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降价、突然下线“信心保障计划”引发的舆论风波还在发酵中,特斯拉又因在推改款特斯拉Model 3时疑似“厚此薄彼”被冲上热搜。
10月19日,特斯拉宣称,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将于下周二启运至包括德国、法国等十余个欧洲国家,出口车辆为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
尽管官方最新口径是宣称出口车辆与供应中国市场的车型保持一致,但有意思的是,无论是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还是官方新闻稿,在发布此则消息时,对于到底配置一致与否的表述几经修改,最终选择删除“配置”字眼。
与此同时,不少网友发现,在陶琳转发的出口车辆新闻视频中,出口车型的大灯眼角的近光灯已改成透镜,门把手疑似已“黑化”,俨然为改款后的Model 3模样,质疑特斯拉上海工厂已具备生产新款车的能力,但存在选择将新款出口,而让中国消费者“消化旧款库存”的嫌疑。
10月20日,时代财经就出口车型是否为改款Model 3采访特斯拉官方,但截至发稿前暂未取得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特斯拉与中国消费者的矛盾频频。在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看来,主要有多个原因造成。“一是特斯拉目前仍处于成长期,还不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创始人烙印太明显;二是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研究不够透彻,引起一些争议;三是特斯拉的成本下降速度很快;四是国内消费者理念与特斯拉特立独行风格的冲突。”他对时代财经说道。
改款车型“上新”区别对待?
事实上,关于此次改款Model 3的质疑由来已久。此前,在中国官网无丝毫动静下,特斯拉已悄然更新了北美官网的车辆消息,传闻已久的更新版Model 3在国外多地迎来上新。
据悉,在车身形态上,新款Model 3基本上沿用了现款车型的造型设计。细节上,新款Model 3将窗线、车门把手等外观部分的亮银色镀铬饰条,改为了哑光黑色饰条,提升了细节上的视觉高级感。在功能性方面,新款Model 3升级了前大灯组,同时增加了电动尾门。
而截至10月2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的Model 3仍为现款车型。
对于国内市场的Model 3 更新和北美市场不同步问题,陶琳10月18日在社交平台上称,国内和国外不同步,在汽车生产行业是常态,特别是新工厂和新产品,传统车厂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实现同步生产。
“上海工厂体量越来越大,同时要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不可能照搬美国供应链,而本地新供应链需要更多时间来进行工程验证和相应爬坡工作。”其称。
不足一日,陶琳这一言论随即疑似被“打脸”。据陶琳19日转发的出口车辆新闻视频显示,这批经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并即将发往海外的Model 3车型,从细节上看,其大灯灯组出现了与国内现款车型不同的类透镜设计。
而据外媒报道,大灯灯组中加入形似透镜的一个新组件,是新款特斯拉Model 3改款的一个典型变化。
此举随即引发网络热议,不少意见质疑,既然特斯拉上海工厂已具备生产新款车的能力,为何却选择将新款出口,而让中国消费者“消化旧款库存”。
此外,在前几日特斯拉宣布取消7天无理由退车政策时,有意见质疑“为何保障计划中国市场首个取消,但车型新款上新时,却漏了中国市场”时,陶琳仅回应“信心保障计划”为全球同步取消,但对于其中的疑是“差别对待”行为并未置评。
特斯拉营销屡翻车
事实上,这并非陶琳首次出现“言论”被打脸的情况。
据悉,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一些官方回应,主要通过认证为“特斯拉(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的官方微博发出。但在不少中国消费者眼中,“不能把陶琳的话当真”似乎已成为“金科玉律”。
今年5月1日,据媒体报道称,陶琳在受访时回应“国产化率上去后,Model 3的价格是否还会下探”的问题时称,国产化率的提升不代表降价,代表的是工厂效率的提升。
话音未落,特斯拉则宣布,将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由30.355万元下调至27.155万元。事实上,仅10月,特斯拉就已进行了两次调价,其中就包括引发舆论热议的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和后驱长续航版,售价分别下探至24.99万元起和30.99万元起一事。
其次,在国庆降价期间被陶琳用于安抚消费者的“福利”——“七天信心保障计划”,在10月16日宣告终止执行并下线。而此前,陶琳在评价这项计划时称,“在汽车行业,实行7天信心保障计划,其实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背后需要厂家付出巨大的成本。”其并称,规则一旦设立了,就需要全体遵守,最终受益的还是全体消费者。
对于特斯拉近段时间引发的舆论风波,有新造车企相关负责人对时代财经分析道,无论是降价,还是取消信心保障计划,特斯拉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透过价格杠杆来实现订单、销量增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有希望减少一些非必要的服务成本。
而在他看来,尽管特斯拉每逢大动作必引舆论哗然,但这反而是特斯拉擅于营销的结果,变相通过炒话题增加讨论度。而特斯拉式的营销“打脸”,或可归因于社交媒体的两面性,一方面社交媒体式营销有其快速灵活的一面,亦有其不够严谨的地方。
但业内人士看来,这种营销方式是把双刃剑,品牌屡被“翻车式”营销消费,一旦透支过度,要重新树立正面形象需要付出的成本或许更大。
责任编辑:YYX
-
特斯拉
+关注
关注
66文章
6311浏览量
126553 -
Model 3
+关注
关注
2文章
199浏览量
920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