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摘要:零电压软开关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非常适合中小功率开关电源的设计。增加变压器励磁电流或应用磁饱和电感均能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基于对零电压软开关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套实用的优化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零电压软开关
1 引言 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独立的离线式中小功率电源设计中。在计算机、通讯、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领域,这类电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当今,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全球对耗能设备的基本要求。所以,供电单元的效率和电磁兼容性自然成为开关电源的两项重要指标。而传统的单端正激拓扑,由于其磁特性工作在第一象限,并且是硬开关工作模式,决定了该电路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变压器体积大,损耗大;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开关损耗大;dv/dt和di/dt大,EMI问题难以处理。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文献[1][2][3]提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端正激变换器的运行特性,并且能够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从而大量地减少了开关器件和变压器的功耗,降低了dv/dt和di/dt,改善了电磁兼容性。因此,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并非完美无缺,零电压软开关特性也并非总能实现。因而,在工业应用中,对该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指出了该电路的局限性,并给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2 正激有源钳位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与传统的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辅助开关Sa(带反并二极管)和储能电容Cs,以及谐振电容Cds1、Cds2,且略去了传统正激变换器的磁恢复电路。磁饱和电感Ls用来实现零电压软开关,硬开关模式用短路线替代。开关S和Sa工作在互补状态。为了防止开关S和Sa共态导通,两开关的驱动信号间留有一定的死区时间。下面就其硬开关工作模式和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分别进行讨论。为了方便分析,假设:
图1 采用磁饱和电感的有源钳位正激软开关变换器 1)储能电容Cs之容量足够大以至于其上的电压Vcs可视为常数; 2)输出滤波电感Lo足够大以至于其中的电流纹波可忽略不计; 3)变压器可等效成一个励磁电感Lm和一个匝比为n的理想变压器并联,并且初次级漏感可忽略不计; 4)所有半导体器件为理想器件。 2.1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硬开关工作模式 硬开关的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工作状态可分为6个工作区间,关键工作波形如图2(a)所示。 [t0~t1]期间主开关S导通,辅助开关Sa断开。变压器初级线圈受到输入电压Vin的作用,励磁电流线性增加,次级整流管导通并向负载输出功率。t1时刻,主开关S断开。 [t1~t2]期间负载折算到变压器初级的电流Io*和励磁电流im给电容Cds1充电和Cds2放电,电压Vds1迅速上升。t2时刻,Vds1上升到Vin,变压器输出电压为零,负载电流从整流管D3转移到续流管D4。 [t2~t3]期间只有励磁电流im通过Lm、Cds1、Cds2继续谐振,并在t3时刻Vds1达到(Vin+Vcs)。辅助开关Sa的反并二极管D2导通,励磁电流给电容Cs充电并线性减小,此时,可驱动辅助开关Sa。 [t3~t4]期间变压器初级线圈受到反向电压Vcs的作用,励磁电流由正变负。t4时刻,Sa断开。 [t4~t5]期间电容Cds1、Cds2与Lm发生谐振,并在t5时刻电压Vds1下降到Vin,变压器磁芯完成磁恢复。 [t5~t0′]期间次级整流管导通,变压器次级绕组短路,给励磁电流提供了通道。在此期间,Vds1维持在Vin,励磁电流保持在-Im(max)。t0′时刻,主开关S被驱动导通,下一个开关周期开始。 很明显,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磁芯工作在一、三象限,变换器工作占空比可超过50%。由于电容Cds1、Cds2的存在,开关S和Sa均能自然零电压关断,而且Sa能实现零电压导通。但主开关管S工作在硬开关状态。
(a)硬开关工作波形
(b)增加励磁电流实现软开关的工作波形 (c)采用磁饱和电感实现软开关的工作波形 图2 各种开关电路的工作波形 2.2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零电压软开关模式 从上面的分析可明显地看出,当变压器励磁电感Lm减小,励磁电流足够大时,[t5~t0′]期间励磁电流除了能提供负载电流外,剩余部分可用来帮助电容Cds2、Cds1充放电。电压Vds1有可能谐振到零,从而实现主功率开关管S的零电压软开通。二极管D1可为负的励磁电流续流。关键工作波形如图2(b)所示,具体的软开关条件将在下一节中详细讨论。很显然,软开关的代价是变压器励磁电流和开关管导通电流峰值大幅增加,开关管及变压器电流应力和通态损耗明显加大。 2.3 应用磁饱合电感器实现零电压软开关 为了克服上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时电流应力过大的缺点。可以在变压器次级整流二极管上串联一个磁饱和电感Ls,如图1所示。当电压Vds1下降到Vin时,[t5~t0′]期间磁饱和电感Ls瞬时阻断整流二极管,使得变压器励磁电流不必负担负载电流,而可完全用来给电容Cds2、Cds1充放电。这样,不必大量减小变压器励磁电感,较小的励磁电流就可以保证电压Vds1谐振到零,实现主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软开通。关键工作波形如图2(c)所示。 3 静态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 3.1 储能电容电压及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 根据磁芯伏?秒平衡原则,可得式(1) Vcs(1-D)Ts=VinDTs(1) 因为Vo= Vcs= 式中:Vin为输入直流电压; Vo为输出电压; D为主开关导通占空比; Ts为开关周期; n为变压器匝比。 因此,主开关S和辅助开关Sa承受的最大电压应力均为VDS: VDS= 上式说明,当变压器匝比愈小时,对于一定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应力VDS愈小。所以,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一个显著优点是可以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从而可选用额定电压较低、通态电阻较小的功率开关管。另外,当变压器变比n确定后,开关管电压应力仅与占空比有关,如图3所示。显然,当占空比为0.5时,开关管承受最小的电压应力。当输入电压变化时,如果将占空比设计运行在以0.5为中心的对称范围内,则可使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基本保持恒定。
图3 开关管电压应力与占空比的关系曲线 3.2 增加励磁电流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条件 从开关Sa断开到电压Vds1谐振至零的过程,即工作区间[t4~t5]和[t5~t0′]。要实现主开关S零电压软开通,其导通驱动延迟时间必须大于以上两区间之和。 [t4~t5]期间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相应的电路微分方程是: Vin=LmCds
图4 [t4~t5]期间的等效电路 微分方程的解为: Vds1= im=- 式中:0≤t≤t5-t4。 Imp= φ=arctan Cds=Cds1+Cds2(11) ω= t5时刻,即当 t=t5-t4=ta= Vds1=Vin im=-Im(max)=- 设K=ωTs= Im(max)=Imp [t5~t0′]期间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相应的电路微分方程是: Vin=LmCds
图5 [t5~t0′]期间的等效电路 微分方程的解为: Vds1= im=-(Im(max)-Io*)cosωt-Io*(20) 式中:0≤t≤t0′-t5; Io*= 显而易见,主开关零电压开通的必要条件是: (Im(max)-Io*)≥CdsωVin(21) 实际上,上述条件即是,变压器励磁电感储存的电流除支持负载电流外,剩余能量能使电容Cds1上电压谐振到零。Vds1从Vin谐振到零所需时间tb为: tb= 所以,主开关管零电压导通所需总的导通延迟时间td为: td≥ta+tb= 实际上,谐振频率ω远大于开关频率fs,即K远大于1,故式(23)可简化为: td≥ 3.3 应用磁饱和电感实现软开关工作的条件 当辅助开关Sa断开后,由于磁饱和电感Ls瞬间相当于开路,因此变压器励磁电流可完全用来对Cds2和Cds1充放电。[t4~t5]、[t5~t0′]期间,等效电路同图4。显然,令式(21)和(24)中Io*或Io为零,即可得到主开关管零电压导通的能量条件和时间条件,Im(max)≥CdsωVin,即: K≥ td≥ 死区延迟时间,意味着PWM变换器有效占空比的损失。为了尽量减小有效占空比的损失,则K必须加大。另一方面,变换器开关频率fs愈高,则为保持相同的有效占空比,K至少应保持不变,即谐振频率ω应与开关频率fs成比例增加。图6给出了软开关所需要的死区时间td和最大励磁电流Im(max)与K的关系曲线。从图中明显看出,采用加大励磁电流的方法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和采用磁饱和电感器比较,要求的K较大,因而有较大的励磁电流损耗;另外,从式(15)看出,开关频率愈高,电流峰值也愈高,变压器的铜耗和开关管的导通损耗也愈大。因此,软开关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工作频率不宜太高。
图6 软开关所需延迟时间td和最大励磁电流Im(max)与系数K的关系曲线 3.4 优化设计方法 对一给定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指标的DC/DC变换器,其具体参数为:输入电压范围Vin(min)~Vin(max),输出电压Vo,输出功率Po,开关频率fs。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输出功率Po、开关频率fs选定变压器磁芯材料,得到相应的磁芯截面积Ae,饱和磁密Bs,窗口面积Aw等。设定最大交变磁密ΔB。 2)确定最大电压应力VDS及降额系数K1。 3)据式(27)、(28)求出变压器匝比n和最大、最小占空比Dmax、Dmin,及正常占空比Dnorm。 Vds= Vds= 4)求出变压器初次级匝数N1,N2。 N1= N2= 5)求出开关管电压应力Vds,选定主开关S和辅助开关Sa的额定电压及确定谐振电容Cds1和Cds2。 6)设定死区延迟时间td,针对不同的软开关实现方法,分别从式(21)、(24)或(25)、(26)求出所需的系数K。 7)根据式(14)和(12)求出谐振频率ω及变压器初级励磁电感量Lm。 4 设计实例和实验结果 应用上述设计方法,设计1台用于通讯设备的AC/DC变换器电源。具体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指标为: 输入电压Vi AC 140V~280V 输出电压Vo DC 12V 输出功率Po 150W 功率因数λ >0.95 效率η >0.80 采用常规的Boost变换器进行功率因数校正,满足功率因数大于0.95的指标要求,且得到DC 440V的直流电压。考虑到电源保持时间要求,设定有源钳位DC/DC变换器输入电压工作范围为DC 330~450V,开关频率为100kHz,即Ts=10μs,Vinmax=450V,Vinmin=330V,Vinnorm=440V。为提高效率,有源钳位DC/DC变换器采用了同步整流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设计结果如下: 1)选择磁芯材料为TDK,PC40,EER40,Ae=1.49cm2,Bs=450mT,取ΔB=300mT。 2)设定开关管最大电压应力为900V,降额系数K1为0.9。 3)求出变压器匝比n,最大、最小占空比Dmax、Dmin,及正常占空比Dnorm考虑整流管压降和输出电感损耗,取Vo为13V,据式(27)、(28)求出:n≤15,取n=13.3。则:Dmax=0.524,Dmin=0.384,Dnorm=0.393。 4)据式(29)、(30)求出变压器初次级匝数N1,N2分别为40匝和3匝。 5)据式(3),求出当占空比为0.384时,开关管承受最大的电压应力731V。S和Sa可选900V之功率场效应管。等效漏源并联电容Cds1为330pF,Cds2为200pF,所以Cds为530pF。 6)设定死区时间td为350ns,采用磁饱和电感方法实现软开关。则据式(26)求出K为15.4。 7)据式(14)和(12)求出谐振频率ω为1.54MHz,变压器励磁电感Lm为800μH。 图7(a)、7(b)、7(c)给出了实测的主开关管工作电压、电流波形。图7(a)显示主开关管工作在硬开关状态。图7(b)和图7(c)分别是采用增加励磁电流方法和应用磁饱和电感器方法实现零电压软开关的电压电流波形,后者明显地降低了励磁电流和开关管电流的峰值。实测波形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图8、9显示出了实测的效率曲线。从图9中看出,当变换器开关频率增加时,变压器励磁电流损耗和开关管通态损耗所占比重增加,变换器效率降低了。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
(a)硬开关工作模式主开关电压、电流波形
(b)软开关工作模式主开关电压、电流波形 (c)软开关工作模式主开关电压、电流波形 图7 实测主开关管工作电压电流波形
图8 效率与DC/DC变换器输出功率Po的关系
图9 效率与DC/DC变换器开关频率fs的关系 5 结语 有源钳位正激拓扑非常适合中小功率的DC/DC变换器电源设计。零电压软开关条件是变压器励磁电感和谐振电容的谐振频率必须足够大,并且有足够的励磁电流储能。其代价是变压器励磁电流损耗和功率开关管通态损耗加大,并随工作频率提高而加剧。因此该变换器拓扑工作频率受到限制。采用磁饱和电感可以改善电流应力过大的缺点。本文给出了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一台应用于通讯设备,宽范围输入电压的150W电源被设计出来,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 |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 变换器(108177)
- 正激(13456)
相关推荐
电源电路设计之DC-DC正激变换器次级有源箝位电路
DC - DC正激变换器次级有源籍位电路。它一方面将储存于变压器漏感能量无损耗地转移到负载,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次级功率二极管电压应力。本文对其一个周期内工作原理及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给出2.8 kW DC - DC变换器实验结果及波形。
2020-12-29 12:08:00
2545

ACF与AHB反激变换器优缺点的对比分析
反激变换器是小功率电源所广泛采用的拓扑解决方案,尤其在电源适配器应用中更为常见。然而,随着对电源体积和效率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反激变换器逐渐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有源钳位反激(ACF)变换器是传统
2023-01-04 16:54:48
10295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2012-08-16 10:10:40
正激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一)
正激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一)正激是一个带变压器隔离的BUCK,因此研究BUCK如何工作类似于研究正激如何工作。我们都知道BUCK是降压电路,尤其使用在极低电压输出的场合,例如1.2V,3.3V输出等
2019-04-21 12:55:32
PFC+反激变换器中变压器的设计问题
前级PFC输出电压400V,后面用反激变换器来实现12V/400mA的输出,反激变压器如何进行设计呢?看了好多帖子,理解的都不是很清楚。希望有高手可以分享一个案例
2018-05-17 20:16:10
【原创】自己整理出来的开关电源各种拓扑集锦(申精)
正激变换器 绕组复位正激变换器 LCD复位正激变换器 RCD复位正激变换器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 双管正激附件中还有更多,可以下载,自己整理出来的,贡献给发烧友们!
2012-12-13 14:48:25
【转】准谐振软开关双管反激变换器
一种准谐振软开关双管反激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双管反激变换器的优点,所有开关管电压应力钳位在输入电压,因此,可选取低电压等级、低导通电阻MOSFET以提高变换器的效率、降低成本。利用谐振电感与隔直电容
2018-08-25 21:09:01
一步步为你解析反激变换器设计
开关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带容性负载,L 不宜过大,建议不超过4.7μH。10. Step10:钳位吸收电路设计如图 8 所示,反激变换器在MOS 关断的瞬间,由变压器漏感LLK 与MOS 管的输出电容
2021-07-02 06:00:00
传统的硬开关反激变换器应用设计
的电阻R去掉,同时将二极管换成功率MOSFET,这样就变成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通过磁化曲线在第一、第三象限交替工作,将吸收电路的电容Cc吸收的电压尖峰能量,回馈到输入电压,从而实现系统的正常工作。图1
2018-06-12 09:44:41
功率变换器中的功率磁性元件分布参数
的模型变压器模型电感器模型反激变换器实际工作波形DCM下波形与变压器参数CCM下波形与变压器参数电感分布电容EPC对损耗的影响变压器中的磁场/涡流场分布特性铜箔导体的涡流损耗特性降低变压器的绕组损耗
2021-11-09 06:30:00
单级BUCK-BOOST变换器实现APFC的原理及分析
单级BUCK-BOOST变换器实现APFC的原理及分析本文分析了用BUCK-BOOST电路和反激变换器隔离实现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和变换过程,给出了电路的Matlab仿真分析的模型。通过对变换器工作在DCM模式下的电路仿真,验证了此方法有良好的效果。[hide][/hide]
2009-12-10 17:09:18
双管正激变换器有什么优点?
由于正激变换器的输出功率不像反激变换器那样受变压器储能的限制,因此输出功率较反激变换器大,但是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电压应力高,为两倍输入电压,有时甚至超过两倍输入电压,过高的开关电压应力成为限制正激变换器容量继续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
2019-09-17 09:02:28
反激变换器
大家好,我现在要设计一个电源,输入范围18-72,输出24,300w功率,实现输入输出全隔离。要实现升降压,所以想选择反激变换器,现在有几个问题1、反激变换器书上介绍只有在CCM模式下为升降压模式
2016-12-04 18:31:07
反激变换器原理
反激变换器原理1.概述到目前为止,除了Boost 变换器和输出电压反向型变换器外,所有讨论过的变换器都是在开关管导通时将能量输送到负载的。本章讨论扳激变换器与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在反激拓朴中,开关管
2009-11-14 11:36:44
反激变换器有什么优点?
反激变换电路由于具有拓扑简单,输入输出电气隔离,升/降压范围广,多路输出负载自动均衡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多路输出机内电源中。在反激变换器中,变压器起着电感和变压器的双重作用,由于变压器磁芯处于直流偏磁状态,为防磁饱和要加入气隙,漏感较大。
2019-10-08 14:26:45
反激变换器的设计步骤
开关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带容性负载,L 不宜过大,建议不超过4.7μH。10. Step10:钳位吸收电路设计如图 8 所示,反激变换器在MOS 关断的瞬间,由变压器漏感LLK 与MOS 管的输出电容
2020-11-27 15:17:32
反激变换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本帖最后由 wulei00916 于 2014-6-20 22:52 编辑
本PDF文件,详细介绍了设计反激变换器时,经常会遇到的几种疑难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措施
2014-06-20 22:52:27
同轴线变换器怎么分析?
介绍了一种分析同轴线变换器的新方法,建立了理想与通用模型,降低了分析难度和简化了分析过程。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同轴变换器与集总元件相结合的匹配电路设计方法,通过优化同轴线和集总元件的参数,实现
2019-08-19 07:42:07
图文实例讲解:反激变换器的设计步骤
,建议不超过 4.7μH。10. Step10:钳位吸收电路设计如图 8 所示,反激变换器在 MOS 关断的瞬间,由变压器漏感 LLK 与 MOS 管的输出电容造成的谐振尖峰加在 MOS 管的漏极,如果
2020-07-11 08:00:00
基于SG3525控制的双管正激变换器
引言双管正激变换器由于具有开关电压应力低,内在抗桥臂直通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输入电压的中、大功率等级的电源产品中。在开关电源系统中脉宽调制器的设计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所述系统采用
2018-11-21 16:21:20
大牛总结的反激变换器设计笔记
开关电源的设计是一份非常耗时费力的苦差事,需要不断地修正多个设计变量,直到性能达到设计目标为止。本文step-by-step 介绍反激变换器的设计步骤,并以一个6.5W 隔离双路输出的反激变换器
2021-09-16 10:22:50
常见开关电源各种拓扑结构对比
Forward)(4)16.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Resonant Reset Forward)(5)17.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Resonant Reset Forward)特征18.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
2021-05-26 06:00:00
设计反激变换器 PCB 设计指导
相连。次级接地规则:a. 输出小信号地与相连后,与输出电容的的负极相连;b. 输出采样电阻的地要与基准源(TL431)的地相连。PCB layout—实例总 结本文详细介绍了反激变换器的设计步骤,以及
2020-07-23 07:16:09
设计反激变换器 仿真验证
型控制器UC3843(与NCP1015 控制原理类似),搭建反激变换器。其中,变压器和环路补偿参数均采用上文的范例给出的计算参数。仿真测试条件:低压输入(90VAC,双路满载)1.原理图图17 仿真原理图
2020-07-22 07:39:08
设计反激变换器步骤 Step6:确定各路输出的匝数
滤波器的转折频率要大于1/3 开关频率,考虑到开关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带容性负载,L 不宜过大,建议不超过4.7μH。10. Step10:钳位吸收电路设计如图 8 所示,反激变换器在MOS 关断的瞬间
2020-07-21 07:38:38
设计反激变换器步骤Step1:初始化系统参数
`开关电源的设计是一份非常耗时费力的苦差事,需要不断地修正多个设计变量,直到性能达到设计目标为止。本文step-by-step 介绍反激变换器的设计步骤,并以一个6.5W 隔离双路输出的反激变换器
2020-07-20 08:08:34
高效率反激变换器设计技巧分享
漏感问题是反激变换器的基本问题。漏感是硬伤。要实现高效率,控制漏感是重头戏。先做好漏感,再说其余。漏感有多大?意味着能量传递损失多大,变换器效率损失有多大,钳位电路热损耗有多大。这都是额外的,其他变换器没有的。
2023-09-19 07:44:19
高频共模电流、电压和阻抗的测量 —— 以反激变换器为例
图中可以看出,输入输出线上同方向的电流即为要测的共模电流ICM。图3:反激变换器的电路以及辐射模型。图4即为共模电流的传统测法:高频电流钳同时钳住输入的火线与零线,并通过同轴线连接至频谱分析仪,得到共模
2021-12-21 07:00:00
一种新型反激变换器的研究
本文基于NCP1205 芯片设计了一种新型准谐振反激变换器。在分析该变换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电路设计和工作频率计算。由实验结果,新型反激变换器具有良好的负载调整
2009-05-30 14:42:50
19

正激变换器中变压器的设计
详细介绍了高频开关电源中正激变换器变压器的设计方法。按照设计方法,设计出一台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用于输入为48V(36~72V),输出为2.2V、20A的正激变换器。设计出的变压器在
2009-07-04 09:50:37
69

正激变换器拓扑形式的分析
正激变换器拓扑形式的分析:根据变压器复位的方式不同,正激变换器有四种不同的拓扑形式。介绍四种复位方法的工作过程及优、缺点,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关键词 : 正激变换
2009-09-13 16:22:59
66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
零电压软开关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拓扑非常适合中小功率开关电源的设计。增加变压器励磁电流或应用磁饱和电感均能实现零电压软开关工作模式。基于对零电压软开关有源钳位正
2009-10-17 15:54:13
59

并联交错式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研究
深入分析研究了并联交错式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获得了功率开关实现零电压ZVS开通的条件和关键电路参数选取准则,仿真与试验结果均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
2010-06-01 08:31:29
24

反激变换器不同工作模式时的稳态分析与设计
摘要:分析了反激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临界连续模式、断续模式(DCM)时的稳态原理,得出DCM和CCM模式反激变换器分别具有类似于电流源和电压源外特性的结论。比
2010-06-03 09:14:34
57

多路输出反激变换器的假断续行为分析
在对具有多路输出的反激变换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仿真及试验。其结果揭示了由于各路输出时间常数的不同,而导致变换器在连续工作模式下出现假断续状态,
2010-11-08 16:44:14
19

双管正激变换器交错并联的方法比较
双管正激变换器交错并联的方法比较
摘要:从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来看,双管正激变换器较一般的正激变换器有更多的优点。本文提出了两种双正激变换器交
2009-07-25 10:53:05
4066


推挽正激变换器原理图
介绍了基于推挽正激拓扑的多重化DC/DC变换器,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推挽正激变换器同时具有推 挽变换器和正激变换器的优点,它的变压器磁芯双向励磁、磁芯利用率高、开关管电
2011-09-10 23:21:04
114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闭环小信号模型分析
分析比较了正激变换器3种复位方式的优缺点,着重对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建立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对占空比的影响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和实验完成样机设计
2011-10-24 10:47:47
74

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功率损耗分析
本文详细阐述了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二作原理 分析了各 作模态的功率损耗,得出了功率损耗与励磁电感间的关系。经理论推导证明,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励磁电感值.町以使变换器功
2011-10-24 10:54:18
48

有源箝位正向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
本文探讨了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有源箱位电路提供了比常规 RCD 和复位绕组籍位方式优越得多箱位电路。 分析了带有反激有源箱位的正激变换器的稳态运行,给出了基于 125kH , 200W 变换器的实验结果。 介绍了决定变换器的设计考虑和主开关零电压开关的设计方法。
2016-05-11 15:26:21
5

有源箝位ZVS单端正激变换器的负载适应性
本文讨论有源箝位ZVS单端正激变换器在不同负载时的工作过程,进而阐述该变换器的负载适应性。通过计算仿真,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2016-05-11 15:28:46
7

UCC28600反激变换器的效率分析
本文详细分析了65W谐振工作模式的反激变换器在全电压输入范围内的关键元器件的损耗,给出了全电压工作范围内变换器效率的计算曲线和实测曲线,对于理论分析变换器效率及提高谐振工作模式变换器的效率有指导意义。
2017-09-15 10:00:58
12

不对称半桥正反激变换器
有源嵌位正反激变换器高压侧绕组串联、低压侧绕组通过整流二极管并联的结构,让其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输出纹波小、利用自身拓扑结构易实现软开关的特点。因此,有源嵌位正反激变换器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充电
2018-03-20 17:15:10
7

ZVS软开关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反激变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源结构,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的快充及电源适配器。高功率密度的ZVS软开关反激变换器除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还有另一种结构,其利用输出反灌电流,实现初级主功率MOSFET零电压
2018-10-10 08:32:00
23299


反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资料说明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反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资料说明包括了:1. 基本反激变换器,2. 三绕组吸收反激变换器,3. RCD吸收反激变换器,4. 其它吸收反激变换器,5. 二极管吸收双反激变换器,6. 反激DC-DC变换器总结
2019-12-20 17:11:48
20

反激变换器的稳态分析详细资料说明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反激变换器的稳态分析详细资料说明包括了:1. 反激变换器的三种负载形式,2. 反激变换器在CCM下的稳态关系,3. 反激变换器的CCM/DCM边界确定,4. 反激变换器在DCM下的稳态关系
2019-12-20 17:11:48
26

反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资料讲解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反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资料讲解包括了:1. 基本反激变换器 2. 三绕组吸收反激变换器 3. RCD吸收反激变换器 4. 其它吸收反激变换器 5. 二极管吸收双反激变换器 6. 反激DC-DC变换器总结。
2020-02-28 08:00:00
17

反激变换器的稳态分析详细说明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反激变换器的稳态分析详细说明包括了:1. 反激变换器的三种负载形式 2. 反激变换器在CCM下的稳态关系 3. 反激变换器的CCM/DCM边界确定 4. 反激变换器在DCM下的稳态关系
2020-02-28 08:00:00
10

基于输出反灌电流的ZVS软开关反激变换器的原理和应用
反激变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源结构,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的快充及电源适配器。高功率密度的ZVS软开关反激变换器除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还有另一种结构,其利用输出反灌电流,实现初级主功率MOSFET零电压
2022-03-25 09:43:00
13941

反激变换器你会了吗?
基本的反激变换器原理图如图 1 所示,在需要对输入输出进行电气隔离的低功率(1W~60W)开关电源应用场合,反激变换器(Flyback Converter)是最常用的一种拓扑结构(Topology)。简单、可靠、低成本、易于实现是反激变换器突出的优点。
2020-07-14 09:04:13
6187


反激变换器PSIM仿真案例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反激变换器PSIM仿真案例,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详细讲很多,可参考的资料也很多了,(此处省去1万字) , 其基本原理如下 :主开关管导通时,二次侧二极管关断,变压器
2022-12-23 16:18:11
5277


反激变换器中RCD参数定性分析和定量设计
RCD构成的钳位电路在开关变换器中运用广泛,RCD参数设计对于变换器性能尤其重要。下面以反激变换器为例,介绍下RCD参数定性分析和定量设计,欢迎大家讨论。
2023-03-09 15:09:58
1338


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的话体积会很大,成本上也没什么优势了。反激变换器有传统的硬开关模式,QR准谐振反激变换器。根据反馈位置的不一样也有原边反馈和副边反馈反激变换器。这些结构后面会一一介绍,每个结构会讲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分析。
2023-03-16 11:14:38
5062


反激变换器的优缺点有哪些
反激变换器广泛应用于交流直流(AC/DC)和直流直流(DC/DC)转换,并在输入级和输出级之间提供绝缘隔离,是开关电源的一种。本文将对反激变换器的优缺点进行详细介绍。 优点: 1.高效率:反激变换器
2024-01-16 11:38:36
37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