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若干条金属导线可以实现人的通信和信息的传递,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发现了电磁现象,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确存在,区别于有线电的是,利用它是不需要导线的,人们把被利用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
|
|
相关推荐
2个回答
|
|
在平静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子,可以引起水波以投入点为中心,向四周传播,水波的震动需要有一个震源振荡而生。由此,我们比较了无线电的传播,它是一种由电磁振荡(如雷达、电台、X光机等)而引发的电场与磁场的波动,和水波在水面波动及其相似,电场与磁场的波动在空间也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这种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我们称为电磁波。
电磁波的范畴太大了,按照电磁波频率递进的顺序,由低到高可以分为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γ)射线等等,可见,我们所感兴趣的无线电波仅仅属于电磁波大家族里的一部分。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电场和磁场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是逐渐发散和衰减的。 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根据频率(或者波长)的不同,有着完全不同的传播特性,人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的不同而享受着电视实况转播、移动中的相互通信、同城的各类调度、无线上网乃至跨洋可视电话通信;可以发现天体里的任何一颗行星和宇宙的许多奥秘,可以控制天上的航空器、水上的船舶等。 无线电中的长波和中波主要沿地球表面进行传播,其传播衰耗小、绕射能力强,但容易被大地所吸收,受雷电影响大、传输带宽窄、发射设备和天线都不易小型化。 短波主要靠电离层反射(天波)传播,其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公里,相对长波、中波、微波而言,设备和天线都可以做的比较小,但受四季天气影响很大,受电离层变化、太阳耀斑和磁暴影响也很明显。 超短波和微波主要是以直线视距传播,其传播稳定、能穿透电离层、传输带宽宽,但受地形、地物及雨雪雾影响大,虽然对空可达数万公里,可在地面,受地球曲径及其它影响,传播距离只能有几十公里。 单独的一个频点可称之为频率,多个连续的频率就像多个音符连接起来形成乐谱一样,我们称之为频谱。 今天的人们通过小小的手机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家人交流,可有谁知道,如今科技发展所获得的这一切,最初是怎样开始的呢? 其实,无线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无线电波的发现。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试验,断定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推导出电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
|
|
|
1886-1889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验证了麦克斯韦论证过的比光波的波长更长的电磁波,进一步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第一台无线电报机,开创了无线电波被实际应用的先河。几乎同时,1895年5月,A•S•波波夫在彼得堡展出了第一台能录下来自闪电的电磁波的接收机。在马可尼向英国邮政局的官员演示他发明的无线电报后不久,1896年无线电首次被正式使用,即在船和海岸之间实现了第一次无线电通信,开创了无线电通信的新纪元。 1898年,英格兰海岸用无线电报报告,并派救生艇营救海上遇难者。 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使无线电信号历史性地跨越大西洋,实现了无线电波的远距离传输。 1910年电子管的发明,对于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的继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人们用电子管做成的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在法国和美国之间进行了无线电通话试验。 无线电发射台分别于1920年和1921年出现在美国、英国和法国。前苏联则于1919年就开始了无线电广播的实验。紧接着,德国于1920年进行了无线电广播试验,并于1921年对一场歌剧进行了转播。1927年伦敦-纽约对外开放了无线电话的通信线路。数年后,整个欧洲大陆都能通过无线电话进行通信联系。无线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战争的刺激也推动了无线通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发展。例如:雷达的出现,使无线电在导航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航空航海需要瞬时和可靠的全球通信,进一步推动了无线电通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发展,双向无线电通信广泛使用,FM/TV广播和微波中继通信等得以发展及应用。 大约自1930年起,超短波波段的使用,不仅使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得遂所愿,而且使近距离无线电通信成为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60年代微波和通信卫星的出现,使得无线电报、无线电话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 随着科学研究和科学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发展,世界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空间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对无线电通信的需求。无线电通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诞生虽然仅有100余年的历史,但对人类生活、社会生产、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无线电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已经渗透到政治、军事、工业、农业、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发展水平的标志。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4652个成员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17626.6标准中关于CDN的疑问?以及实际钳注入测试中是否需要对AE和EUT同时接CDN?
6927 浏览 1 评论
3728 浏览 2 评论
10385 浏览 1 评论
3898 浏览 4 评论
3601 浏览 0 评论
822浏览 0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23 16:54 , Processed in 1.646726 second(s), Total 84, Slave 66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