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协会 AI
国际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已逾十多年,并且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进行商业应用。同时,国内近几年掀起AI热,科研、资本和人才向AI靠拢的趋势明显。互联网巨头公司大力加码推进人工智能研发。马化腾也表示,如果只能投资一个领域,从他自身所处行业出发,他最关注的是和信息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相关的AI产业。
那么AI在国内研究发展现状如何?未来推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美国人工智能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AAI)执行委员会唯一的华人委员、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杨强近日接受《知识分子》访谈,他认为,国内AI研究尽管在投稿量上接近领先,但是在创新方面,国内人工智能研究还有欠缺,“很多人学会回答问题了,但是,很少有人会提出新问题”。
谈到AI未来的发展方向,杨强认为,当前AI应用没有做到让整个行业脱胎换骨,而要做到AI驱动的“核心决策系统”的优化,算法研究的力量可能只占其中比较小的百分比,更多的是要看市场对这个系统的态度,看生态、同盟的发展速度,是不是可以来推动整个垂直行业的跃进。
同时他还指出国内外巨头公司布局人工智能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对AI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访谈全文。
Ai落地难,难在哪里?
《知识分子》:人工智能不同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和语音识别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等,国内与国外研究进展的主要差距体现在哪?
杨强:人工智能和其他的科学行业的发展规律是类似的,比方说天体物理,在一些大家已公认的题目上,像“用射电望远镜观测星系”,“研究星系的发展规律”等,在大家都得到数据和资源后,就都去参与研究。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现在处于这个状态,有一些国际上公认的热点题目,大家都去研究,例如机器学习,有很多的学生、学者去参与。我们现在的科研文章,不管是投稿量还是被接收量,都已经接近世界的水平了,这是很可喜的事。
但是在创新方面,国内的人工智能还有欠缺。 就像在科学的领域发现一个新的星体,或是发明一个新的手段去进行科学发现,这类注重“新”的问题,需要科学家去深度思考,也是科学家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做人家定下来的题目。做别人给的题目比较容易,但提出好的、新的题目却很难。国内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引领”型的研究还不够,接近国际水平,只是从量的上面看,这当然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从质的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就像:现在很多人学会回答问题了,但是,很少有人会提出新问题。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媒体的宣传和社会对青少年的培养仍然比较传统,即:鼓励大家去研究人人都在做的方向,去人多的地方掘金。这种思维是整个社会和文化造成的,一时没办法改变。另外,某些学生、学者比较注重短期效益,比较在乎短期的成败比如文章数。媒体上也宣传,大家在评价大学等机构研究水平时,还是在看发表文章的数量,认为一家机构发表的文章多,这家机构就很厉害,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引导。应该转变思维,强调他们提出了几个新的思维,这些思维被全世界多少人跟踪,引用,发展。
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委员、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杨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知识分子》:如何评价当前人工智能不同领域商业化应用推进程度?落地难的主要原因是?
杨强:我们要解决人工智能落地难,首先要理解什么叫“落地难”。我的理解就是,在实验室理想的环境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拿到实际的生活、生产当中去,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AI落地,会遇到很多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数据少。数据在大部分产业界都是以孤岛的形式存在,以小数据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为大数据设计的算法模型,在大多这样场景中,就会无能为力。
第二,我们逐渐意识到AI其实并不是一个产品,不像Microsoft Office一样,大家拿来就可以用。而是:AI的模型需要做训练,训练是需要数据的,需要标记好的数据,要有不断壮大模型的经验、需要有能力获得好的反馈来帮助模型壮大、整合不同的数据拥有方来进行互补。所以,这些都说明,AI的落地更像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如果AI仅仅是解决方案的话,落地就会非常难,因为对于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案设计,这就很难Scale up (扩展),效率会非常低下。
如何把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做成一个“落地”的解决方案呢? 这就是需要非常巧妙地做好一个垂直领域行业的“生态”,在这个行业生态里,有很多的参与方,大家都能参与进来获利。最好的例子就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而AI现在的状况是,大家还都是各家在做各家的,没有联成像“操作系统”一样的生态。我们希望,AI以后能够发展生态,成为“珠联璧合”的形式,那时候人工智能才能真正的落地。
《知识分子》:您觉得这几年国内人工智能落地运用推进处于加速的状态吗?
杨强:应该说有很多线头出来了。我们放眼看去,这些版图上面的小烟筒一个一个都起来了,但是大烟筒还不多。
《知识分子》:大烟筒是指什么?
杨强:大烟筒是“深度的”、人工智能的产业化的应用和生态,包括用人工智能来驱动一个行业,或者是加速一个联盟的发展,AI的产业化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些“打补丁”式的AI应用。比方说一个传统企业,以前没有用人工智能来做人机交互,人脸识别,而现在用了,但这样的企业还不算是人工智能企业。就像一个清朝的学者,带上一副眼镜,也不能称作现代的知识分子。我们可以把AI的这种用法叫作“局部优化“,或Local Optimization,但是,这样的AI应用没有做到整个行业的脱胎换骨,即AI驱动的“核心决策系统”的优化。用这种“打补丁”的做法,AI的最大优势也就没有可能发挥出来。
一个行业下AI驱动的决策系统,在它的优化过程中,算法研究的力量可能只占其中一个比较小的百分比,更多的是要看市场对这个系统的态度,看生态,同盟的发展速度,是不是可以来推动整个垂直行业的跃进。这和“操作系统”的发展一样的,要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益的同盟。而建立这个同盟,不仅仅需要一个个顶尖的科学家,也需要一些Visionary,需要像成吉思汗一样的站得很高、有视野的领袖型人才,来找到突破口,发现生态成长的机会,让雪球滚起来。 在这个方面,我们是相当所欠缺的。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