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连接器快速发展的背后有两大推动力,一是通信行业5G的发展带动了连接器高速连接的发展,二是新能源汽车推动了连接器高压连接的发展。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都是连接器最大的应用市场,连接器在汽车的动力系统、车身系统、车载设备系统等各类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需要一套完整的高压连接系统,一套完整的高压连接系统中需要应用大量的高压连接器,不同于传统汽车低压接线着重于电池、电驱、电控,在新能源汽车上高压系统里高压连接器从连接器的耐热性、耐压性到载流能力、EMC等等物理特性电器性能显得更为重要,这是新能源汽车与应用低压连接器的传统汽车有着明显区别的地方。
高压连接器围绕高压互锁功能升级换代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压连接器已经历经了几次升级。从连接器角度来看,由工业连接器改款来的高压连接器是第一代,第二代开始,高压互锁功能开始应用。第三代高压连接器是以塑料+屏蔽功能+高压互锁为特点。第四代高压连接器则是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二级解锁功能。不难看出,高压连接器在与新能源汽车同步发展的过程中,高压互锁是每一次升级中都避不开的核心功能。
所谓高压互锁,即用低压信号管理高压回路,是保证高压连接系统安全可靠的保障。加入高压互锁后,整个连接系统可以避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带电断开、闭合所造成的拉弧等危险情况。
目前通用的高压连接器系统在提供多个锁扣选择的同时基本都在锁扣内部集成了高压互锁功能。通过高压互锁的逻辑时序,带有高压互锁的连接器系统可以在带电时开断。开断时,功率端子会与互锁端子会分先后进行接通/断开。在这类车用高压连接器的设计上,端子大多会采用了90度或180度的插头设计,在高压互锁功能之外提供EMI屏蔽。而且整个连接系统会采用很宽的温度和线径范围来适配众多的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应用。
(图源:Amphenol)
在高压互锁下,系统对互锁端子回路的响应时间在10~100ms之间,当连接系统分离时间小于系统响应时间时,就会出现带电插拔的安全风险。这是高压互锁把系统整体安全性能提升的同时没能消除的风险点。
二次解锁解决高压互锁断开时间风险
第四代高压连接器中的二次解锁正是为了解决高压互锁断开时间的风险而设计。从市面上带有二次解锁功能的高压连接器来看,二次解锁功能可以有效地把这个断开时间控制在1s以上,确保连接操作不会有带电风险。
(图源:中航光电)
目前市面上第四代高压连接器实现二次解锁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通过操作方向,一种通过机械插拔。第一种方法通过助力扳手与正常拔出的方向相反(不同方向即可)来实现,连接器拔出时助力扳手与端口分离的方向只要不在同一个方向上,这样就会增加拔出的响应时间。
第二种是机械式的二次解锁,连接器第一次被拔出时会被机械式结构锁死在只能拔出到高压互锁端子断开的位置,也就是说在第一次插拔时功率端子仍然会处于有效接触状态。此时高压回路因高压互锁端子分离而断开,经过第二次操作才能彻底把端子分离,从而实现二次解锁要求。上图中航光电的EVH3系列就是增加了二次解锁的高压连接器。
五花八门高压连接器市场背后的思考
各类连接器厂商的高压类连接器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保证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同时都会做一些不同于别家的特点来增加用户黏度。以上图中的高压连接器为例,其尺寸与市面上任何一家的尺寸都不一样,几乎找不到相同的替代品。所以说车用高压连接器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产品,各家参考行业标准自己进行设计,导致了高压连接器五花八门。如何选择需要汽车厂商好好斟酌。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汽车电子
+关注
关注
3026文章
7950浏览量
166990 -
连接器
+关注
关注
98文章
14504浏览量
136494 -
高压连接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2浏览量
401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雷迪埃高压连接器
雷迪埃高压连接器的额定电压范围是 5 KV ~ 20 KV,可插拔寿命至少 500 次。我们提供 BNC HT/MHV、SHV、THT20 和 HN 等系列高压连接器,可用于航空、航天
USB4 2.0版本的重大更新
USB版本一直很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随着接口的日渐统一,USB的版本可以说减少了很多,到了USB4,只剩下USB-C接口,为何还有一个2.0版本,我们往下详解。
GLaDOS交互机器人入选Hackster.io挑战赛9个优胜作品之一
YouTube 机器人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主播 Dave Niewinski 开发的机器人五花八门,从可驾驶的“La-Z-Boy”椅子到由 AI 引导的扔沙包机器人、马车比赛机器人等。
微软:打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确保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创新造福全人类
在全球各界为OpenAI Sora展现出的非凡创造力叹为观止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不禁开始思考,随着五花八门的AIGC内容加速涌现,我们该如何保证AI产出的内容可以做到“人畜无害”,又该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由AIGC引发的法律问题和版权纠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