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多电平变换器作为一种应用于高压大功率变换场合的新型变换器,其电路拓扑结构和PWM控制方法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电平箝位方式对多电平变换电路进行了分类,比较了“二极管或电容箝位”和“使用独立直流电源箝位”两类典型多电平电路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并将现有的多电平PWM控制方法根据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适用范围。 关键词:多电平;脉宽调制;电平箝位;拓扑结构;控制策略
1 引言 近年来,应用于高压大功率领域的多电平变频器引起了电力电子行业的极大关注。由于受电力电子器件电压容量的限制,传统的两电平变频器通常采用“高—低—高”方式经变压器降压和升压来获得高压大功率,或采用多个小容量逆变单元经多绕组变压器多重化来实现,这使得系统效率和可靠性下降。因而,人们希望实现直接的高压逆变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直接串联的高压变频器对动静态的均压电路要求较高,并且输出电压高次谐波含量高,需设置输出滤波器。多电平逆变电路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多电平逆变器的一般结构是由几个电平台阶合成阶梯波以逼近正弦输出电压。这种逆变器由于输出电压电平数的增加,使得输出波形的谐波含量减小,开关所承受的电压应力减小,无需均压电路,可避免大的dv/dt所导致的电机绝缘等问题。1977年德国学者Holtz首次提出了利用开关管来辅助中点箝位的三电平逆变器主电路,1980年日本的A.Nabae等人对其进行了发展[1],提出了二极管箝位式逆变电路。Bhagwat和Stefanovic在1983年进一步将三电平推广到多电平的结构[2]。多电平逆变器主要应用在高压大功率电机调速、无功补偿、有源滤波等领域。 本文在电平箝位基础上对多电平逆变电路拓扑结构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几种典型多电平电路拓扑的优缺点;对几种多电平电路的PWM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各种方法适用的主电路结构。 2 多电平逆变电路的主电路拓扑分析 至今已提出多电平逆变电路的多种主电路拓扑结构,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按照电压箝位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1)使用无源元器件如二极管或电容箝位的多电平逆变电路拓扑,包括二极管箝位式、电容悬浮式、电容电压自平衡式3种; 2)使用独立直流电源箝位的多电平逆变电路拓扑,包括功率单元串联和混合单元串联2种。 2.1 二极管或电容箝位的多电平逆变电路拓扑 2.1.1 二极管箝位式多电平逆变电路 二极管箝位式多电平逆变电路的特点是采用多个二极管对相应的开关器件进行箝位,同时利用不同的开关组合输出所需的不同电平。图1是二极管箝位式5电平逆变电路拓扑结构,它具有4个电容,能输出5电平的相电压,线电压为9电平。对于M电平电路,直流侧需M-1个电容,能输出M电平的相电压,线电压为(2M-1)电平。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都大大减小。这种结构有显著的优点,即利用二极管进行箝位,解决了功率器件串联的均压问题。
图 1 二 极 管 箝 位 式 5电 平 逆 变 电 路 Fig.1 Three phases five levels diode neutral point clamped converter 但是,二极管箝位式多电平变频器也有如下缺点。 1)虽然开关器件被箝位在Vdc/(M-1)电压上,但是二极管却需要不同倍数的Vdc/(M-1)反向耐压。如果使二极管的反向耐压与开关器件相同,则需要多管串联,如图2(a)所示,其数目为(M-1)(M-2)/2,当M很大时,增加了实际系统的实现难度。 2)当逆变器只传输无功功率时,电容器在半个周期内由相等的充电和放电来平衡电容电压。但是当逆变器传输有功功率时,由于各个电容的充电时间不同,将形成不平衡的电容电压。 上述的二极管箝位式多电平逆变电路中的二极管承受电压不均匀,若按照最大值选择则造成浪费,如果多管串联又会产生均压问题。因此,在1999年Xiaoming Yuan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3],如图2(b)所示。它的器件个数和开关控制的方法和原来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有二极管的放置位置不同。该结构不但将开关管的电位箝位在单个电容电压,而且箝位二极管也被箝位在单个电容电压以内,从而解决了箝位二极管承受电压不均的问题。
( a) 二 极 管 串 联 箝 位 ( b) 二 极 管 自 箝 位 (a) Series diodes clamped converter ( b) Diodes self? clamped converter 图 2 二 极 管 箝 位 的 新 结 构 Fig.2 New topology of diodes clamped convertor 2.1.2 电容悬浮式多电平逆变电路 在1992年,T.A.Meynard和H.Foch提出了如图3所示结构。它的特点是箝位二极管被箝位电容所代替,直流侧电容不变,其工作原理与二极管箝位式逆变器相似。M电平逆变器可输出M电平相电压,(2M-1)电平的线电压。 图 3 电 容 悬 浮 式 5电 平 逆 变 电 路 Fig.3 Three phases five levels capacitance neutral point clamped converter 这种结构相对于二极管箝位式逆变器的优点是: 1)在电压合成方面,开关状态的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由于电容的引进,可通过在同一电平上不同开关的组合,使直流侧电容电压保持均衡; 3)可以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流量,因此可用于高压直流输电。 但是,这种拓扑也有缺点: 1)对于这种结构,M电平的逆变器每个桥臂就需要(M-1)(M-2)/2个电容,再加上直流电源的M-1个电容,大量的电容使得系统成本高且封装不易; 2)控制方法非常复杂,实现起来很困难; 3)存在电容的电压不平衡问题。 2.1.3 电容电压自平衡式逆变器 这种结构是2000年由Peng Fangzheng首次提出的[4],是以电容箝位的半桥结构为基本单元组成的。多级电路是由基本单元按金字塔结构形成的。图4为5电平的电容电压自平衡式逆变器。在图4中,开关器件Sp1,Sp2,Sp3,Sp4,Sn1,Sn2,Sn3,Sn4和二极管Dp1,Dp2,Dp3,Dp4,Dn1,Dn2,Dn3,Dn4用来在输出端输出所需电平,其他开关器件、二极管和电容用于电平箝位以实现单元的自动均压。 图 4 电 容 电 压 自 平 衡 式 5电 平 逆 变 器 单 相 电 路 Fig.4 Five levels self? voltage balancing converter 这种结构与以上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式和电容箝位式结构比较有以下优点: 1)实现了电容电压的自动箝位,不需要复杂的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算法; 2)将此结构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交换,可以用相同电路实现功率的双向流动,所以,这种结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实现 DC/DC, DC/AC, AC/DC的功率转换。 该结构的缺点: 1)当电平增加时,所需要的电容和功率开关数目都会增加许多,使得系统的成本和体积增大; 2)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功率开关和箝位电容,使得电路在工作时的开关损耗增大; 3)随着电路级数的增加,由于功率开关的通态压降引起的每级电压降落将越来越明显。 2.2 具有独立直流电源的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 以上使用无源元器件箝位的多电平逆变器拓扑都是采用半桥结构,下面分析的功率单元串级逆变电路[5]和混合单元的串级逆变电路,其基本单元都是基于全桥结构的。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是将进行了相对位移的复合H桥逆变器模型串联起来,通过合成输出多电平电压波形。 2.2.1 功率单元串联逆变电路 以基本单元为基础,根据系统对输出电压、电平数的要求可决定串联的单元数。每相串联的单元数为M,则输出相电压波形所含电平数为2M+1,输出线电压波形所含电平数为4M+1。图5是Y型连接的三相七电平串级电路结构。
图 5 Y型 连 接 的 三 相 7电 平 串 级 逆 变 器 电 路 Fig.5 Connected shape three phases seven levels cascade converter 相对于传统中点箝位逆变电路,串级逆变电路有下列优点: 1)直流侧采用相互分离的直流电源,不存在电压均衡问题; 2)结构简单清晰,控制方法相对简单,可分别对每一级进行PWM控制; 3)H桥单元结构,为模块化设计、制造带来方便,另外,当H桥出现故障,可将其旁路,余下的单元可以继续工作。 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每个单元需要一个独立的直流电源。随着电平数的增加,串级电路单元使用的直流电源数也将大量增加。 2.2.2 混合单元串联逆变电路 通常,开关速度快的器件(例如MOSFET、IGBT)的电压容量比较低,而高电压容量的器件(例如GTO、IGCT、IEGT)的开关频率又较低。为了用更少的单元得到更多的电平,基于“混合功率单元[6]”的串级逆变电路得到了发展。这种结构是传统功率单元串联逆变电路的推广。 文献[7]提出了对2个独立单元的直流箝位电源采用电压比为1:2,一个单元使用IGBT,另一个单元使用IGCT的混合串级逆变电路,IGCT单元上的电压2倍于IGBT单元,如图6所示。在控制上,以基波开关IGCT,以PWM方式调制IGBT。比起功率单元串级电路,这种混合单元的串级电路有一个优点:由于2个单元预先给定的电压不同,IGBT单元和IGCT单元可以通过控制各自功率器件的开断来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单相7电平的输出。这种结构达到了用更少的单元得到更多电平的目的。
图 6 IGBT和 IGCT组 成 的 混 合 单 元 Fig.6 Hybrid cell with IGBT and IGCT 该混合单元输出各个电平时两个单元的开关状态如表1所示。 表1 电压比为1:2时输出电平状态 Table 1 The output level status when voltage ratio as 1:2
类似的,可以将两个单元的电压比设为1:3,控制方法与1:2的结构类似。开关状态如表2所示。 表2 电压比1:3时输出电平状态 Table 2 The output level status when voltage ratio as 1:3
3 多电平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 过去的20年中,人们提出了大量的多电平变换器PWM方法,其中大多数已获得了实际应用。这些控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三角载波PWM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和直接数字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空间电压矢量法SVPWM),它们都是2电平PWM在多电平中的扩展。 3.1 三角载波PWM方法 3.1.1 消谐波PWM(SHPWM)法 消谐波PWM法[8]的原理是电路的每一相使用一个正弦调制波和几个三角波进行比较,在正弦波与三角波相交的时刻,如果正弦波的幅值大于某个三角波的值,则开通相应的开关器件,否则,则关断该器件。为了使M-1个三角载波所占的区域是连续的,它们在空间上是紧密相连且对称地分布在零参考量的正负两侧。消谐波PWM是2电平三角载波PWM在多电平中的扩展。 3.1.2 开关频率最优PWM(SFOPWM)法 开关频率最优法[8]是Steinke提出的,它和SHPWM法类似,也是由2电平三角载波PWM扩展而来。它的载波要求与SHPWM法相同,不同的是它在正弦调制波中注入了零序分量。对于一个三相系统,这个零序分量是三相正弦波瞬态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所以SFOPWM的调制波是三相正弦波减去零序分量后所得到的波形。这种方法通过在调制波中注入零序分量而使得电压调制比达到1.15。但是该方法只能用于三相系统。因为在单相系统中注入的零序分量无法互相抵消,从而在输出波形中存在三次谐波,而在三相系统中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实际上,这种零序分量注入的方法在本质上与电压空间矢量法是一致的,它相当于零矢量在半开关周期始末两端均匀分布的空间电压矢量法[9]。所以,SFOPWM法可以看成是2电平空间电压矢量法在多电平变换器控制中的推广。 3.1.3 三角波移相PWM(PSPWM)法 三角载波移相PWM法[10]是一种专门用于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的PWM方法。这种控制方法与SHPWM方法不同,每个模块的SPWM信号都是由一个三角载波和一个正弦波比较产生,所有模块的正弦波都相同,但每个模块的三角载波与它相邻模块的三角载波之间有一个相移,这一个相移使得各模块所产生的SPWM脉冲在相位上错开,从而使得各模块最终叠加输出的SPWM波的等效开关率提高到原来的Keff倍,在不提高开关频率的条件下大大减小了输出谐波。 3.1.4 三角载波移相——开关频率最优PWM(PS-SFOPWM)法 这是对3.1.2和3.1.3所述方法的推广[11],将PSPWM法和SFOPWM法相结合,三角载波采用PSPWM中的方法,调制波采用SFOPWM中的方法来确定。这种新的方法兼具PSPWM和SFOPWM的优点,在相同的开关频率下,等效开关频率提高到原来的Keff倍,电压调制比提高到1.15倍。但是同时,这种方法又受到PSPWM法和SFOPWM法的局限性的限制,因此,PS-SFOPWM最适用于三相级联型多电平变换电路。 3.2 空间电压矢量PWM方法 多电平PWM的空间电压矢量法与其它方法比较是较为优越和应用广泛的一种,其优越性表现在:在大范围的调制比内具有很好的性能,无其它控制方法所需存储的大量角度数据,并且母线利用率高[12]。多电平空间矢量PWM是根据2电平空间矢量控制法推广得到的,可以认为多电平空间矢量控制思想与2电平是一致的。对某一个空间电压矢量,是用该区域相应的电压矢量适时切换合成所得。所不同的是多电平的电压矢量更密集,模大小可选择的种类更多,合成时过渡更自然,合成的磁链更接近圆磁场,因而控制更精确,输出电压谐波更小。但是,这样也带来了控制上的复杂性,当应用于5电平以上的多电平电路时其控制算法将变得非常复杂。另外,若采用传统的“最近三矢量”还会出现“窄脉冲”问题。针对电路复杂这一问题,文献[13]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电平最优空间矢量PWM控制方案,这种方法基于空间矢量PWM控制思想,从三相参考电压到8个待选的空间矢量和参考电压矢量,然后选择与参考电压矢量最接近的空间矢量。这种方法不受电平数增加的影响,解决了算法随着电平的增加而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于“窄脉冲”问题,文献[12]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方法的“非最近三矢量”和“非最近四矢量”法以克服这一问题。 3.3 控制方法适用的主电路结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应用中,当变换器电平数超过5时,空间矢量PWM法将非常复杂,为了简化控制算法,三角载波PWM是较好的选择; 2)SHPWM法和SFOPWM法既可以用于箝位式电路又可以用于级联式电路,而PSPWM法和PS-SFOPWM法只适合用于级联式电路,SFOPWM法和PS-SFOPWM法由于在正弦调制波中注入了零序分量,因而只适合用于三相系统; 3)对于单相级联式多电平变换器,PSPWM法的控制效果最好; 4)对于三相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PS-SFOPWM法由于提高了等效开关频率,较之SFOPWM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4 结语 电平箝位问题不但可以作为多电平逆变电路拓扑结构的分类出发点,而且也是研究开发新型多电平逆变电路结构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按照多电平变换逆变电路中的电平箝位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主要分析了基于二极管或电容箝位的“中点箝位逆变电路”和“具有自动均压功能的逆变电路”,使用独立电源箝位的“H桥功率单元串级逆变电路”和由其改进的“混合单元串级逆变电路”;在讨论混合单元串级逆变电路时,得出了各个单元在不同电压比时功率器件的开关情况。 对于多电平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本文分析了基于三角载波的消谐波PWM法、开关频率最优PWM法和移相PWM法,以及空间电压矢量PWM法;并对几种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比较,最后分析出了各种控制方法最适用的电路结构。 |
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研究
- 变换器(108177)
相关推荐
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集锦
给出六种基本DC/DC变换器拓扑
依次为buck,boost,buck-boost,cuk,zeta,sepic变换器
2010-10-18 09:38:416647
变换器三个拓扑结构原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
。上面讲到的三种拓扑是电源的最基本拓扑,其他拓扑都是靠它们衍生出来的拓扑,比如反激的前身是buck-boost,正激的前身是buck。搞透了这三个拓扑结构的原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其他硬开关的拓扑结构变换器的计算完全可以自己推导出来。
2021-04-20 06:00:00
变换器三个拓扑结构原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
。上面讲到的三种拓扑是电源的最基本拓扑,其他拓扑都是靠它们衍生出来的拓扑,比如反激的前身是buck-boost,正激的前身是buck。搞透了这三个拓扑结构的原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其他硬开关的拓扑结构变换器的计算完全可以自己推导出来。
2021-05-10 09:24:51
多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流的变化2.2 多飞跨电容 多余三个电平的时候的解释(截图居多)一、所用论文和参考文献1.1 主要是中文的文献用于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 (期刊) 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
2021-11-16 07:09:50
研究和分析三相多电平逆变器及其不同的拓扑结构
本文为印度Rourkela国立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研究所(作者:SANJEEV BALACHANDRAN)的学士论文,共54页。本课题主要研究和分析三相多电平逆变器及其不同的拓扑结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调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2021-11-15 07:24:33
Boost-Buck光伏接口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变换器工作在高效率的单管模式时,升、降压模态的平滑切换问题。以Boost-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控制策略实现外特性要求。同时分析了模态过渡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加入双管降频工作区间
2019-06-03 05:00:03
DCDC变换器的原理
了一大热门。现代开关电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向着高空间利用率,高能量密度,高转换效率的方向追求。其中,LLC拓扑是当前开关变换器中很流行的、很热门的一种变换器。主要是由谐振电感,励磁电感和谐振电容组成。利用谐振网络的谐振过程,电流和电压会周期性的出现过零点的情况,从而软开关提供了机会。
2021-12-28 07:48:23
LLC谐振变换器的研究
LLC谐振变换器的研究谐振变换器相对硬开关PWM变换器,具有开关频率高、关断损耗小、效率高、重量轻、体积小、EMI噪声小、开关应力小等优点。而LLC谐振变换器具有原边开关管易实现全负载范围内的ZVS
2018-07-26 08:05:45
U/F变换器和F/U变换器
结构和单片集成式两种。典型的变换方法有4种:积分恢复型、电压反馈型、交替积分型和恒流开关型。单片集成的U/F和F/U变换器常采用恒流开关型,通常都是可逆的,既可作为U/F使用,也可作为F/U使用,具有
2011-11-10 11:28:24
【转】开关电源拓扑结构的进化历史
直流变换器(Full Bridge Convert)。很多人尤其是开关电源的初学者,常常被上述林林总总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给弄的晕头转向,不了解不同拓扑之间的关系。其实各种隔离拓扑结构全部是由非隔离拓扑
2018-12-29 22:46:17
串联谐振变换器
谐振网络通常由多个无源电感或电容组成,由于元件个数和连接方式上的差异。常见实用的谐振变换器拓扑结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载谐振型,另一类是开关谐振型。负载谐振型变换器是一种较早提出的结构,注重电源
2020-10-13 16:49:00
功率变换器中的功率磁性元件分布参数
功率变换器中的功率磁性元件作用:起到磁能的传递和储能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元件。特点:体积大、重量大、损耗大、对电路性能影响大。挑战:对变换器功率密度影响很大,成为发展瓶颈。功率变换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与磁性元件拓扑
2021-11-09 06:30:00
单级三相高频隔离AC/DC变换器设计
电流断续(DCM)的模式下,可以实现上述各种优良性能。 图2 单级AC/DC变换器拓扑结构 其具体的控制方法是通过采样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进行坐标变换以及闭环调节的设计,以此来调节输入电压
2018-10-09 14:10:28
反激变换器原理
是不需要输出滤波电感(滤波电感在所有正激拓扑中都是必需的)。在多输出电源,这一点对小变换器的体积。降低成本尤为重要) [hide][/hide]
2009-11-14 11:36:44
同轴线变换器怎么分析?
介绍了一种分析同轴线变换器的新方法,建立了理想与通用模型,降低了分析难度和简化了分析过程。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同轴变换器与集总元件相结合的匹配电路设计方法,通过优化同轴线和集总元件的参数,实现
2019-08-19 07:42:07
基于UC3846的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研究
基于UC3846的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研究介绍并比较了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DC/D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出了基于电流控制型PWM控制芯片UC3846的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实用电路,提出
2008-09-26 10:37:27
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功率变换器设计
是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拓扑结构具有多种形式,区别主要在于回收绕组释放磁场能量的方法不同。图1 所示是一种不对称半桥式功率变换电路。 2 功率变换器的设计 2.1 新型功率变换
2018-09-27 15:32:13
山胜电子电源模块PFC变换器
类型和控制策略虽然已经有很多种,但还有待继续研究发展。 一般高功率因数AC/DC开关电源,由两级拓扑组成,对于小功率AC/DC开关电源来说,采用两级拓扑结构总体效率低、成本高。 如果对输入端功率因数
2013-08-20 16:00:47
开关变换器的实用仿真与测试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开关变换器的实用仿真与测试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系统地论述了开关变换器模型、控制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用设计方法、基本仿真和实验测试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以及开关调节系统设计中的仿真与测试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应用。主要内容有:DC-DC变换器模型
2016-06-11 16:50:47
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和应用
在二次侧产生交变的脉动电流,经过全波整流转换为直流信号,再经L、C滤波,送给负载。同样地,这个电路也相当于降压式拓扑结构。 全桥功率电路 全桥功率变换器适用于大功率、高电压场合,它的电路图如下
2018-10-17 11:42:04
开关电源拓扑结构的进化历史!
直流变换器(Full Bridge Convert)。很多人尤其是开关电源的初学者,常常被上述林林总总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给弄的晕头转向,不了解不同拓扑之间的关系。其实各种隔离拓扑结构全部是由非隔离拓扑
2017-09-01 13:34:04
电动车锂电池充电器拓扑结构
电动车锂电池变换器拓扑结构:从目前的18650锂电池角度来分析。正常充电模式的充电过程一般在家庭和公共场所进行,正常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等级通常为6.6kW,典型的充电时间为5~8小时。正常充电模式
2013-05-17 11:36:19
资料分享:LLC 谐振变换器的研究
稳态分析方法的选择3.2 用基频分量法对 LLC 谐振变换器建模 3.2.1 LLC 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3.2.2 开关网络的电路模型 3.2.3 整流桥和滤波网络的模型 3.2.4 理想变压器
2019-09-28 20:36:43
正激变换器拓扑形式的分析
正激变换器拓扑形式的分析:根据变压器复位的方式不同,正激变换器有四种不同的拓扑形式。介绍四种复位方法的工作过程及优、缺点,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关键词 : 正激变换
2009-09-13 16:22:5966
几种混合式DC DC变换器拓扑结构
介绍了一族桥式混合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并以其中一种为例分析工作原理,验证了该族变换器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电磁干扰,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及较好的动
2009-10-16 09:58:3723
基于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的调压器的设计实现
基于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的调压器的设计实现:摘 要: 研究了一种由矩阵式单相变换器演化的单相调压电路. 这种调压器采用斩波控制,具有输入电流正弦度高、功率双向流动、动态
2009-10-25 12:30:0618
单级APF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了单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变换器的结构及其原理,运用Matlab软件采用双环控制法对Boost 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2009-12-19 14:27:3543
电网侧变换器不同控制结构性能研究
为分析基于LCL滤波器的双馈风电网侧变换器在不同电流反馈控制结构情况下的工作性能, 采取PI控制器对网侧变换器网侧电流反馈控制结构和变换器侧电流反馈控制结构的电流闭
2010-09-26 16:58:3414
三电平变换器中点电压平衡问题的研究
三电平变换器中点电压平衡问题的研究
0 引言
二极管中点箝位型逆变器[1]是最近研究的一个热点。这种拓扑结构,每个功率开关管承
2009-07-04 12:14:122357
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
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
0 引言
多电平变换器的概念自从A.Nabael在1980年的IAS年会上提出以后,以其独特的优点受到广泛的
2009-07-06 08:13:131241
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及其滑模控制方法
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及其滑模控制方法
摘要:首先阐述了三电平DC/DC变换器拓扑的推导过程,给出了6种非
2009-07-07 10:53:228580
基于DSP正弦波调制的三电平变换器
基于DSP正弦波调制的三电平变换器
摘要:首先介绍了三电平PWM变换器的特点,比较了空间矢量控制方法、SHEPWM方法和SPWM方法的优缺
2009-07-11 10:26:351131
零转换PWMD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零转换PWMD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摘要:零转换PWMDC/DC变换器是器件应力较小、效率较高的1种DC/DC变换器结构,应用较为广泛
2009-07-14 09:15:041057
基于反激式电路拓扑的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设计
本文主要通过对Droop法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激式电路拓扑的两个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
单端反激电路的电路拓扑及工作
2010-08-26 11:31:016461
三电平单级PFC的电路拓扑及控制方式
本文研究了适用于大功率单相单级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及其控制方式,提出了单级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的设计方案。该PFC变换器基于一种三电平LCC谐振变换器拓扑,整个变换
2010-11-22 09:53:224738
基于SVPWM的双三电平变换器研究
详细分析了三电平 SVPWM 的简化算法,将传统两电平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算法应用于双三电平变换器。在d2q 坐标系下建立基于开关函数的三电平中点钳位电压型整流器高频数学模型,在此基础
2011-07-06 15:55:5944
混合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研究
在交流电动机调速领域,大容量多 电平变换器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改善系统性能,各种各样的多电平拓扑结构被提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合级联式多电平拓扑结构,该结构
2011-08-11 16:57:0247
大功率移相全桥变换器若干关键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研究
这篇论文研究了全桥DC/DC变换器的关键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包括软开关的实现方法,ZVS与ZVZCS变换器拓扑的差异,ZVZCS拓扑中滞后臂实现ZCS的方法,常用控制策略及其差异,针对散热和EMI的结构设计
2011-10-17 16:44:4385
开关电源功率变换器拓扑与设计_张兴柱
全书共分为12章,包括功率变换器的主要拓扑介绍和工程设计指南两大部分内容。其中,拓扑部分主要包括正激、反激、对称驱动桥式、隔离Boost等DC-DC功率变换器的拓扑和原理分析;工
2011-11-04 15:53:470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Buck变换器
为了实现对Buck变换器直流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优化变换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滑模面控制的控制策略,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推导了变换器滑模面的存在条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
2013-06-25 17:07:2972
Buck 三电平变换器
本文提出一种 Bw k三电平变换器,该变换器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输人电压的一半,采用交错控制方式,可以大大减小输出滤波器的大小。 本文详细分析 Buck 三电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该变换器的输人输出特性,讨论主要参数的设计,提出一种使输人分压电容电压均衡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2016-05-10 14:24:397
三电平变换器-一种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变换的直流变换器
(半桥)三电平变换器的优点是其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输人电压的一半,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它的推导思路,从中提出两种三电平开关单元。 将(半桥)三电平变换器的推导思路推广到所有的直流变换器.提出了三电平
2016-05-11 15:26:217
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及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应用
虽然开关变换器有很多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但总的来讲,开关变换器可以分为两类,即PWM型变换器和谐振变换器,这两种变换器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中主要介绍PWM型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对谐振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仅作简单的介绍。
2017-08-28 15:39:1033
基于单谐振支路的多电平均压型DC-DC变换器
提出一种基于单谐振支路的多电平均压型DC-DC变换器通用型拓扑及其简化拓扑。在该拓扑结构的基础上,给出顺序控制和循环控制两种控制策略,并分别对这两种控制策略下的变换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所提出的拓扑
2017-12-28 14:00:160
输出电压的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控制
由于三电平变换器的开关管电压应力仅为输入电压的一半,在大功率DC-DC电源、电动汽车充电等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为了实现宽范围输出电压调节控制,克服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采用变频调制
2017-12-29 10:31:5014
适用于直流电网的多电平DC-DC变换器
)直串型LCL-DC/DC变换器的拓扑优点,提出了一种LCL谐振式模块化多电平DC/DC变换器拓扑。首先,介绍了该变换器电气拓扑,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包括运行方式、功率传递机理等;其次,从功率传递和谐波抑制等角度提出了该变换器中LCL谐振网络的参数设计方法;然后,提出了适应于该变换器的控制保护策略,保
2018-01-03 15:35:063
LLC谐振变换器多电平控制策略
为了满足对宽范围输入电压适应能力与高效率的要求,通过对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的控制策略进行调整,得到一种多电平工作模式半桥LLC,该变换器可根据输入电压大小工作在两种电平模式,在不改变谐振元件参数
2018-03-08 10:44:394
全桥DCDC变换器拓扑的仿真与实验
全桥变换器是由BUCK 变换器演变而来的,属于降压型变换器,和 BUCK 变换器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功率拓扑中。
2018-05-30 08:50:310
反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资料说明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反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资料说明包括了:1. 基本反激变换器,2. 三绕组吸收反激变换器,3. RCD吸收反激变换器,4. 其它吸收反激变换器,5. 二极管吸收双反激变换器,6. 反激DC-DC变换器总结
2019-12-20 17:11:4820
反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资料讲解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反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资料讲解包括了:1. 基本反激变换器 2. 三绕组吸收反激变换器 3. RCD吸收反激变换器 4. 其它吸收反激变换器 5. 二极管吸收双反激变换器 6. 反激DC-DC变换器总结。
2020-02-28 08:00:0017
如何使用TMS320F2808单片机实现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论文
的解决了这一难点。本文所研究的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从拓扑结构上解决了开关器件的软开关问题,提高变换器的效率。
2020-07-03 08:00:0024
电动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
论文针对应用于电动汽车上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文首先分析了单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列举了四种不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比较,决定采用双向半桥变换器作为本次设计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2021-04-16 15:34:2941
一种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器新型控制策略研究
一种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器新型控制策略研究(现代电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王建辉课后答案)-一种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器新型控制策略研究
2021-08-31 18:40:239
基于反激式电路拓扑的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设计
基于反激式电路拓扑的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设计(通信电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手册在线阅读)-该文档为基于反激式电路拓扑的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设计总结文档,是一份不错的参考资料,感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
2021-09-22 12:16:4227
ZVS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研究
DC/DC 变换器。文中给出了 Saber 软件 的仿真结果,进一步证明改进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针对前面讨论的两种半桥式三 电平 DC/DC 变换器,设计了实验电路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文中给出了实验结果。 接着研究了一种新型 ZVS 三电平 LLC 谐振型
2023-05-08 09:14:174
反激式变换器的基本组成
在当今众多的变换器拓扑结构中,反激式拓扑是最常用的一种。尽管很简单,但这种变换器设计却赋予很多应用巨大的优势。近年来,很多更新、更复杂的拓扑结构不断出现,但反激式变换器设计仍然很流行。 这种开关模式
2023-08-23 14:43:46609
评论
查看更多