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前,有哪些处理器是应用「ARM 架构」进行开发的?
ARM公司是一家知识产权(IP)供应商,它与一般的
半导体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制造芯片且不向终端用户出售芯片,而是通过转让设计方案(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授权),由合作伙伴生产出各具特色的芯片。
笼统来说,ARM的授权分为三个层级:
使用层级授权 、内核层级授权架构、指令集层级授权
这三个层级的权限是依次上升的。对芯片设计公司的要求也是从低到高,而发挥的空间也是从低到高:指令集层级授权(也成软核)发挥的空间最大,使用层级授权(也成硬核)发挥的空间最小。(比如代工厂台积电拿着图纸就可以施工,可以不用修改)。
买ARM使用层级授权(硬核)的芯片设计公司,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使用ARM公版架构。这种情况下,芯片设计公司对外宣传必须带上ARM公司的品牌:CPU的品牌是Cortex-AXX(XX代表两位阿拉伯数字,第一个数字表示架构是第几代,第二个表示架构微调),GPU则是Mali-GXX(XX含义同上)。
如果用一个比较粗略但是好理解例子来说明这三个层级的权限,大体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假设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只授权了你转发,不能更改,不能添油加醋,便是使用层级授权;我授权你可以在文章中引用我的文章,便是内核级授权;我授权你可以拿去修改、重组我的文章,形成一篇新的论文,便是架构层级授权。
注意,某一版本的架构层级授权,通常是永久性的。
目前,总共有超过1000家公司与ARM公司签订了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使用许可协议,其中包括apple、Intel、Broadcom、IBM、LG、SONY、NXP和TI这样的大公司。但是敢于购买架构授权的,也只有15家左右,高通、苹果、Broadcom、Marvell、华为、三星都是典型的用户(也都是各自行业的扛把子)。
1)哪些处理器是采用ARM Cortex-M架构的?
2)哪些处理器是ARM Cortex-A架构的
以华为
麒麟980为例,芯片集成的主要部件有CPU、GPU(俗称显卡)、ISP(处理拍照数据)、NPU(人工智能引擎)和基带(负责
通信)。
根据官方资料,ISP是华为自研,NPU是华为和寒武纪公司合作的成果,但根据寒武纪的官方资料,NPU是寒武纪的成果,华为有人参与,可能是明确需求,并对集成到麒麟芯片内做调整,比如晶体管数量、功耗和芯片内总线连接等。总之,NPU可算作双方合作研发。
至于
CPU(Cortex-A76)和GPU(Mali-G76)则是华为向ARM公司购买的授权,包括指令集授权和内核授权。
9 月 11 日凌晨,
苹果发布的 iPhone 11、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搭载的A13 Bionic 处理器,苹果表示这款SoC拥有智能手机上最快CPU和GPU(暂时不能看到具体内核个数和架构系列),
这是苹果基于ARMv8指令集自己定制的架构。
基于Cortex A15架构的TI的AM574x系列处理器(内核层级授权)。
基于Arm®Cortex-A7 and Cortex-M4 Cores的ST的
STM32MP1(内核层级授权)。
3)哪些处理器是ARM Cortex-R架构的
基于ARM Cortex R5的Cypress的S6J3200系列。
基于ARM Cortex R4F的TI的 TMS5700714APZQQ1。
四、ARM的历史
1978年12月5日,物理学家赫尔曼·豪泽(Hermann Hauser)和工程师Chris Curry,在英国剑桥创办了CPU公司(Cambridge Processing Unit),主要业务是为当地市场供应
电子设备。1979年,CPU公司改名为Acorn计算机公司。
起初,Acorn公司打算使用摩托罗拉公司的16位芯片,但是发现这种芯片太慢也太贵。"一台售价500英镑的机器,不可能使用价格100英镑的CPU!"他们转而向Intel公司索要80286芯片的设计资料,但是遭到拒绝,于是被迫自行研发。(Intel会不会为当年的这个决定后悔万分?)
1985年,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设计了他们自己的第一代32位、6M Hz的处理器,用它做出了一台RISC指令集的计算机,简称ARM(Acorn RISC Machine)。这就是ARM这个名字的由来。
RISC的全称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它支持的指令比较简单,所以功耗小、价格便宜,特别合适移动设备。早期使用ARM芯片的典型设备,就是苹果公司的牛顿PDA。
1990年11月27日,Acorn公司正式改组为ARM计算机公司。苹果公司出资150万英镑,芯片厂商VLSI出资25万英镑,Acorn本身则以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工程师入股。公司的办公地点非常简陋,就是一个谷仓。
公司成立后,业务一度很不景气,工程师们人心惶惶,担心将要失业。由于缺乏资金,ARM做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决定:自己不制造芯片,只将芯片的设计方案授权(licensing)给其他公司,由它们来生产。正是这个模式,最终使得ARM芯片遍地开花,将封闭设计的Intel公司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0世纪90年代,ARM公司的业绩平平,处理器的出货量徘徊不前。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手机的快速发展,出货量呈现爆炸式增长,ARM处理器占领了全球手机市场。2006年,全球ARM芯片出货量为20亿片,2010年预计将达到45亿片。
2007年底,ARM的雇员总数为1728人,持有专利700项(另有900项正在申请批准中),全球分支机构31家,合作伙伴200家,年收入2.6亿英镑。
展望未来,即使Intel成功地实施了Atom战略,将x86芯片的功耗和价格大大降低,它与ARM竞争也将非常吃力。因为ARM的商业模式是开放的,任何厂商都可以购买授权,所以未来并不是Intel vs. ARM,而是Intel vs. 世界上所有其他半导体公司。那样的话,Intel的胜算能有多少呢?
注:以上文章部分参考 许豆、阮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