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读者问题之前,不得不提上周的行业最大的新闻:Waymo在凤凰城正式对外推出无人驾驶服务,车上没有了安全驾驶员。其实,在此之前,Waymo已经在对外测试无人驾驶,但之前,乘客必须首先签一份协议,表示自己承认车的危险性。但是这一次,乘客终于不用再签协议。虽然只是一份协议而已,但这算是行业上历史性的里程碑。
上个月有《落地之路》的读者发来问题,问题很具有代表性,这里和大家分享。
读者问题:
“目前自动驾驶的算法和传感器方案都类似,似乎测试里程和数据是最大的差异,那最后公司是依靠这项胜出吗?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吗?和车厂的关系以后又将是如何?”
我个人的答案是,假设你在机器学习模型上已经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最后就是靠数据胜出。
这一点也是相对成熟的团队的通病。模型搭起来了,数据也积累了一些,但从驾驶表现来看,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数据要看两方面。首先是“质”。数据里的场景必须要丰富,不能在荒郊野岭驾驶,那样的驾驶数据再多也没有价值。比如,一些团队会让自动驾驶车去不同城市采集数据,这样的驾驶场景可以保证多样性。
其次是“量”。一些团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是因为成本。采集数据需要车,需要传感器,需要驾驶员。这些都是成本。因此,团队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想出低成本的方式去采集数据。
比如,你采集数据就一定需要用自动驾驶测试车吗?可以用普通车吗?采集数据就一定要用车吗?可不可以把传感器安装在摩托车或者自行车上?传感器有没有更低成本的选择?
然而,想赢得自动驾驶这场战役,远远不止数据这么简单。
即便你拥有最顶尖的机器学习团队,坐拥顶级的驾驶数据集,打造出了顶级的自动驾驶软件,也只算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而已。
(所以说,自动驾驶的落地之路真的很难,其中的苦恐怕只有圈内人才懂。)
还有一半是硬件。
好消息是,硬件行业相对成熟,软件公司可以向很多硬件公司寻求合作,共同打造自动驾驶车。
一些团队往往过于自信,恨不得非要一上来就将软件硬件全部完成,不与任何公司合作。对于这些团队,想赢得自动驾驶竞赛,就不只需要攻克数据这一个难点了,任务量会翻倍。这样很容易耗尽公司的资源,最后一辆车也造不出来。
因此,越来越多的软件团队开始与车厂合作,放弃自己造车的计划。其实这是相当明智的决定。
先打造出一辆自动驾驶车,即使这辆车并不完美,至少让它跑起来,再谈以后的宏伟蓝图。做事要有先后顺序。
一些团队和车厂没谈拢,或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那就只能被这轮竞赛所淘汰。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团队的合作没能谈拢,很多团队没能撑过去。现在看看美国的硅谷,剩下的自动驾驶公司巨头已经为数不多了。
这些公司每天都要花销至少一百万美元续命,养活自己的科研成本。事实上,各个公司之间做的东西都大同小异,公司合并其实不难实现。
这也是为什么在硅谷的自动驾驶圈内跳槽非常容易的原因。一模一样的代码,放在哪个公司其实都能用。
那些现金流撑不下去的团队,很快会被更有实力的公司吞并,或是遭到拆分。最终很可能会形成几家独大的局面,每家公司都有专家独特的优势。比如:
未来,像Waymo这样的公司负责提供自动驾驶软件系统。Waymo甚至有可能将系统开源,就好像安卓系统一样。车企会买这个驾驶系统,就好像不同的手机厂商都使用安卓系统。
车企负责提供硬件,这种车企的特色必须是成本低,灵活度高,才能跟得上产品更新的需求。不能像现在的车厂那样,平均五年才造出一辆新车。未来的市场会要求他们几个星期就要做到开始量产。
除了软件公司与车企,自动驾驶行业还在带动各种细分行业。比如专门做运营的公司、专门做数据标注的公司、专门做测试的公司、专门做仿真系统的公司也会得到很快的发展,辅助那些核心公司共同完成自动驾驶车的落地与扩张。
所以,行业最终的格局很可能是,每个细分领域会有一家领头公司,占有该细分领域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各个细分领域的领头公司会共同合作打造并运营自动驾驶车,通过垂直的方向分割自动驾驶产业的利润。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自动驾驶竞赛僵持不下,到底要靠什么胜出?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自动驾驶说】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1文章
51134浏览量
753870 -
算法
+关注
关注
23文章
4613浏览量
92955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84文章
13826浏览量
166497
原文标题:自动驾驶竞赛僵持不下,到底要靠什么胜出?
文章出处:【微信号:zidongjiashishuo,微信公众号:自动驾驶说】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