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外媒报道称,本田汽车或将基于通用汽车的Ultium电池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打造全新纯电动车型,且其中包括本田品牌的产品、讴歌品牌的产品。据悉,本田基于Ultium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打造的车型有望达到450英里(724公里)的续航里程(测试工况未知)。
通用汽车在2020年8月份发布了第三代EV平台以及Ultium电池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该平台电池、电驱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的车型种类繁多。在此前,双方已传出合作开发全新纯电动车的消息,且有报道称新车设计、调校将由本田负责,但平台、电池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由通用提供。
根据外媒的最新报道来看,初期本田和讴歌品牌将分别投产一辆全新纯电动车,且由墨西哥拉莫斯阿里斯佩的通用汽车工厂、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的通用汽车工厂投产。据悉,本田的新车型有望于2023年推出,而讴歌的新车型有望于2024年推出。
责任编辑:YY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0566浏览量
129566 -
通用汽车
+关注
关注
0文章
233浏览量
16200 -
本田汽车
+关注
关注
0文章
50浏览量
507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本田与通用汽车终止自动驾驶合作
近日,据报道,本田汽车将解除与通用汽车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合作关系。这一决定意味着双方此前在自动驾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上的共同探索将告一段落。 通用汽车此
通用汽车收回投资10亿美元 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股份出售给LG
通用汽车宣布将收回一个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投资的 10 亿美元;据悉这家工厂位于密歇根州兰辛;是由通用汽车和 LG 合资企业 Ultium Cells LLC 共同开发;通用汽车将股份出售
索尼本田移动公司合作开发AI自动驾驶电动车
索尼集团与本田汽车携手,旨在通过人工智能(AI)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强化其合作开发的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性能,以期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上追赶行业领头羊特斯拉。
双方合资成立的索尼-本田移动公司计划在豪华
三星SDI携手通用汽车,共同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8月28日,三星电子旗下子公司三星SDI与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在首尔隆重举行仪式,正式宣布并签署了合作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协议。该项目选址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新卡莱尔,标志着双方在推动全球
突发!通用汽车重组中国业务
来源:核芯产业观察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有消息称,通用汽车公司一直在中国裁员,并将很快与当地合作伙伴上汽集团会面,规划对其在华业务进行更大规模的结构性改革,这表明这家底特律汽车制造商不太可能
禾赛科技获上汽通用汽车激光雷达量产定点
近日,激光雷达行业领导者禾赛科技宣布与国内合资乘用车领域的龙头上汽通用汽车达成定点合作,将为上汽通用汽车未来车型提供禾赛 AT 系列车规级远距激光雷达。 禾赛作为上汽通用汽车的数字化生
本田与索尼将推进纯电动车底盘通用化,应对市场挑战
在全球纯电动汽车(EV)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本田(Honda)与索尼(Sony)两大巨头宣布了一项重要合作——推进纯电动汽车底盘的
东风Honda持续扩大纯电动车产品阵容,加速全面电动化转型
近日,Honda围绕汽车电动化各项事业举措举行新闻发布会,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在会上表示,Honda到2040年计划实现纯
本田宣布投资10万亿日元转型电动,2030年前将推出7款新型电动车
三部敏宏透露,计划于2030年前在全球推出总计七款新型电动车型,旨在使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车销售占全球总量的40%。他强调,本田致力于打造超越现有市场水平的
日产和本田合作推出更实惠的电动汽车
据悉,为拉低电动汽车售价,日产有意同本田联手研究更加划算的电动汽车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有可能就共同研发电池及电动汽车进行商讨。具体做法可包括联合采购
东风本田灵悉L纯电动车即将上市,续航里程可达1300km
纯电动车型编号DHW7001D3BEV的东风本田灵悉 L,配置襄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及峰值功率160 kW的电机,其制造方为智新科技。
长城汽车在智利首发纯电动车型,推动拉美新能源市场布局
近期,长城汽车在南美洲智利正式推广其欧拉品牌及旗下欧拉好猫纯电动汽车。本次推出的欧拉好猫成为长城汽车在智利首款纯
大众汽车公司进行ID.3纯电动车型动力总成测试
大众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拥有较强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实力。新款ID.3车型除了在再生制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方面偏保守外,其车型配置和动力总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都进行了较大升级,车型
全新全球化车型“Honda 0”系列纯电动车于CES 2024全球首发
全新“Honda 0”系列纯电动车将于2026年率先在北美市场投放,此后逐步推广到全球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