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近日市场传出消息,因为下游库存积压,此前曾大幅涨价并持续处于高位的MCU报价开始迎来“雪崩”,特别是消费电子应用的MCU价格跌幅最大。从涨价几十上百倍,到价格雪崩,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一些MCU产品从百元跌至二位数,跌幅超50%。
电子发烧友网在上周的报道中提到,ST的STM32F103C8T66目前已经从3月的70元拦腰降价到32元。市场消息显示,目前价格大幅下跌的MCU主要是国际大厂的消费类产品,包括ST、英飞凌、TI等,都是在芯片缺货潮中涨价最凶的头部品牌。
而在芯片缺货涨价大潮中获得市场机会的国产MCU厂商,会因为国际大厂产品价格回落而受到冲击吗?
上下游冰火两重天,压力现在来到了MCU厂商身上
今年以来,下游终端传来的砍单消息几乎每周都在更新。从最早传出苹果砍单AirPods和iPhone SE开始,到三大国产手机厂商大幅砍单20%,从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桌面平台CPU、智能音箱、电视等出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跌来看,市场也普遍对2022年的消费电子市场走向持悲观态度。
早在今年4月就有消息称,今年消费电子终端芯片面临30%的大幅砍单,去年积极备货的供应链以及终端厂商如今都要面对巨大的库存压力。因此,砍单的大潮从消费电子终端,开始逐渐往芯片厂商蔓延。
刚刚进入7月,就有消息称台积电三大核心客户苹果、英伟达、AMD开始砍单,最大客户苹果削减了10%的订单,AMD则砍掉2万片7nm和6nm晶圆的订单,英伟达传出要求推迟并缩减第一季度下的订单。
但另一方面,上游晶圆厂似乎并没有受到下游需求萎缩的影响,包括台积电、三星、联电、华虹、中芯国际等,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计划。台积电在今年5月初通知客户,将在2023年开始全面对晶圆代工价格调涨6%;联电则预计将在明年对22/28nm等制程涨价6%;三星涨价幅度更大,预计达到15%-20%,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内开始实施。
如果继续往上游看,我们就会发现晶圆代工涨价,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源自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近日,芯片制造关键材料供应商日本化工企业昭和电工表示,公司预计将会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而今年以来,昭和电工的材料价格上涨次数至少已经有十多次。昭和电工是台积电、英飞凌等半导体企业的重要材料供应商,公司表示,这是受到了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成本飙升、以及日元大幅贬值等影响,而做出的涨价决定。
不仅是昭和电工,日本硅芯片供应商胜高也计划在2022至2024年提价约30%,同时配套的高纯气体加价20%,原因是天然气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
因此,上游的成本上涨,而下游芯片价格下跌、以及终端需求萎缩,最终导致成本压力转嫁到芯片厂商上,尤其是消费电子MCU厂商。
国际大厂降价、成本上涨“两面夹击”,本土MCU厂商要如何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MCU的下游应用来看,汽车、工控、消费三类应用的占比分别为39%、27%和18%,也就是相对来说消费应用占比较小。但另一方面,国内MCU的下游应用中消费类却是份额最高的,达到了27%。毫无疑问,前面提到的消费终端需求萎靡、国际大厂芯片价格下跌的同时,还要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这对主要面向中国市场的本土消费电子MCU厂商而言是不小的冲击。
首先国际大厂MCU在持续的涨价环境下,有不少终端厂商选择改用Pin to Pin的国产芯片来应对,但如果国际大厂MCU价格开始回落,与国产产品价格差距缩小,部分终端客户有可能会出于对品控或可靠性等考虑而重新转用回国际大厂产品。
不过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电子发烧友行业分析师程文智认为,大厂价格回落,国产品牌的MCU产品也会回归理性。价格回归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这样其实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更有利。毕竟去年的缺货大涨价行情对很多终端厂商来说,都很受伤。
但上游芯片材料、晶圆代工持续涨价的情况下,市场芯片价格大幅下滑,这对于国产MCU厂商而言,是否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程文智表示,市面上价格的下滑应该主要在贸易商层面的价格波动,原厂的出厂价格目前应该还没有多大的变化,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原厂的调价通知出来。
“也就是说原厂出厂的价格应该还是按照之前所定的能够覆盖成本的价格在出货。当然,这不排除以后由于库存压力,会调低产品的出厂价,但不论怎么调,应该还是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的,要不然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做下去了。”
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其实当前市场芯片价格下滑,回归理性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芯片价格“雪崩”,受到影响的更大程度上是此前大量囤货的芯片贸易商。而市场需求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又是国产MCU行业的重新洗牌,是考验厂商应对市场变动风险的能力。
毕竟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芯片市场一直处于卖方主导的大环境,晶圆厂话语权较大。很多国内MCU厂商在缺芯时期通过高价拿到产能,但同时担心一旦砍单未来就难以重新获得产能,所以即使目前需求在减弱,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芯片设计厂商也不敢进行砍单。
可以预见,未来消费类MCU厂商,特别是国内厂商为主,随着需求在不断收紧,将可能面临更大的库存压力。不过芯片市场供需状况一直是周期性波动的,只是看周期的长短,库存水位高涨可能会造成新一轮行业洗牌。而从国产MCU厂商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追赶国际大厂将会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主旋律。
想要真正从市场上对拼国际大厂,程文智认为,国产MCU厂商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本土服务的优势,相比于选择做不同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还有如何将成本做低、良率做高、可靠性做好。
电子发烧友网在上周的报道中提到,ST的STM32F103C8T66目前已经从3月的70元拦腰降价到32元。市场消息显示,目前价格大幅下跌的MCU主要是国际大厂的消费类产品,包括ST、英飞凌、TI等,都是在芯片缺货潮中涨价最凶的头部品牌。
而在芯片缺货涨价大潮中获得市场机会的国产MCU厂商,会因为国际大厂产品价格回落而受到冲击吗?
上下游冰火两重天,压力现在来到了MCU厂商身上
今年以来,下游终端传来的砍单消息几乎每周都在更新。从最早传出苹果砍单AirPods和iPhone SE开始,到三大国产手机厂商大幅砍单20%,从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桌面平台CPU、智能音箱、电视等出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跌来看,市场也普遍对2022年的消费电子市场走向持悲观态度。
早在今年4月就有消息称,今年消费电子终端芯片面临30%的大幅砍单,去年积极备货的供应链以及终端厂商如今都要面对巨大的库存压力。因此,砍单的大潮从消费电子终端,开始逐渐往芯片厂商蔓延。
刚刚进入7月,就有消息称台积电三大核心客户苹果、英伟达、AMD开始砍单,最大客户苹果削减了10%的订单,AMD则砍掉2万片7nm和6nm晶圆的订单,英伟达传出要求推迟并缩减第一季度下的订单。
但另一方面,上游晶圆厂似乎并没有受到下游需求萎缩的影响,包括台积电、三星、联电、华虹、中芯国际等,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计划。台积电在今年5月初通知客户,将在2023年开始全面对晶圆代工价格调涨6%;联电则预计将在明年对22/28nm等制程涨价6%;三星涨价幅度更大,预计达到15%-20%,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内开始实施。
如果继续往上游看,我们就会发现晶圆代工涨价,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源自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近日,芯片制造关键材料供应商日本化工企业昭和电工表示,公司预计将会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而今年以来,昭和电工的材料价格上涨次数至少已经有十多次。昭和电工是台积电、英飞凌等半导体企业的重要材料供应商,公司表示,这是受到了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成本飙升、以及日元大幅贬值等影响,而做出的涨价决定。
不仅是昭和电工,日本硅芯片供应商胜高也计划在2022至2024年提价约30%,同时配套的高纯气体加价20%,原因是天然气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
因此,上游的成本上涨,而下游芯片价格下跌、以及终端需求萎缩,最终导致成本压力转嫁到芯片厂商上,尤其是消费电子MCU厂商。
国际大厂降价、成本上涨“两面夹击”,本土MCU厂商要如何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MCU的下游应用来看,汽车、工控、消费三类应用的占比分别为39%、27%和18%,也就是相对来说消费应用占比较小。但另一方面,国内MCU的下游应用中消费类却是份额最高的,达到了27%。毫无疑问,前面提到的消费终端需求萎靡、国际大厂芯片价格下跌的同时,还要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这对主要面向中国市场的本土消费电子MCU厂商而言是不小的冲击。
首先国际大厂MCU在持续的涨价环境下,有不少终端厂商选择改用Pin to Pin的国产芯片来应对,但如果国际大厂MCU价格开始回落,与国产产品价格差距缩小,部分终端客户有可能会出于对品控或可靠性等考虑而重新转用回国际大厂产品。
不过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电子发烧友行业分析师程文智认为,大厂价格回落,国产品牌的MCU产品也会回归理性。价格回归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这样其实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更有利。毕竟去年的缺货大涨价行情对很多终端厂商来说,都很受伤。
但上游芯片材料、晶圆代工持续涨价的情况下,市场芯片价格大幅下滑,这对于国产MCU厂商而言,是否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程文智表示,市面上价格的下滑应该主要在贸易商层面的价格波动,原厂的出厂价格目前应该还没有多大的变化,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原厂的调价通知出来。
“也就是说原厂出厂的价格应该还是按照之前所定的能够覆盖成本的价格在出货。当然,这不排除以后由于库存压力,会调低产品的出厂价,但不论怎么调,应该还是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的,要不然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做下去了。”
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其实当前市场芯片价格下滑,回归理性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芯片价格“雪崩”,受到影响的更大程度上是此前大量囤货的芯片贸易商。而市场需求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又是国产MCU行业的重新洗牌,是考验厂商应对市场变动风险的能力。
毕竟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芯片市场一直处于卖方主导的大环境,晶圆厂话语权较大。很多国内MCU厂商在缺芯时期通过高价拿到产能,但同时担心一旦砍单未来就难以重新获得产能,所以即使目前需求在减弱,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芯片设计厂商也不敢进行砍单。
可以预见,未来消费类MCU厂商,特别是国内厂商为主,随着需求在不断收紧,将可能面临更大的库存压力。不过芯片市场供需状况一直是周期性波动的,只是看周期的长短,库存水位高涨可能会造成新一轮行业洗牌。而从国产MCU厂商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追赶国际大厂将会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主旋律。
想要真正从市场上对拼国际大厂,程文智认为,国产MCU厂商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本土服务的优势,相比于选择做不同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还有如何将成本做低、良率做高、可靠性做好。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mcu
+关注
关注
146文章
17173浏览量
351629 -
消费电子
+关注
关注
10文章
1088浏览量
72172 -
国产芯片
+关注
关注
2文章
255浏览量
2976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营收增长,利润反降,AI服务器厂商的“冰火两重天”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9月11日消息,戴尔今年将继续裁员以控制成本。该公司表示,担忧个人电脑需求复苏态势不及预期,同时公司针对人工智能进行优化的服务器销售利润不及其他产品。 戴尔正致力于扩大销售用于人工智能工作的高性能服务器业务。不过,由于服务器需要英伟达等公司生产的昂贵电脑芯片,人们担心戴尔以及超微电脑和惠普等公司在设备销售的盈利能力。最近一季度,戴尔表示,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比例增加损害了利润率
CES 2024激光雷达观察:国内三大龙头树立产品标杆,海外企业推进FMCW落地
公司参与,其中包括速腾聚创、禾赛、图达通、探维、一径等多家中国厂商。 在过去的两年,激光雷达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一些拿到车企订单的
智能家电市场迎来换新浪潮,本土MCU厂商如何借势崛起?
随着家电换新政策的落地,智能家电市场需求急速上升,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创新不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MCU厂商们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关键。作为资深的本土
国产8位MCU为什么能被国内的电子工程师大量应用?
完善的生态系统,英锐恩的ENMCU生态系统包括开发工具链、软件库、FAE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支持等,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开发门槛和成本。
同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这种生态构建不仅加速了国产8位MCU的市场普及,也为其在更多领域的
发表于 09-26 15:02
冰火两重天!丰田扩厂,日产停产
《圣安东尼奥快报》近日披露,丰田汽车北美公司正积极寻求对德州工厂的税收减免,计划投资约5.317亿元进行扩建。 据百能云芯电.子元器.件商.城了解,该日本汽车制造商有意在德州圣安东尼奥的现有工厂上新建一座大楼,预计此举将带来411个新增就业岗位。这座工厂目前主要生产丰田Tundra皮卡车和Sequoia SUV,而扩建计划则可能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 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调整战略,将资源和投资转向更具利润潜力
卫星热控系统的“冰火”两重天
的重要任务,在卫星“保持体温”的过程中不可缺少。这听起来貌似不难,不过实现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太空的温度环境非常恶劣,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那要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恶劣环境,
【核芯观察】IMU惯性传感器上下游产业梳理(二)
惯性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梳理,从市场现状、应用场景、产业链构成、产业链企业分布、发展趋势等几个部分剖析IMU产业。 MEMS IMU 市场现状 MEMS IMU的应用领域多样,核心市场可以分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三大领域。
智能驾驶 | 34家厂商车规MCU型号汇总,一图速览国产MCU上车进展
MCU是汽车半导体中价值量较大的一种芯片,根据ResearchInChina的数据,传统汽车大约有50-100个MCU,而智能汽车的数量将翻倍,在该领域,本土汽车MCU的市场份额不到5
全球半导体,冰火两重天
2023年半导体市场负增长10%左右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的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率趋势(2003-2024)。2003年至2022年的实际结果。2023年是估计(初步数据),2024年是预测(2023年12月19日公布的数字)去年(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似乎经历了10%左右的负增长。高科技领域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于2023年1
【核芯观察】充电桩上下游产业梳理(一)
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梳理,从市场现状、充电桩构成、产业链企业分布、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方案等几个部分剖析充电桩产业。 充电桩概念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能设备,相当于为燃油车补能的加油机。充电桩主要有交流和直流两种大类,
本土MCU厂商的崛起与拐点是否已现?
国民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处于MCU上游芯片设计环节,其采用Fabless模式,从事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业务外包给专门的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厂商。
发表于 01-18 14:05
•367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