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普通用户日常生活需求被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不满足产品仅仅只能提供的工具属性,希望能有更多的功能来满足自己的额外需求,甚至精神需求。智能家居的出现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点,但发展至今,市场似乎又陷入了一个瓶颈期,那么如何打破瓶颈,智能家居行业如何走下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仅为4.9%,而美国达到32%,到了2021,智能家居的渗透率也不到10%。为了进一步提升智能家居的渗透率,许多厂商在不断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从单品智能走向全屋智能,但这只是大的方向,并且很多消费者希望能够购买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单品,也能够实现全屋智能功能,不过暂时较难实现。
从马斯洛需求看智能家居的升级点
1943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而这一结论后续演变成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当人们实现了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求。
以智能家居为例,家居产品很显然是在人们解决生理需求后,实现安全需求的产品,如门锁、烟雾报警器等,而智能家居则在此基础上赋予了用户产品的归属感。
图源:Aqara
比如智能门锁只有使用用户的密码或者生物信息才可以解锁,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这个门锁就是用户所属。而传统的门锁依靠钥匙来解决开关的问题,这种归属感显然没有用户自己的生物信息来得那么强烈。
再比如现今的智能语音助手,有些已经加上了声纹识别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只有用户的声音能够进行指令输出,而其他人的杂音不会对其进行干扰,该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显然也解决了归属感的问题。
同时许多智能可穿戴设备,或者智能安防摄像头的出现,可以让用户实时监测家中的老人、小孩的身体状况,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可以及时报警。让用户即便远离家人,也能做到实时关心,这也体现了“爱”的属性。
但问题来了,为何如今中国智能家居的渗透率一直维持在低位,许多消费者仍然对这些产品不感兴趣。原因可能在于智能家居还没有实现“尊重”的需求。
“尊重”或成为智能家居下一步发展方向
虽说商业环境最好在商言商,智能家居产品自然也是如此,许多厂商建立了完善的生态,自然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反而进入别人的生态中为其做了嫁衣。商业行为可以理解,但这未免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不太“尊重”,因为这变相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如果想要好的产品,就只能忍受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如果想要全屋智能,就只能忍受该品牌的某些产品不那么好,或者价格没有那么实惠。
因此,Matter的出现,才会让智能家居行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只要支持Matter协议,不论是何种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都能够实现相互连接。
更重要的是Matter解决了用户数据本地化的问题,Matter为生态平台和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一种新的通用语言,可以在本地网络中实现设备间的对话。即使出现断网的情况,智能设备仍然能正常工作,提升了用户对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感。并且没有了云端计算的过程,减少了延迟的同时,来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要知道近期接触的许多智能家居相关设备厂商,大多都在建设自己的云端,希望能够将用户的数据放在自己的云服务器中。但对于用户而言,将自己的关键信息存放于厂家的云端中,是否会导致数据泄露或者滥用等问题,而这些疑虑也将影响到智能家居产品的销量。
有报告显示,几乎超过50%的消费者,在采购智能家居时,第一考虑的原因便是数据安全问题,如今Matter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安全。
此外,也可以换一种思路,既然用户担忧数据安全,那么是否可以设置智能家居只采集到目前数据,物理上无法采集到更多数据,这将数据天然就是脱敏的。
比如为防止家中老人出现意外情况,为其安装了安防摄像头,但由于摄像头采用的是图像传输,因此存在许多不必要的数据,对于老人家而言,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天天暴露在监控之下。
那么通过毫米波雷达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就很合适了。一方面毫米波雷达在画面显示上只是一团模糊的影子,并不显示人体样貌,并且毫米波雷达还能够检测人体动作与呼吸频率,不仅解决了隐私的问题,同时还监测到了人是否摔倒等关键数据,一举多得。
小结
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家居目前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三层,而想要达到更高的层次,实现智能家居对人“尊重”的需求,还需要厂商自己去思考。或许,智能家居的下一个爆点,就在于用户隐私需求的推动,以及本地化全屋智能的实现上了。
-
智能家居
+关注
关注
1928文章
9555浏览量
184947 -
毫米波雷达
+关注
关注
107文章
1043浏览量
64348 -
Matter
+关注
关注
1文章
219浏览量
547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