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单片机以来,现在最多见的是ARM系列的。感觉生产RISC-V的厂家不太多啊。是什么原因呢?从开发角度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使用上也还不错。所以在想,是不是因为专门研究RISC-V架构的不多,导致可直接借鉴使用的少,因为厂家不愿意投入研发,直接拿来使用造成的结果? |
|
相关推荐
2个回答
|
|
关于国内RISC-V现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解释:
1. 历史原因:ARM架构在国内市场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与国际市场有较高的对接度,因此国内厂商更倾向于使用ARM架构。相比之下,RISC-V作为一个开源架构,起步相对较晚,所以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应用相对较少。 2.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积累:国内厂商在ARM架构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和经验,包括软件兼容性、工具链支持等方面。而RISC-V相对较新,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投入来积累相应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和经验。 3. 市场需求:ARM架构的产品在市场上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普遍需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供应链和生态环境。在国内,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都使用ARM架构,因此厂商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4. 开发者社区:ARM架构有较为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生态系统,存在大量的开发工具、示例代码和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支持资源。相比之下,RISC-V社区规模较小,相关资源还不够成熟,这也会影响厂商的选择。 综上所述,RISC-V在国内的研发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RISC-V的开源性质和国内相关研发投入的增加,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厂商关注和采用RISC-V架构。 |
|
|
|
第一,硬件生态。目前能够做高性能RISC-V处理器IP的龙头企业,国外有SiFive公司,国内有平头哥和香山。SiFive目前为止官宣性能最高的 CPU 的 IP 为p650,相当于 ARM 的 Cotex-A77,其公开资料显示,最多支持 16 个核心,然而用作数据中心还远远不够。RISC-V SoC 的总线生态目前尚无建树,因此我希望RISC-V的厂商可以联合起来,构建自己的 SoC 总线生态。同时,内存访问、网络性能、存储性能、数据库性能、虚拟化性能以及数据安全等也需要持续推进。主流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厂商最近几年在虚拟化、数据安全、加解密、 AI 加速、网络加速、存储加速等方面做了很多优化和尝试,而 RISC-V 在以上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离芯片部署和应用还很远。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厂商真正做出一款基于 RISC-V的服务器,任重而道远。
第二,软件生态。软件生态和硬件生态的发展相辅相成,软件生态需要完善的内容甚至更多,比如常见的 Linux 内核、GCC 编译器。除此之外,可能还需要优化虚拟化和语音相关的开源软件,比如docker、kubernetes,网络加速方面的软件栈、AI软件数据库等也都需要做特殊的优化和性能调优,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总体来说,我认为 RISC-V 进入数据中心的前景充满光明。 |
|
|
|
你正在撰写答案
如果你是对答案或其他答案精选点评或询问,请使用“评论”功能。
求一个BLE低功耗蓝牙 ch592f新增seriver的例程
新的一年 RISC-V前景如何呢?
2024年risc-v的发展总结
I/O中断问题
RISC-V MCU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社区什么时候成立的
RISC-V MCU入门
risc-v和arm哪个更有前途?
RISC-V芯片问题
RISC-V在MCU中有哪些知名的开源项目?
risc-v发展的周期是多久?
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电子发烧友网
电子发烧友论坛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