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摘要 针对FFT算法基于FPGA实现可配置的IP核。采用基于流水线结构和快速并行算法实现了蝶形运算和4k点FFT的输入点数、数据位宽、分解基自由配置。使用Verilog语言编写,利用ModelSim仿真,由ISE综合并下载,在Xilinx公司的Virtex-5 xc5vfx70t器件上以200 MHz的时钟实现验证,运算结果与其他设计的运算效率对比有一定优势。
在现代声纳、雷达、通信、图像处理等领域中,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经常要进行高速、高精度的FFF运算。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是一种可定制集成电路,具有面向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物理结构。用FPGA实现FFT处理器具有硬件系统简单、功耗低的优点,同时具有开发时间较短、成本较低的优势。基于FPGA实现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嵌入性,并能方便地实现系统集成与功能扩展。基于FPGA的硬件实现FFT通常有两种方法:(1)并行方法,其采用多个蝶形处理器并行运算,能对较高的数据采样率进行运算,但其硬件规模较大,当在FPGA上要实现较大点数的FFT时较为困难。(2)串行方法,采用一个蝶形处理器完成运算,使用的逻辑资源较少,但运算速度较慢。本文在串行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在FPGA上实现的可配置FFT IP核,具有输入点数可配置(实现0~4 096点自由配置)、数据位宽可配置、分解基可配置的特性。 |
|
相关推荐
4个回答
|
|
1 原理分析
自从基2快速算法出现以来,人们仍在不断寻求更快的算法。基4 FFT算法比最初的基2 FFT算法更快,但从理论上讲,用较大的基数还可进一步减少运算次数,但要以程序(或硬件)变得更复杂为代价。提高FFF处理速度的4个主要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途径是采用流水线结构、并行运算、增加蝶形处理单元数目和高基数结构。 1.1 基2算法基本原理 点数N是2的整数次幂,将x(n)先按n的奇偶分成两组 与基2算法类似,对于N点有限长序列x(n)的DFT按照时域分解展开有 |
|
|
|
2 可配置FFT IP核硬件结构
现有的FFT IP核在硬件实现时不具备并行度可配置能力,只提供全循环、全流水、循环展开与流水结合等形式下的某种特定实现,可重用性较差,难以适应不同的计算吞吐量和对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的需求。可配置FFT IP核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实现FFT算法流水、循环等并行化参数的可配置问题,兼顾FFT转换点数、输入输出数据位宽、蝶形运算基数、输入输出FIFO深度的可配置,满足不同应用条件下IP复用的需求,适应各种环境和数据吞吐量的FFT运算。可配置FFTIP核功能组成如图1所示。 2.1 IP核整体方案 设计可配置FFT处理,其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设计采用基2蝶形和基4蝶形运算两种配置方式,供用户选择。输入数据实部和虚部分开存储,需4个RAM,为实现对连续流输入可连续流输出,其模块构成如图2所示。 2.2 可配置蝶形单元模块 在FFT IP核的蝶形运算单元设计中,蝶形单元的运算过程:第一个时钟周期是将下结点与旋转因子复乘的实数乘法进行计算;第二个时钟周期是将复乘中的实数进行加减运算;在第三个时钟周期是计算复乘结果与上结点的加减运算,即将蝶形运算单元的结果输出。可配置蝶形运算通过在基2和基4两种分解基之间切换来实现,其模块图如图3所示。 蝶形运算的旋转因子存储在ROM_RAT中,其中存储了基4运算和基2运算的旋转因子,实部和虚部分开存储,通过外部信号EN对其使能,为控制ROM存储空间的占用,不同分解基的旋转因子可公用,通过地址信号ADR选取控制。 |
|
|
|
3 仿真、综合结果分析与验证
将设计的IP核进行基于ModelSim的仿真,设置时钟频率为200 MHz,数据位宽为36位,在基2和基4两种分解基下,分析1 024点和4 096点的运算效率,其仿真图像如下所示。 图4是1 024,点的基2算法仿真结果,在这种算法下完成数据录入的时间点为113.1μs,完成结果输出的时间点为123.4μs,运算时间为10.3μs。图5是1 024点的基4算法仿真结果,在该种算法下完成数据录入的时间点51.3μs,完成结果输出的时间点是61.6μs,运算时间为8.3 μs。 |
|
|
|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可配置FFT IP核具有灵活性强、容易扩展和设计可复用的特点,实现分解基可配置、位宽可配置、输入输出点数可配置。从验证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数据的可配置IP核具有结构简单及占用硬件资源适当的特点,在FPGA中以实现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在处理速度和灵活性方面更有优势。随着处理点数的增加,其优越性将更加明显。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2980 浏览 3 评论
27779 浏览 2 评论
3543 浏览 2 评论
4032 浏览 4 评论
基于采用FPGA控制MV-D1024E系列相机的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2398 浏览 3 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5-2-11 20:28 , Processed in 0.510331 second(s), Total 52, Slave 43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