电池的亮场图像。上图为电池结构,下图为光学显微镜放大后的图像,比例尺为100 mm。(D)LCPE的拉曼光谱。LCPE对应的组成为EOSN=122.64(摩尔浓度)。(E)1245 cm-1处LiTFSI峰的拉曼强度图随PEO电解质中Li:EO比的演变,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1.1 M和1.8 M LiTFSI的点分别对应LCPE和HCPE。

自制了锂对称电池,并通过SRS显微镜研究Li/PEO电解质相互作用(图1C)。在该电池中,PEO电解液填充在两块锂之间的空隙中,所有组件被夹在两块玻片之间,用环氧树脂密封。PEO电解质以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为盐,琥珀腈(SN)为增塑剂,以增强离子电导率,使其可在室温(RT)下运行。图1D的LCPE拉曼光谱显示,在1245 cm-1(C-F拉伸)、2250 cm-1(C≡N拉伸)和2800 cm-1(C-H的拉伸振动)附近的峰分别为LiTFSI、SN和PEO的拉曼特征峰(图1D)。由于电解质满足电中性要求,因此[Li+]可以被认为等于[TFSI-]。测量[TFSI-]可以用来表示局部的[Li+]。而TFSI-的拉曼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将拉曼信号转换为化学浓度(图1E)。

a7684486-2d8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2】(A-D)HCPE中锂晶须的生长。(A)[Li+]=[TFSI-]三个代表性阶段的亮场及对应的SRS图像。(B)(A)中Li/Li电池的电压曲线。(C)[Li+]=[TFSI-]随时间的变化,(D)锂生长速率(v)随时间的变化。界面1为锂电极与PEO电解质的边界。(E-H)锂在LCPE中的生长。(E)[Li+]三个代表性阶段的亮场图像和SRS图像。(F)(E)中Li/Li电池的电压曲线。黄色的阴影对应富PEO相的出现,绿色的阴影表示富PEO相已经覆盖整个锂表面。(G)[Li+]=[TFSI-]随时间的变化,(H)锂生长速率(v)随时间的变化。界面2为富PEO相与各向同性体相聚合物电解质之间的边界,如图(E)中SRS图像中的虚线所示。比例尺为50 mm。两个电池的电极距离均为500mm。在室温下,对两个电池施加0.5 mA cm-2的电流密度。

以EOSN=122.64和122.64,分别制备了高浓度聚合物电解质(HCPE)和低浓度聚合物电解质(LCPE),并进行了研究,HCPE对应的LiTFSI和SN浓度分别为1.8 M和2.4 M, LCPE对应的LiTFSI和SN浓度分别为1.1 M和2.9 M。两种情况下SN与PEO的重量比均固定在40%。

对于HCPE(图2A),施加0.5 mA cm-2的电流时,锂表面的[Li+]([Li+]0 μm)从t=0时的1.8 M逐渐消耗到t=27 min时的1.2 M,之后[Li+]0 μm在稳定在~1.2 M(图2B和2C)。同时,在t=0的锂生长速率(v)从0.27±0.18 μm min-1迅速增加到t=27 min的0.9±0.46 μm min-1(图2D)。之后,v在剩余的时间里急剧增加到~1.5 μm min-1,导致了97%的超高孔隙率,表明HCPE不能抑制晶须的生长。这些结果表明,如果不发生相变,Li/聚合物电解质界面的离子浓差极化促进了晶须的生长。

图2E和2F的SRS图像和明场(BF)图像显示,与HCPE中观察到的行为相反,LCPE中的浓差极化导致锂/电解质界面发生相变过程,这反而能抑制锂晶须的生长。首先,在SRS中,新相出现在蓝色区域,在BF中表现为粒状区域。从Li/电解质界面(界面1)上的[LiTFSI]和新相与各向同性体相电解质界面(界面2)外的[LiTFSI]对比可以看出,富PEO相的[LiTFSI]比相邻各向同性体相电解质中的[LiTFSI]低得多(图2G)。这一差异在t=15 min时为0.79/0.74 M,在t=30 min时为0.87/0.61 M,在t=79 min时为0.89/0.43 M。

这一新相的出现能够有效地抑制锂晶须的生长。虽然在t=0时观察到锂晶须生长,v为~0.3 μm min-1(87%孔隙率),但在t=30 min时,富PEO相初步形成后,v迅速下降到0.048 μm min-1(图2H),相当于孔隙率为16%。在这一阶段,富PEO相逐渐在金属锂表面形成。新相完全覆盖Li金属表面后,30 ~ 63 min的平均v仅为0.044 μm min-1,孔隙率为9.2%,约为HCPE的三十分之一,表明锂沉积致密均匀。这种行为在浓差极化过程中不仅是自发的,而且是自增强的。例如,如果锂晶须在某一位置生长迅速,局域电流密度会增加,导致浓差极化更大,从而形成更厚的富PEO相,从而抑制晶须的生长。

a77c32b6-2d8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3】(A)PEO-LiTFSI-SN三元相图。橙色代表各向同性单相区域,其他区域代表两相区域。三角形顶部的彩虹色区域代表相图中相应组分形成的富PEO相杨氏模量分布。(B)当施加电流时,聚合物电解质中初始盐浓度影响富PEO层厚度和覆盖面积的示意图。(C)当c0较高时,没有形成富PEO层,容易形成锂晶须(c0cb)。(D)c0略高于cb,因此晶须通常比富PEO层更早形成。这导致了锂晶须生长的部分钝化。(E)c0cb时,富PEO相对金属锂的钝化效果最好。(F)c0《cb时,它具有较低的离子电导率,可能导致厚的富PEO层。

在排除电解质分解的可能性后,在高通量SRS的帮助下构建了PEO-LiTFSI-SN三元相图(图3A),以研究相随成分的演化。相图由中间(橙色)的单相各向同性区(I区)和角落处的三个两相区(白色区)组成。图3A显示,HCPE的组成位于I区中心。当施加电流时,锂金属表面的[LiTFSI]逐渐降低(图3A中的路径A)。由于HCPE中盐浓度较高,浓极化过程中Li/电解质界面处的电解质成分保持在I区,没有发生相变。

相比之下,LCPE的组成非常接近单相I区和两相区的边界(cb),容易发生浓差极化(图3A中的路径B和3E),因为形成两相比保持单相在热力学上更稳定。由于较大的离子浓度梯度,较低的t+可以在较早的时间触发相变。这种相变不仅使新相的[LiTFSI]降低,而且使[SN]降低,将SN排斥到各向同性电解质中。

在EOSN=82.64的Li/Li电池中,盐浓度略高于cb。锂沉积开始后,锂晶须先生长,未观察到富PEO相。而当锂表面盐浓度逐渐降低至低于cb时,富PEO相出现并增厚,抑制了锂晶须的生长。但由于锂晶须最初呈针状,导致富PEO相不能完全覆盖在锂表面,破坏了保护的有效性。最后,测试了浓度为0.52 M LiTFSI和2.6 M SN的聚合物电解质,该聚合物电解质位于两相区深处。这种固体电解质具有较低的离子电导率,无法正常运行。

从以上四种情况可以得出结论,富PEO层来源于RT时或近RT时的固相转变,其形成高度依赖于PEO电解质中的盐浓度(图3B)。如果初始盐浓度(c0)在单相区较深处,则HCPE(c0cb)时,不太可能形成富PEO相(图3C)。当c0略高于cb时,晶须可能在富PEO相形成之前就开始形成,因此不能完全抑制晶须生长(图3D)。如果c0接近cb(LCPE),即使很小的电流也能形成富PEO相,在短时间内完全覆盖锂表面,有效抑制晶须(图3E)。如果c0《cb,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通常较低。此外,富PEO的相很容易在金属锂表面形成,但它可能太厚而不能导电(图3F)。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LMBs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原则:电解质成分应位于PEO-盐-增塑剂相图中单相区域和两相区域的边界处,这样只需要很小的电流就会导致盐浓度降低,并在金属锂表面形成机械强度高的富PEO相。

a78eb594-2d8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4】(A)各向同性体相电解质(I区,HCPE)和(B)富PEO相的AFM拉伸和收缩力曲线。(C)(A)和(B)样品对应的力-压痕曲线。(D)不同盐浓度下富PEO相的杨氏模量。(E)高浓度(2 M盐)和(F)低浓度(1 M盐)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在 0.5 mA cm-2下锂电沉积的相场interwetten与威廉的赔率体系

富PEO相对锂晶须的有效抑制是由锂/电解质界面相变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耦合引起的。为了验证这一点,使用AFM测量了不同组成的SPE杨氏模量,包括各向同性相(I区)和富PEO相,并将结果叠加在图3A的相图上。对于HCPE(1.8 M LiTFSI, 2.4 M SN),接近曲线显示,当尖端压入电解质时,悬臂梁没有变形,说明电解质非常柔软(图4A)。针尖缩回时检测到大的悬臂挠度,证实针尖被压在HCPE内部,电解质有粘性。图3A中I区内的所有SPE和两相区域中SPE的各向同性相显示出相似的结果(杨氏模量《1 MPa),表明它们不能抑制锂晶须的生长。

相反,SPE中形成的富PEO相表现出不同的力曲线。样品整体组成为0.6 M LiTFSI, 3.3 M SN,其中富PEO相包含0.52 M LiTFSI和2.6 M SN(图4B)。采用Sneddon模型,对应的模量为1.6 GPa(图4C),压痕硬度为~410-780 MPa。材料的压痕硬度通常是其抗拉强度的3倍,这意味着富PEO相的抗拉强度为~137 MPa。这远远超过了金属锂的硬度(~7-43 MPa)和屈服强度(0.6-1.3 MPa),所以在锂沉积过程中金属锂的蠕变是不可避免的,导致锂晶须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体相PEO电解质的模量《1 MPa,与金属锂的硬度和屈服强度相近或较小,因此不能抑制锂晶须的生长。

为了进一步了解Li/电解质界面上的机械力-化学耦合作用,本研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系统地测定了PEO电解质中富PEO相的机械性质。图4D显示,当富PEO相的[LiTFSI]分别降至0.80和0.44 M时,富PEO相的模量迅速上升至1.2 ~ 1.8 GPa。进一步研究I+富PEO两相区的富PEO相杨氏模量(图3A)可以看出,当[LiTFSI]小于0.8 M时,模量通常在1 GPa以上。由于纯PEO的杨氏模量为5-7 GPa,因此,在有限盐/增塑剂的半晶化富PEO层中,其杨氏模量可以达到1-2 GPa。上述结果表明,浓差极化诱导的锂沉积稳定机制是有效的。

相场模拟结果也证实了上述抑制机制的合理性,该模拟考虑了机械力-化学耦合。基于上述结果,模拟假设在[LiTFSI]《0.85 M时形成富PEO相,富PEO相的杨氏模量为1.6 GPa,而[LiTFSI]0.85 M区域的模量为1 MPa。由于在HCPE中没有形成新相,锂晶须在软的各向同性体聚合物电解质中快速生长(图4E)。相反,当[Li+]极化至0.85 M以下时,会形成富PEO相,有效抑制锂晶须的生长(图4F)。沉积的锂均匀,表面[Li+]不均匀性较低。这些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证明高杨氏模量富PEO相的形成能够抑制晶须生长。

a7b86db2-2d8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5】0.5 mA cm-2下,在(A)LCPE和(B)HCPE中锂电极电镀和剥离的明场图像。比例尺为100 μm。具有LCPE的LiFePEO4/Li电池(C)循环性能和(D)相应的充放电曲线。(E)循环100次后金属锂表面的SEM图像。具有HCPE的LiFePO4/Li金属电池(F)循环性能和(G)相应的充放电曲线。(H)循环40次后金属锂表面的SEM图像。(E)和(H)中的比例尺为10 μm。两个电池的电流密度为0.15 mA cm-2。所有电池在40℃下测试。

接下来,研究了这种策略在Li/Li电池和全电池循环中的有效性。首先,使Li/SN-LCPE/Li对称电池在0.5mA cm-2@0.25 mAh cm-2下循环20次。第一次沉积时没有形成明显的锂晶须,锂突起被不断增长的富PEO相冻结,锂沉积稳定。在锂剥离过程中,富PEO相和金属锂电极均收缩,不形成任何死锂。20次循环后,锂表面略有前移,表明这种抑制机制在多次循环后都是有效的。相比之下,如果没有富PEO相,使用HCPE的Li/Li电池在前几个循环内可以观察到快速的晶须生长,在重复剥离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死锂(图5B)。

图5C显示,使用LCPE组装的LiFePO4/PEO/Li全电池实现了稳定的循环。初始放电容量为160.2 mAh g-1,CE为93.4%,在第10个循环中由于活化,容量缓慢增加到164.2 mAh g-1。100次循环后,容量为156.1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7.4%。第5个循环到第100个循环的平均CE为99.5%(图5C)。充放电曲线显示,内阻只略有增加,没有出现晶须引起的短路现象(图5D)。SEM进一步显示,100次循环后,金属锂表面相对平坦,偶尔出现岛状形貌,表明富PEO相抑制锂晶须的有效性(图5E)。

另一方面,具有HCPE的LFP/PEO/Li电池很快失效,40次循环后容量从151.5 mAh g-1下降到26.2 mAh g-1(图5F)。充放电曲线显示,过电位急剧增加,表明可能存在晶须生长(图5G)。SEM图(图5H)证实,CE平均值仅为98.2%,这可能是由于锂晶须生长旺盛所致。

a7d44834-2d8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6】采用PC/LiDFOB-LiBF4双盐基LCPE和HCPE制备的Li/Li电池和LFP/Li电池中金属锂负极的循环稳定性(A和B)采用(A)LCPE和(B)HCPE制备的Li/Li电池在0.75 mA cm-2@0.375 mAh cm-2下循环时,锂负极的明场像。具有(C和D)LCPE和(D)HCPE的LiFePO4/Li金属电池在38℃下的循环性能。电流密度为0.3 mA cm-2。在LCPE中,PEOLiBF4=121, PC为PEO的90 wt%。在HCPE中,PEOLiBF4=61, PC是PEO的90 wt%。

这种相分离诱导晶须抑制在PEO电解质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另一种二氟硼酸锂(LiDFOB)和四氟硼酸锂(LiBF4)溶解在PEO/碳酸丙烯酯(PC)增塑剂的体系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首先确定了该体系中单相区和两相区的边界,即EO:Li+=6处。因此,在0.75 mA cm-2@0.375 mAh cm-2下对Li/PC-LCPE/Li电池进行测试,并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在锂沉积过程中观察到富PEO层,该层能够抑制锂晶须(图6A)。相比之下,EO/Li+=3的PC-HCPE没有出现相分离,形成了明显的晶须和死锂(图6B)。图6C显示,LFP/PC-LCPE/Li电池在0.3 mA cm-2能够稳定循环超过160次。而用PC-HCPE替代PC-LCPE时,10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保持率仅为17.3%(图6D)。

4、总结与展望

本工作利用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SRS显微镜,首次观察到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动态浓差极化、相变以及它们与锂沉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浓差极化会诱导聚合物电解质中的相变,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上富PEO相的形成。这种相变也存在于其他各种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这种新相的杨氏模量高达3 GPa,通过在锂负极上充当可逆的、自增强的保护层,有效地抑制了锂晶须的生长。相比之下,没有这种相变,传统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小的模量《1 MPa,锂晶须快速生长。基于上述结果,本工作提出了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原则:在PEO-盐-增塑剂相图中,电解质的组成应该在单相和两相区域的边界处,这样电流就可以很容易地降低金属锂表面的盐浓度,从而在金属锂表面形成富PEO相。利用该机制,LFP/PEO/Li电池能够稳定循环,而没有该机制的电池在10个循环内迅速失效。该策略也与目前的电池材料制造工艺相兼容。此外,该策略对不同的盐和增塑剂具有普适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开发具有高热稳定性和能量密度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基LMBs。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解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815

    浏览量

    20089
  • 固态电池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700

    浏览量

    27848

原文标题:哥伦比亚大学杨远Joule:反其道而行之,浓差极化对固态电池竟是好事?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清华深研院刘思捷/港科大Kristiaan Neyts最新AEM封面文章:硫化复合固态电解质

    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并被评选为正封面(front cover)文章。     本文综述了硫化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SSEs)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离子电池(SS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09:15 39次阅读
    清华深研院刘思捷/港科大Kristiaan Neyts最新AEM封面文章:硫化<b class='flag-5'>物</b>复合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

    陈军院士团队最新Angew,聚合物电解质新突破

    际应用潜力。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s)兼具高机械性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备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然而,传统的纳米填料添加策略往往由于填料分布不均匀和微域结构不一致,导致离子迁移效率降低,电极/电解质界面(EEI)
    的头像 发表于 01-06 09:45 46次阅读
    陈军院士团队最新Angew,<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新突破

    半互穿网络电解质用于高电压金属电池

    研究背景 基于高镍正极的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超过400 Wh kg-1,然而在高电压充电时,高镍正极在高度去化状态下,Ni4+的表面反应性显著增强,这会催化正极与电解质界面之间的有害副反应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09:38 253次阅读
    半互穿网络<b class='flag-5'>电解质</b>用于高电压<b class='flag-5'>锂</b>金属电池

    北京科技大学范丽珍教授团队In和F共掺杂LPSCl制备固体电解质

    对其广泛应用造成严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为提高安全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在不同的粒子,硫化的离子导电性是非常好的。此外,硫化SES还具有机械健壮性等优点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0:05 209次阅读
    北京科技大学范丽珍教授团队In和F共掺杂LPSCl制备固体<b class='flag-5'>电解质</b>

    一种创新的超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传统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尽管广泛,但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能不可避免地面临泄漏、燃烧乃至爆炸的风险,这些安全隐患显著制约了其更为广泛的部署。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0:31 488次阅读
    一种创新的超薄固体<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

    固态电池中复合阳极上固体电解质界面的调控

    采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的固态金属电池(SSLMB)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下一代储能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6:53 471次阅读
    固态电池中复合<b class='flag-5'>锂</b>阳极上固体<b class='flag-5'>电解质</b>界面的调控

    无极电容器有电解质吗,无极电容器电解质怎么测

    无极电容器通常存在电解质电解质在无极电容器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加电容器的电容量和稳定性。然而,电解质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如漏电和寿命问
    的头像 发表于 10-01 16:45 408次阅读

    聚合物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区别

    ),又称高分子锂电池。其正极材料可包括钴酸、锰酸、三元材料和磷酸铁等多种材料,负极通常为石墨。关键区别在于其电解质聚合物电池使用固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9:59 3447次阅读

    聚合物电池与锂电池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结构和材料 : 聚合物电池 :使用凝胶状的聚合物电解质,通常由盐和聚合物基质组成。这种结构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因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9:56 551次阅读

    铌酸调控固态电解质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得益于其易加工性,最有希望应用于下一代固态金属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0:37 822次阅读
    铌酸<b class='flag-5'>锂</b>调控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请问聚合物电解质是如何进行离子传导的呢?

    在目前的聚合物电解质体系,高分子聚合物在室温下都有明显的结晶性,这也是室温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3-15 14:11 1271次阅读
    请问<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是如何进行离子传导的呢?

    聚合物锂电池是什么 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的区别

    聚合物锂电池是什么 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的区别  聚合物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它采用了由聚合物形成的电解质,相比传统的液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16:54 1535次阅读

    不同类型的电池的电解质都是什么?

    聚合物,如固态电池,固态陶瓷和熔融盐(如钠硫电池)中使用的聚合物。 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使用硫酸作为电解质。充电时,随着正极板上形成氧化铅(PbO2),酸变得更稠密,然后在完全放电时变成几乎水。铅酸电池有溢流和密封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7:42 1617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的区别在哪

    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其中,正极常使用化合(如LiCoO2、LiMn2O4、LiFePO4)作为活性材料,负极则采用碳材料(如石墨)。电解质通常为有机液体(如聚碳酸酯)、无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7:20 6094次阅读

    介电填料诱导杂化界面助力高负载金属电池

    采用高安全和电化学稳定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取代有机电解液,有望解决液态金属电池的产气和热失控等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09:56 1174次阅读
    介电填料<b class='flag-5'>诱导</b>杂化界面助力高负载<b class='flag-5'>锂</b>金属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